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几次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于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性的关注。由金融结构体系变化引起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秩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控制好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全球各国需要共同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金融的稳定不仅仅取决于银行的稳定,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金融产业的稳定性。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金融危机的产生往往与短期内金融结构的急剧变动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金融结构的演变及金融稳定的要素入手,对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

  金融结构的划分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金融活动影响到了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在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产业的结构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经历了雅典体系、罗马体系、意大利体系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当前世界的金融体系已经更加的系统化、科学化。在西方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当前对于金融市场体系的划分也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即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大类型。决定这两种市场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各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之间的比率。当比率较高时,则金融体系以市场为主导,当比率较低时则以银行为主导。

  当前国际上对于金融结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内部的影响因素,还逐渐向着外部延伸。一些制度上的转变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也逐渐纳入金融结构分析的考虑范围,例如市场信息、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要素。我国学者在进行金融结构的分析时也充分结合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并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将金融结构划分为发达资本主义金融结构、不发达社会主义金融结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融结构这三种主要的金融结构类型。

  金融稳定的概念界定

  金融稳定这一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并且受到了学术界和金融管理界的广泛关注。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导致金融稳定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分歧。直至今日,对于金融稳定这一概念仍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对这一概念的阐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分别是正面的阐述和反证阐述。

  金融稳定的正面阐述

  从正面阐述金融稳定需要从金融稳定的条件、特征、功能和作用等角度进行阐述。有的国家将金融稳定定义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对金融体系进行整体的监督和评估,对系统运行的风险性进行预测饿预防。金融稳定的条件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货币汇率等。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应对能力,充分调动整个金融系统的功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还能有效的提高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有效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稳定状态下,金融系统的投资功能、储蓄功能、信息传播与处理功能、风险分散功能等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最终促进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金融稳定还能促进经济制度的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消化冲击的能力。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还分为不同的层次。当金融系统能够较好的抵御内部或外部的冲击,并且能够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那么整体金融体系就处于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中。金融稳定并不等同于金融发展的停滞或单一,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金融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两个极端,即极为稳定和极为不稳定的状态,而处于中间状态的过程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国对金融稳定的定义体现出了金融基础设施对金融稳定起到了的重要作用。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中,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作用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金融市场的环境、条件、经济政策等也能得到改善,从而极大的提高金融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反向界定金融稳定

  所谓的反向界定就是指从金融不稳定的角度来反证金融稳定的状态。这种定义与正面定义相比,有时能够起到更为直观、有效的作用,甚至能够提供更好的计算准则。因此,当前主要的界定方式都是从反面进行界定。金融不稳定的概念更有利于阐述国家银行对金融市场管理失控的状态,并且对外部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作用有更好的说明。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金融稳定是一种更为直观的界定方式,能够充分的反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等。金融不稳定的状态主要是由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金融机构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现象。金融不稳定的状态还会影响金融信息的传播和流通,对金融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投资行为。金融不稳定的状态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和损害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可以从很多方面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产生影响,例如影响金融产业的经济收益、阻碍资金在市场中的流动、破坏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秩序等。

  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银行挤兑与金融稳定

  信息在市场中的流动性要优于在银行中的流动性,因此市场能够更好的分散和控制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比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容易遭受到风险。当银行的流动资产与负债不匹配时,就容易导致银行挤兑现象的发生。当多家银行同时发生挤兑现象时,就会造成整个银行业的危机。银行挤兑的根本原因就是银行自身固有的脆弱性。银行业中有不同的业务项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当银行向客户提供流动性较弱、风险性较高的项目时,银行需要向用户提供活期存款凭证。活期存款的特点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强、收益低。而定期存款的特点正好与活期存款相反,资金的流动性低、收益高。银行的功能就在于既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还要确保资金有较好的收益性。若客户对银行的还款能力产生怀疑时,就会收回存款,当大量的用户到银行中撤回存款时,就会发生银行挤兑现象,从而影响了金融的稳定性。有时,银行为了满足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不得不前提清算一些贷款项目的资金结算,从而造成了收益的损失。当这种亏损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导致银行的破产倒闭。而这些现象又会进一步导致客户对银行的信心降低,造成更多的客户到银行要求提款,从而造成恶性的循环。

  要应对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从根本上来说就要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发生变动时,仍然维持银行运行的稳定性。若客户对银行的还款能力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即使银行的服务水平再高、资金再丰富,也无法应对金融危机。而客户的挤兑行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而一家银行的挤兑现象会传染到其他银行,最终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稳定

  资产价格泡沫是分析金融稳定的主要标准。当前的市场条件下,金融体系将从银行主导型向着市场主导型的方向发展。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占到的比例将进一步减少,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在市场中所占到的比重则将明显上升。在金融市场中,资产的价值是时刻发生变动的,资产的价值变动需要满足交易双方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而期货债券权则为风险的预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当资产的价值发生显著的变动时,就会产生资产泡沫,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破坏。资产价值的变动范围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当资产价值的变动范围较大时,就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产生资产泡沫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当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变动保持积极的态度时,就会持续的买进,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进一步上升。这时资产的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值,资产泡沫就产生了。当投资者对资产的价值抱持消极的态度时,就会进行资产的出售,这时资产的价格就会显著降低,从而导致资产泡沫的崩溃。

  庄朝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