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以欧债危机为例

  欧债危机

  谈及欧债危机,大多数人想来并不陌生,它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所引发的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主权债务问题就开始显现。之后中东债务危机随之爆发。所幸无论是冰岛或是中东,亦或是一些其他小国,得益于并不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及时的国际救助,未至于形成全球性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且不断发展,很快蔓延到了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却落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美国此举一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担忧,债务危机极有可能蔓延至整个欧洲,并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欧债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从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开始,金融危机逐步席卷世界,欧盟各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四个状况本就最糟糕的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引爆于希腊的这场主权债务危机也开始不断蔓延。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拿出了救助金7500亿欧元,但对于这场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欧债危机可谓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深究其根本,美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无疑是这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但欧盟各国财政赤字长久居高不下,本质上来看还是欧元区货币体系出现了问题;欧元区固有的制度弊端,欧盟作为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共同作用、发酵最终导致了这场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

  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欧盟,各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可谓是天壤之别。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葡萄牙、爱尔兰这些国家对于荷兰、德法这些传统的老牌工业国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自然是望尘莫及的,他们之间的竞争力自然也是相去甚远。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在产业竞争中占不到便宜,却又不得不维持本国经济的短期增长,被迫便只剩下超前消费和信贷这两个选择了。

  欧元区固有的体制缺陷。在欧盟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只单一的统一了货币政策,而对于财政政策则是各行其是,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结构。由于每个国家的财政政策由各国自行确立,欧盟各国的财政表现没有办法获得统一监督,及时纠正自然也就更遥不可及,长期如此发展,欧盟对于危机突发危机的处理能力渐趋弱势。虽然欧盟也意识到了这一先天不足,力图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有所缓和这一现状,可惜“公约”实行后,并未收到预期的约束力和效果。

  同时,欧元区的“保护伞”效应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为例,欧盟的“低利率”、“低通胀”政策一方面为希腊缺乏计划性的融资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为希腊国民的过度消费提供了保障。然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从未停下,当希腊已经积重难返,步履维艰的时候,市场的剧烈调整另其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这时,所谓的“保护伞”显然无法令陷入危机的国家高枕无忧了。欧元区缺乏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势单力薄的各国却也只能孤军奋战,想要化险为夷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社会福利制度不合理。众所周知,欧洲极好的福利待遇令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羡慕不已。然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看似完美且极其人性化的福利制度,有两个问题会显得尤为突出。首先是经济问题,大量的福利费用支出必将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也成为国家举债累累,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理由。其次则是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社会劳动力缺失。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超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就像一张无所不能的“安全网”,不仅欧洲各国本国存在生育观念受到影响,老年人口不断增多,青壮年劳动力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等问题,面对如此一张“安全网”的诱惑,更是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来居民,长此以往,欧洲各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而政府却在社会福利制度上寸步不让,丝毫不打折扣,财政赤字得不到解决,政府负债累累,不堪重负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外部因素。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债危机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许是1929的经济危机对于欧洲各国而言像是一段抹不去的噩梦一般,为了防止经济全面萧条而引发的大面积失业、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在国际经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不约而同采用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已经债台高筑的各国政府终于不堪重负,如果对照欧盟出台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则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远远超过了“公约”中规定的数值。而美国华尔街金融巨擘们的恶意炒作投机行为,更是不怀好意地为这场欧债危机添砖加瓦。

  欧债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由以上分析容易看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由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给我国经济发展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中国经济软实力。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注重不可以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中央财政必须作为各地财政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应尽快加强对各个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结合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将国家债务,财政赤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三,不断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既要保障我国国民的权益,又要切忌福利支出超前,为政府财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第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处理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尤其要处理好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同时不忘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必须做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协调,从而有效地规避政策内部结构性风险。

  徐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