不妨将错就错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不妨 将错就错
  • 发布时间:2010-08-30 13:17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无数的立嗣之争,而一旦不慎,轻则引发动荡,重则导致帝国直接覆亡。

  皇帝选后嗣,除少数昏君以个人喜好,子以母贵之外,一般的皇帝,都是非常慎重的。总希望继承人才德过人,不负所望。立嗣的不如意,几乎纵贯整个封建时代。某种意义上,最终能够使天下安定的立嗣,反不是最有法统正义的选择,而是顺应时势作出妥协的产物。

  秦朝的覆亡,某种意义上即是秦始皇立嗣不当所误。

  史载,秦始皇长子扶苏贤德仁慈,因为直言劝谏,激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贬到边地去监军。能够在被贬之后还监军,可见扶苏在始皇内心深处,地位特殊,隐约有托付天下之意。

  在始皇十余位儿子中,还有一位比较宠爱的,即幼子胡亥,史载秦始皇巡游天下时,仅带幼子胡亥在身边,可见此子亦颇有过人之处。在贬斥扶苏之后,秦始皇亦有考察胡亥之意,如果胡亥表现好,取代扶苏也有可能。

  始皇帝巡游东方时,突然暴病,临终时,相传其立下遗嘱,将后事交代给远在边关的扶苏,这说明,经过游历共处后,秦始皇发现,扶苏还是优于胡亥,不然不会舍近求远,托付后事给扶苏。

  问题就出在扶苏优于胡亥身上。

  虽然扶苏不负重望,但是,秦始皇此前因为扶苏直言进谏,被贬边地监军,此所谓秦始皇的第一错,而这一错非常重要,直接将帝国最优秀的继承人,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

  在继位这个节骨眼上,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如果秦始皇足够明智,在其即将暴亡的前夕,就应该将错就错,既然最优的扶苏阴差阳错,被自己贬斥,而在继位的关键时刻,就不要再留恋,不如选择次优的胡亥。

  在秦始皇驾崩之后,怀抱私心的赵高与胡亥,马上就违背了始皇遗愿,他们勾结起来,共同威逼利诱丞相李斯,最后三人达成利益一致,胡亥即位。

  正是由于得位不正,使得胡亥对于扶苏既怕且恨,耿耿于怀,于是,胡亥借始皇之口马上赐死扶苏。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其他皇子效法自己,胡亥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充满了猜忌,在其即位之后,竟然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赐死,一个不留。

  缺少兄弟的拱卫,使秦帝国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孤家寡人的胡亥,最后受制于赵高,乃至被赵高杀死,如果胡亥有兄弟在,任何人继位,出于皇家的名节尊严,赵高都有杀头的危险,而因为没有兄弟,赵高杀胡亥,就无同族成年兄弟出头,只有容易操控的幼子,赵高由此有恃无恐,敢于弑君。

  而同样因为缺少兄弟,使秦帝国在诸侯讨伐中,立即土崩瓦解,没有任何勤王之师,是历代王朝里最可怜的。无论汉、唐、宋乃至明朝,都在王朝瓦解之后,或者有嫡系藩王偏居半壁江山,或者有支脉继续支撑数十年才被逐步削平,没有似秦帝国这样覆亡干净的。

  有时候,错了并非致命,而错之后去求完美,才可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发生的错误,如果能够顺势而变,却可导向现实中的最优结果。

  相对秦始皇,后世的宋太宗就比较明智。相传赵氏兄弟的母亲杜太后去世时,鉴于后周幼主被赵匡胤夺位的教训,要求赵匡胤以后传位给兄弟,实行兄终弟及之法,而当时赵匡胤的长子只有11岁,天有不测风云,赵匡胤只得答应了。赵光义即位之后,却先后逼死了潜在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赵匡胤子)以及赵廷美(赵光义弟),将皇位继承权转移到自己的嫡系,以一代人的血腥换来后世的平安,未尝不是将错就错的灵活与远见。

  在劝说赵光义剥夺赵廷美继承权的时候,智囊领袖赵普曾说过一句话,“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可谓经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