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美独缺成交

  套用《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持股,还是持币?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每逢长假都会被股市中人反复热议,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但充斥耳目的分析舆论的注意力,似乎都高度集中在诸如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CPI 是已然见顶还是会再创新高(这新高又是否意味到顶)?央行会否因此按其喜好的风格出其不意地加息?还有就是二次房控会以怎样的方式何时出手?政策是趋于放松还是转向收紧等问题上。当然,所有上述种种方面都很重要,也不排除会对短期的股市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于四季度的多空博弈的舞台来说,它们可能还称不上是主角,而只是演出的布景,或者题材———真正的主角似乎被许多人忘记了,那就是———对于国庆后直至年底的行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资金,尤其是增量资金。倘若缺乏资金,什么行情都无从谈起。即使有最华丽的布景、最引人入胜的题材,没有主角也表演不出轰轰烈烈的剧情来。

  2700 点久攻不克,做多力乏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否则,以2319 点拉至2600 点那一段咄咄逼人的逼空势头,如有余力的话早就冲出头肩底了,哪里还有耐心在100多点的空间里反反复复和空头拉大锯,弄得冲上3600 点后都两个月了至今仍须打2600 点保卫战。场内外看客大概也是看准了多头力有不逮拿不下2700 点的软肋,就是不肯出演抬轿子跟风的角色。时间一长又遇长假,多头阵容或多或少会为之分化。眼看两市成交由10 月17 日前的上半月日均2631 亿元,急降至17 日后至今的日均1750 余亿元,剧减近三成半。久盘后成交减少不是不可以,只是萎缩如此之多,难免给人以曲终人散之感。结合本周两市融资买入一再环比大增,看来一些死多头真的子弹不多了。如是周一的跳空阳线,以及周三的首小时走高(手法都是猛拉大盘股)然后全日呈单边下跌直至几大指数几乎悉数回补周一缺口,都无可掩饰地带有虚晃一枪掩护出货的浓厚色彩。从而显示有的机构在“溜”。实际上,盘面所示这“溜”的过程并非自本周开始,而是从月初两市成交放大至2900-3000 亿元时就开始了———每一次上冲2700 点的过程都潜在机构沽货的机会。到本周成交已见剧减时仍一而再、再而三的脉冲式冲高,则可能显示这一拉高派发的过程正渐近尾声。至于周四房市调控再出新招,房地产板块反而逆流而上一马当先(升4.93%)带动大盘收出中阳,与其说是主力刻意利用一些人“利空出尽”的心理逆势操作,不如说是抓住了大家回避长假离场观望的机会乘虚而入。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做大三季报市值的机构行为。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超大盘指数本周四连阳以及金融房地产板块(皆机构重仓股集中营)的表现便可明白个中玄虚。至于节后升势能否持续,相信周四的两市成交(1842 亿元,在本周排第三位)已初步提供了答案。缺乏成交量支持仅凭权重股抬拉指数的升势,毕竟是根基欠牢固的。

  主力周四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能否在节后得到市场的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届时的资金环境。鉴于历史上10 月份央行为对冲节前投放货币多以净回笼为主,届时恐怕难以对流动性的宽松抱太多的期望。多头唯一能指靠的救兵就是被人民币升值所吸引的境外热钱了。逻辑上这一理论是成立的,至于热钱进不进股市,则要看有没有大行情了。另外还要看房市还要热闹多久。

  从反映资金流动的指标看,主力派发规模受到约束是肯定的,主力希望能功成身退也是肯定的。进入第四季度之际,除力争将本年度的赢利(如果有赢利的话)套现、锁定之外,还能想些什么?沿着这一思路,本周沉寂已久的大盘权重股的集体异动,似乎蕴含着节后做多主力机构的战略意图。但能否遵循这一路径顺利走下去,又绕不开困扰主力多时的资金瓶颈。抬拉估值偏低的大盘权重股以低风险收益比赚一把,兼可掩护中小市值沽货,这一构想看上去很美,但如无成交支持,也吸引不来接棒的资金。且看多头主力能否解决这一难题。

  2319 点运行至今将满三月。一般而论,本轮级别的反弹如还想走下去,10 月须创新高,否则就到此为止了。何去何从,进入中旬将见端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