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德育学分制,践行“四全教育”观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德育,学分,数据库
  • 发布时间:2015-12-04 10:22

  摘要:德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笔者学校从2007年引入德育学分制后,经过不断优化,形成了“四全教育”德育管理理念,即德育管理学生“全过程”,德育内容覆盖“全方位”,德育管理参与的“全员制”和德育培养目标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管理 学分制 四全教育

  笔者学校是一所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表现为学生生活习惯差、行为问题多、逆反心理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动机不足等。事实上,国家与社会在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力扶持的同时,也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亟须转型。因此,学校于2007年把德育学分制引入学校的德育管理中。

  学校经过对德育学分制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反复论证,从对德育学分制的再定义、德育内容的精细化评价、德育学分的动态管理到德育学分网络管理平台的创建,不断优化德育学分制,使德育学分制与学校“四全教育”德育管理理念相生相伴共同成长,并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方式与方法,具有鲜明的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特色。

  一、对德育学分制的再定义

  传统的德育学分制就是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并与一系列奖惩结合起来,即把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记载,作为学生毕业时思想品德方面考核的依据。

  不少学校,包括学校在最初实施德育学分制时,往往忽视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而造成德育学分制流于形式、德育管理指向性不明确和德育成果低效等现象的产生。如,把德育学分制的评价内容简单化,疏于教育环节的落实,过于注重赏罚把德育学分制的功能与手段和工具的特征本末倒置,缺少用发展的眼光动态评价学生等方面。结果造成了学生对道德规范和知识的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缺失,使德育学分制沦为一种功利工具,失去了道德的本质意义,甚至有可能助长道德双重人格的形成。

  我们对德育学分制的评价内容进行分化具体化,扩展评价主体的内涵,明确它在德育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理性使用德育学分制使之服务于德育培养目标,笔者学校的“四全教育”德育理念相应而生,并反哺于德育学分制。

  “四全教育”,即德育管理学生“全过程”,德育内容覆盖“全方位”,德育管理参与的“全员制”和德育培养目标的“全面发展”。映射到学校的德育学分制,具有以下四层涵义:德育学分评价贯穿于学生毕业前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德育学分制是一个精细化管理体系;德育学分评价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德育学分制是德育管理的动态考核机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

  1.落实“无纸化”登记制度,实现德育学分的“全过程”管理

  学校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最初阶段,德育学分管理采取纸质卡片登记的方式。这张叫做“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的小小卡片上,包含了学生班级、姓名、事情概要、奖扣分等要素,是记录学生德育表现的“第一手资料”。德育老师把学生奖惩学分填入表格,经过学生现场签名确认后投入学校设置的“德育学分箱”中,然后由学校德育处每月收集一次。但将卡片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公布——反馈”,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和精力投入,造成德育信息的延宕,不利于对学生德育的动态管理,削弱了德育的激励导向性功能,使德育环节的落实滞后。

  2013年,学校搭建德育学分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德育管理数据库。登录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校园网站,点击“诚信档案”一栏后,进入学校“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界面。在这个平台上,学分登记者可以悉数录入学生姓名、德育分数、德育行为概要、日期等内容,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德育信息数据库。开通网上诚信档案后,学校的德育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德育管理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德育学分的登记实现了即时管理,随时可将卡片上的德育数据输入网上诚信档案系统。德育管理者可随时登录该系统,查看或下载全班学生近段时间的德育学分详细记录,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德育动向,并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德育方向。同时,德育数据也会及时呈现在教室的“学生德育学分公告栏”上,通过查看自己近段时间的德育分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或闪光点,为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或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更多的准备时间。班主任则根据全班学生的德育学分动态,及时对学生表扬或鼓励,发现学生违规、违纪的规律,及时调整德育管理重点,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此外,还减轻了德育处领导和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德育管理制度再探索和创新,促进全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学生的德育记录仍会保存在档案中,不会遗失或被删除,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学生生涯诚信档案,既可供师生随时调阅,又为毕业后企业用人单位和国防征兵政审等提供了信息参考。

