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14级新生角色适应的焦虑现状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是国内心理学界近年来所普遍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角色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角色转换、角色适应、角色扮演等。然而,大学不同阶段内的角色期待也不尽相同,所遇到的角色冲突也不一致,对于大学生角色的研究更不应该一概而论。本课题则将关注点放在大学新生这一群体,对大学新生角色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状况进行描述分析,试图找出一个导致焦虑的真正因素,以针对这些背后的因素给出对应的策略或建议。

  研究背景

  兰州大学自新校区建立以来便设置副班主任岗位,以方便班主任处理解决新生班级事务,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聘期一年。该制度是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制度创新。除此,学校还组织学院根据本学院情况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心理、学习、生活、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那么,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的焦虑现状究竟如何?学校开展的各项针对性策略制度对于他们而言效果如何?他们自己有什么另外的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考虑和关注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中的角色指的是社会角色,即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它包含四种社会心理学要素: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自定的;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责任、责任、义务等)的。”所谓角色适应,司秀玲认为“角色适应是指个体为与其所承担的新角色或所处的新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而采取的心理调适及行为反应,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司秀玲,2008:182)本研究认同并采用这一定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GeorgeAlexanderKelly)个人建构理论,当个人建构发生变化,或者建构无法预测事件时,产生焦虑或威胁,而焦虑则侧重于指个体对所遭遇的事件位于其建构系统适应范围之外的认知。大学新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环境,原有的个人认知建构将被要求处理来自新的社会环境的各种事件,他们被要求进入一种新的且从未扮演过的新的角色,这时就可能产生其个人建构系统无法对事件作出准确预测,从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感。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是国内心理学界近年来所普遍关注的内容,然而大学四年或五年的阶段中,大学生心理状况是会发生转变的,不同阶段内的角色期待也不尽相同,所遇到的角色冲突也不一致,对于大学生角色的研究更不应该一概而论。本课题则将关注点放在兰州大学2014级新生这一群体,对大学新生角色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状况进行描述分析,试图找出一个导致焦虑的真正因素,以针对这些背后的因素给出对应的策略或建议。同时,本研究假设:大学新生普遍存在轻度焦虑;引发焦虑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学生角色认知不足,时间安排与规划无法把握但是又有很强烈的角色期望。

  研究回顾

  总体状况。查阅国内学术界近10年对于大学新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整理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学新生心理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心理状况研究的关注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教育改革对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也给大量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帮助新生适应环境转换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针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也纷纷“就地取材”对大学生群体的角色适应进行探究。其次,由于问题出现背景的复杂性,各个学科和研究者关注的研究主题也丰富多样。大多数研究都首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现状有充分的了解,这些研究反映出的普遍现象是大学新生中的确存在大部分的角色适应障碍,这些障碍导致了角色焦虑、抑郁甚至是更严重的心理状况。最后在具体实施方面,这些研究都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学者采用了心理学上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司秀玲,2011)、焦虑量表等,大多数研究者还采用针对研究另行编制的问卷(如:司秀玲,2011,《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校园心理》6月第9卷第3期)。

  研究不足。从以上内容来看,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学新生心理方面的研究的确逐步深入,关注点越发切实且详细。然而,这些研究也有一些值得思考和反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在研究中避免的。

  首先对于大学新生心理方面的研究在理论脉络各有传承,但缺少对话。例如金明珠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学校社会工作干预研究--以云南大学2012级新生为例》中,对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角度的分析都作出了探讨,然而仅仅集中在对理论的论述,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与前文的理论出现脱节,没有对之前理论的对话过程。对实证和量化研究的重视,使得忽略了对访谈内容或者个案的深入内容分析。其次,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布集中在高校的教学运行部门和学生工作的老师为主,他们在研究中会很容易将学生工作中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经验代入研究中,容易出现研究未作,结论已出的情况。最后,由于研究主题的特殊身份和研究背景的复杂性,这些研究的目的从研究目的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研究者急切的去寻找解决方式,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对学生真实心理状况的了解。

