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感悟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素描,教学,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2-04 11:01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主要介绍了笔者对素描课堂创新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感悟,努力引导学生对素描专业基础课增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素描教学 创新 理解 结构 表现 评价

  作为技校美术课的教师,笔者根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学生主演、教师导演”这一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在多年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与累积自己的想法做法,笔者认为素描课堂创新教学过程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明确任务目标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名人名家的作品,一是从中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从作品中“发现美、展示美、表现美”。按照每周六次课完成一幅作品的进度,采用分组分层式教学法。每组中由好、中、弱三部分学生组成,实行好带弱、中间提升的方式方法完成每个教学任务。

  二、过程学习展现

  此环节一般是五课时时间,全面系统地对美术的“理解、结构、表现、整体”进行认识学习与钻研探讨。组织引导学生在注重理解每组静物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前提下,运用素描造型的基本功,培养造型能力,运用多项角度思维、创作思维加强审美与表现。

  在构图起稿阶段中,结合素描造型写生训练的课题要求,从整体出发,确定主体物的形体比例、整组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关系、透视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形体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遵守有关造型艺术的法则和规律,给予借鉴和运用,按照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先主后次的原则找准明暗交界线,确定投影的位置,将整组静物按视点的高低前后并置在画面中。要求透视要准确,造型完整,整幅构图富于美感。从教学环节要求每组成员互相学习,找出不足,及时进行初步修改,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在形体表现阶段,引导学生从大的形体结构出发,根据素描五调子(高光、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结合黑、白、灰三大面的原则进行整体大面积的上调子。

  以立方体为例,立方体的结构是由大小形状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构成的。内部结构决定了立方体的外部体面特征,即前后、上下,左右相对的面互相平行,相邻的体面互相垂直。从而得出,形状不同,内部的结构就不相同,所呈现出造型特征也就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该阶段的素描造型学习中必须认真研究物象形体的内部结构,准确把握我们想要表达的物体的外部形体特征与各个体面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深化细部、局部进行刻画,把突出整体的形体比例、明暗、空间、透视等放在主要地位。简单的几何形体写生是这样,复杂的造型、多组合的静物也是如此。我们从各个角度,包括质感的表现等内部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理解与整体黑白灰的调整,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上,在触感上有一个全面接受的过程。

  最后阶段注重整体观察,养成整体表现得好习惯。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此阶段要求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学习,及时发现问题,马上做到修改。要想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才能观察整幅画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明暗关系、空间关系及透视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勤观察,勤思考,少动笔。有的同学在作画时不是从整体出发,而是急于求成,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细致刻画局部,因而造成物体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而显得杂乱无章。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靠我们在作画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对比来协调。例如:比色调的黑白灰,比形体比例的高矮、大小、粗细、长短,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来达到完成此阶段学习任务的目的与要求。

  三、自评互评点评

  利用第六节课完成创新一体化美术课的最后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评价阶段。

  首先采用组内自评的方式。无论是临摹作品还是写生作画,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对比效果成功与否是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一幅好的作品,必须经得住任何角度的推敲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最终完成后,构图是否完整、透视线是否准确、物体的前后位置是否合理、比例是否得当、主体是否突出、黑白灰表现是否到位、画面能否达到和谐统一。从以上几方面先在组内进行简要的总结点评。

  其次采取组与组之间互评。其他组成员对其每幅作品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每组最好的作品。

  最后教师从每幅作品的起稿、构图、透视、空间几方面进行点评总结,评选出优秀作品,还要从每组的团结协作、互相学习、课堂纪律、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归纳,评选出优秀团队进行表扬与表彰,达到每次完成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高级技工学校)

  文/孙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