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学科研讨式教学研究

  简单比较传统管理类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从而引出研讨式教学必要性和意义。引出在探索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事实证明,研讨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中华五千年以来,课堂就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的工具,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等。但是目前的课堂教育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了。尤其是管理类学科,它是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各个行业从事策划和管理以及展览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管理类教学依旧是填鸭式教学。因此,研究管理类学科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概述管理类学科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一般是老师提出问题,有学生通过资源去查找资源、相互探讨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因此它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分开,不再是一味注重考试分数,而是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

  研究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研讨式教学就是通过认识知识过程去掌握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以往的课堂基本都是老师的一言堂,目标性和针对性很强,很难出现课外知识,更别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严重阻塞了同学的积极性和发展性思维。

  研讨式教学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由老师提出问题、慢慢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解决,这样学生就会由被迫式接受到主动参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应该将学生领进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引导,创造一个师生平等,和谐教学的环境。

  国内管理类学科研讨式教学

  国内研讨式教学最早是在1997年由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在为探索教学途径,创造了研讨式教学模式。至今已经有不少教师在探索,为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了,但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

  教学成果

  “双主模式”:“双主模式”就是主体和主导之间的教学结构。在探索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将研讨式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让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学习乐趣。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

  树立新思想:重新分配师生角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充当“师傅”角色,个人修行在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与传统不同的是,学生要全面发展,不在仅限于人文上,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科技、人文、自然等融合;在授业解惑时,注重培养解决问题思路、方法。开发学生大脑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在是死气沉沉、一言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

  尽管知道研讨式教学的对学生的好处,但是在国内大环境下,仍然是以考试结果为恒定学生优良的标准。因此,目前国内基本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加上教师队伍中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改变,年轻教师很难有大的教学改变,即使有,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

  部分教师思想比较落后,第一是不懂的利用现代化资源,还是传统教学。第二是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认为这是以后的事情,过多的讲述理论,让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更别说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质量高低不同。时代在变革,管理类知识也随之变化。这就使教师也得与时俱进,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翻新自己。但是在复杂环境下,部分院校教师的待遇和流动比较大,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稳定性。再加上繁重的任务,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国内教材版本多样,甚至部分教材内容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比较落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

  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研讨式教学由基础条件、实施过程、关键要素组成。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和创新,体现新一代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础条件

  明确师生之间角色的分配是研讨式教学的基础条件。老师的角色应该定位在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角色定位在主动学习,吸收知识,使自己在教学过程成为参与者,主动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互动,学生之间更应该互相探讨,交换自己的资源,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对于涉及面较广、程度较深,教材与讲授不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有些问题还可能产生多种答案等,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需要组织课堂讨论。每次课堂讨论提出一个主题,先指导学生找资料做好准备,然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形成倾向性意见。[2]

  实施过程

  研讨式教学完整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制定教学计划。为了教学完整进行,必须先得制定一个严谨的教学计划。

  讲解。“师傅领进门”,老师应该先介绍课堂内容,分配小组,布置任务。

  收集资料。学生根据已有资源,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学习。

  总结。小组组长总结小组成员内容。

  综合上述,所有一切都是围绕任务展开,老师布置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研讨式教学关键要素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思考性问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性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把握学术前沿,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这是高层次的能力要求[3]。所以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随意,更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

  李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