  研究结果及分析

  新生背景。数据显示兰州大学2014级新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包括年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这些同质性正式构成他们同质的心理状况的社会结构背景,也容易导致心理焦虑的传染和加剧焦虑排解的难度。这些新生当前年龄集中在20岁,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面对并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然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尚不充分,这样的不对等局面是引发学生焦虑的重要诱因。同时,大量的独生子女存在带来这样的后果,即第一次真正离开家庭的庇护以一个集体群居的状态生活,由于之前缺少在这方面的经验和锻炼,他们习惯束缚、管制和依赖,习惯被指导和被教育,他们渴望自主选择和自由生活,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理准备。这种状态在周蜜与罗秋明的研究(参考周蜜、罗秋明:77)中也有相同的体现。

  生活状况。数据显示兰州大学大多数新生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当迷茫的状态,在没有目标和安排的情况下开展了忙碌的生活。提前了解过大学生活和整体状况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适应效果,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这样的意识具备也与学生进入大学前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家庭教育对准备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与期望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说明他们对即将进入的大学有错误的预期。之前为了美好生活做的生存准备和心理准备都与现实产生冲突,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大学生活的较大反差,直接导致部分新生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甚至是手足无措,对自己无法认知和定位,思维模式从而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这种冲击与震撼久之就造就了学生中普遍的茫然。

  焦虑状况。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通过对197份问卷中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发现,50分以下的学生32名,轻度焦虑者有135名,中度焦虑者有24名,重度焦虑者有6名。兰州大学新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说明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新生心理状况存在较强的同质性,轻度焦虑的广泛发生也表示这个问题现在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缓解并解决。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焦虑容易导致这样的心理在学生群体间传播,学生群体特别是新生群体是容易发生集体性事件的群体。从这一方面来看,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群体间传播,提高整体的适应水平。所以对于改善焦虑状况的重要原则在于助人自助,即通过整体开导活动达到群体带动群体,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自我成长。

  研究结论及建议

  研究结论。正如定义所指,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自定的,一个人角色的形成来源于这个社会行为模式中的各个要素,那么每个要素都作用于角色的形成和个人的成长适应。当人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形塑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中的要素也会发生变化,产生于原有结构的角色无法适应新的要素就会产生焦虑。新的要素也会参与到原有模式其中,帮助各个要素在面对新的环境时进行要素间的重组和调整,当重组和调整完成的之后,新的角色要求出现,个人也就会适应新的角色,发展出一套新的行为模式,个人在面对新环境时的焦虑从而得到缓解。“对大部分大学新生而言,生活环境方面的适应有一个过程,当个体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时,自我发挥其协调能力以协调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司秀玲:183)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对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兰州大学2014级新生普遍存在轻度焦虑表现,这些焦虑是可以缓解的,而它出现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角色环境转换的社会结构式差异,即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结构整体调适出现迟缓或障碍,于是产生的结构适应性焦虑。

  对策或建议。正如以上分析所显示的,大学新生的焦虑产生是一个社会结构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缓解焦虑也一个当从这样的原因出发。针对研究所发现的导致新生产生焦虑的原因,对于新生焦虑状况的调节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等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群的共同点,寻找归属感。通过整体开导活动达到群体带动群体,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自我成长。

  学生社团加强同内部学生的沟通,确认每位学生的参与意愿与工作激情,如不合适应尽快进行人员的重新安置与换岗。组织应适时主动出面进行协调,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为新生离开集体之后的发展给予合适的建议与帮助。

  加强对学生的时间安排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要时学校应主动组织丰富学生生活的各种活动。加强对新生时间管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建立目标性和计划性,该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配合进行,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应该主动向学生提供帮助,消除学生的咨询恐惧心理,进行健康的知识宣传。从预防发生的环节入手,学校的学生工作团队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教育等部门主动发现学生中的焦虑表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应对心理不适,增长学生能力,还能减轻这些部门解决问题的难度。

  刘小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