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连锁店该怎样走?

  近年,涉及水产动保产品、药品的各种连锁店(直营店、加盟店),在各水产养殖区不断出现,这些连锁店,装修门面风格统一,店员制服整齐划一,与传统“夫妻店”不同,这些连锁店有着明显的公司化特质,且连锁规模越大,企业特性越明显。这些连锁店,有着不少的共同特征:在市场上主动出击,管理制度完善,注重品牌形象建设,服务与营销相结合等。

  连锁模式,业内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参考,但这些后发者,除了要面对行业都面临的团队建设难题,承受人才流失的阵痛,又得权衡代理还是产销结合的利弊。除了深耕当地,在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相互降低配送和退换货成本,也有部分连锁店选择广布局,快速上规模。

  对于这一类网络化的经营平台,首先必须肯定,这是行业的正向因素,在这类连锁店平台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产品规范化、销售标准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进程,但是随着行业的变迁和发展,无论是2-3家店的初期连锁,还是规模已超百家的规模企业,都不得不直面这一发展模式的新老问题:

  团队建设和发展平台打造

  和饲料这样成熟的工业化行业不同,从目前来看,动保产品存在以下两个特征:生产技术门槛低、产品多而好货少,由于产品来源良莠不齐、养殖环境千变万化,动保产品带有高度技物合一的色彩。

  连锁店实际经营中,对店面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店员良好的技术服务能力,是成功销售动保产品的有力保障,但人员能力的配备和成长,无疑是对费用和成本的考量。如果说在前几年,养殖还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店员可以像坐诊医生那样“照方开药”,现在显然不太奏效;而在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对养殖病案处理失误,其带来的影响权重会被不断放大。

  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企业除了想法设法招人,也得创造条件把人留住。既要培养其成材,也要满足人员成长后的利益需求。这极大考验着连锁店负责人做蛋糕和切蛋糕能力。

  代销还是产销困惑

  在本次专题调查中,《农财宝典》记者采集了多家区域性的连锁企业,除了个别对象外,大部分都是从事纯粹经销的业务,而对所经销产品的品质,几乎是所有调查对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代销产品,能集各大生产厂家之所长,在品类产品上选择的余地更多;而自主产销,则可以更好把握由于原料、配方、生产方式等变动,造成的产品质量差异。珠三角某家从事动保连锁经营的企业负责人曾直言,目前养殖环境复杂,产品的变动往往会造成使用失效,这就使经销者难以把握和评判,自己不得不考虑筹建工厂自己生产,把控产品质量风险。

  赊欠还是现金操作

  赊销是行业中的老话题,动保产品由于高毛利的特性,赊销曾经非常盛行,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观察动保产品连锁销售模式的出现、演化,我们可以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连锁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消除赊销行为,但是多数区域性的连锁企业来说,这仍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银货两讫,本来天经地义。但在长久赊销盛行风气,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金操作往往会让经营陷入销量和风险的两难境地。经销的核心在于价值的让渡,客户从店里获得了什么?是技术的变现还是资金的支持?必须看到的是,在整体大环境不理想的形势下,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来说,必须支撑店面的一定销量,而且在产品生产端和技术优势的不足,也使企业无奈做出这样的举措。

  但可喜的是,大部分的连锁店,都在往现金操作靠拢,赊销幅度较以往已大幅降低,市场交易环节,环境整体向好。

  如何面对成本上涨及饲企竞争

  和传统模式的动保经销店相比,成本偏高是连锁店模式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即便是采取加盟店的形式,无论是员工工资、工作时间、日常运转等方面,都要比传统店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如此情况下,怎样保证连锁店的市场竞争力?这恐怕不是依靠“技术服务”卖点所能支撑的,而需要经营者对企业上下游、内部和外部做出整体的把控。

  除此外,来自饲料企业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依靠强大的人员团队和市场网络,饲料企业不断把技术服务推向终端,特别是对于大型饲料企业来说,动保产品甚至可以不赚钱,而由于饲料销售的纽带捆绑,终端的养殖群体对饲料企业的动保产品,具有较强的信任度和依赖性,以上这些,都是考验着连锁动保企业的综合能力。

  其实,连锁模式所遇到问题,大多是行业经销环节必须面临的发展瓶颈,相对传统夫妻店,其实连锁店通过规模化运作,这些问题都已得到一定弱化。但同时,连锁店也必须面对内部,特别是中基层员工的上升通道问题,这也是连锁店发展的内部压力。

  内外发展压力下,除了把盘子做大,也有部分连锁店选择往上下游延伸,将产业链做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