  2.实施精细化评价,实现德育空间的“全方位”管理

  简单粗暴地把德育评价内容划分为政治思想、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并称之为德育学分制,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学校德育学分制管理除考察、监督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的表现外,还把视角拓展至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如操场、走廊等)的行为举止,学生在宿舍、食堂的表现等。对评价内容进行细分,进行精细化评价,并赋予分值,可以避免德育学分评价流于形式。

  学校经过多年几度修订的2015年《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的德育学分加分细项就多达一百余个,如第一条“表现突出加分”中第一款:捡拾垃圾加1分/次。扣分项分为课内与课外违纪两个方面,细项达近两百个,如第二条“课外违纪扣分”第一款:讲脏话扣1分/次;践踏草坪花圃扣1分/次;乱扔果壳纸屑、吃瓜子、随地吐痰扣1分/次;请假手续不完备扣1分/次;串寝室、窜班、窜楼层扣2分/次;上下楼梯推挤、嬉闹、起哄,坐在栏杆、窗台上等扣2分/次;移动桌椅等物品时在地上拖着行走扣2分/次;在校园内骑车带人、在校园内看违规书刊扣3分/次;起哄、怪腔怪调大声喊叫、喧哗扣3分/次;往窗外倒水、吐痰扣5分/次;放烟花爆竹扣5分/次。带通讯工具扣5分/次;不服教职工或值勤学生管理扣10分/次。

  德育评价内容的细化和精细化评价,突显出德育学分制的诊断性功能、激励导向功能,使学生的德育行为从笼统的模糊化转向了定量的明晰化,有效地促进学生把基本的德育行为目标内化为自觉行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责任感。

  3.确立全体教职员工为德育学分评价主体,实现德育参与“全员制”的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与《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德育学分评价主体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全员制”,意味着德育管理主体不只是德育处的老师与班主任,而是全校教职员工。这既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突破,也是一大亮点。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严格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制度》《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纪录。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后勤职工、宿管、保安,都参与到德育进程中,实现了德育监督的“无死角”“不断点”,让学生的任何一点违纪行为都无所遁形,久而久之,学生讲脏话、抽烟、衣衫不整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职业素养与人生修养有明显的提升。

  4.德育学分制“三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一直贯彻落实德育学分制与教学学分制双管齐下的“双学分”的理念,将学生的德育学分与教学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就是德育学分与教学学分“双达标”。

  《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每位学生三年总计德育学分为600分,每学期基础分为100分。每学期德育学分生低于60分者不得参与任何先进的评比,并请家长加强监督、管理。学生在校两年总计德育学分少于240分者,视为思想品德不合格;在校三年总计德育学分少于360分者,视为思想品德不合格(其他情况以此类推)。思想品德不合格者均不能按时毕业,须通过各种途径修足学分或一年后持相关单位思想品德表现良好的证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累计三个学期及以上被评为德育先进及以上荣誉的经校领导合议可替代相应的课程学分。

  实行德育学分制以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德育促进了智育学校近年来在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三、小结

  目前,笔者学校正内外两手抓,进一步优化德育学分制。一是从内部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不久的将来,学生家长与学生也可以凭借平台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诚信档案系统,查看自己孩子的德育学分详情,直观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学校可以借助数据对网上诚信档案做进一步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行为表现规律,用以实时指导、调整校园德育活动的重点。二是,做好德育学分制的“外部联动”。2015年1月,学校与实习基地南浔丽菁大酒店达成共识,让酒店管理层与学生的学习师傅成为德育学分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德育学分制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坚持德育学分制的再优化,始终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国龙.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湘荷,谭春芳.理性地看待德育学分制度[J].德育天地,2005(1).

  [3]陈列,陈剑峰.学分制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5(8).

  (作者单位: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文/张寄浩 王海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