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故乡

  曼哈顿岛南端的“中国城”对所有身处异国的国人而言,都像是山寨版本的家乡。虽然近年来,由于大批新移民进入和大批货真价实的国内餐饮连锁店入驻,位于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已然成为更加逼真和质量更高的山寨家乡,但由于其稍显偏僻的地理位置,至今仍无法撼动曼哈顿岛的中国城的地位。

  当你闲逛到中国城时,会欣喜地发现,这里不仅是一个慰藉你因为过度爱国而日渐萎缩的胃囊的好去处,更是一个重新感受国内风情,包括脏、乱、差、挤在内的一切属性的去处。当街边的菜市场开始摆出一排排新鲜的鸡鸭鱼蟹时,只有一两只碍眼的黄金海岸大龙虾在提醒你,这不是你记忆中的乡村集市。但谁知道呢,出国这么多年,说不准国内的乡村集市也开始贩售黄金海岸大龙虾了呢。于是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鱼腥味灌满你因思乡而时不时变得空荡荡的胸腔。

  我初来纽约时曾盘踞中国城三个月之久,但至今仍无法自信地在这片全曼哈顿岛城市规划最匪夷所思的地区穿梭。在这里,大大小小的街道错综复杂,自说自话地便随意铺开了。每当我斗胆带着朋友进入中国城觅食时,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其实和他们一样迷茫。当我们焦头烂额地停在某个人潮汹涌的路口打开谷歌地图时,朋友们总是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你不是在这里住过三个月吗?”而我只能尴尬地解释:“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每次来都不一样,白天和晚上不一样,人多时和人少时也不一样。”朋友再次投来不信任的目光,诘问道:“中国城还有人少的时候?”

  更有趣的是,中国城是许多初次到访纽约的游客的必游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城往北便是著名的购物圣地SOHO区与纽约大学,往南是华尔街与自由女神像。当所有的旅游景点都非常配合地站成一排待你检阅时,你简直不好意思跳过其中任何一个。

  于是你会发现,操着各国语言的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专业相机,对着无辜的鸡鸭鱼蟹,寻找拍摄它们的完美角度;或是操着不熟练的英语,与同样操着不熟练英语的店主讨价还价—店里在出售印满“LV”字样的丝巾,或是在脸盆中奋力游泳的塑料青蛙;也有青春洋溢的小女生一脸惊喜地向同行的男友表示,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东方风情,而男友亦提着满满几袋准备分发给亲朋好友的塑料筷子和印着龙图案的T恤,满眼怜惜与欣喜地看着她点头。

  作为资深语言爱好者的我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城,有时方言比普通话更好用,而方言之中,最好用的便是粤语和闽南话。这一现象与此处居民的主要构成密切相关—最初来美国东海岸定居的中国移民大多来自东南沿海地区,而他们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仍保存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诸多区域特色。

  因此,曼哈顿岛中国城的多数中国餐馆,都是带着东南沿海地区特色的茶餐厅或扁食冷面馆,而我也不止一次向朋友解释过,这个中国城大致更能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而非整个中国的缩影。

  然而对广大游客甚至多数当地人而言,这里的中国城便是他们认知中的中国。如若去北京的机票太贵,办理去中国的签证太麻烦,那能够到曼哈顿的中国城走一趟,也算是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了。

  曾有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在美华人成功人士向我表示,他对中国城的复杂感情常常令他对这个地方望而却步。中国城里的这些国人有着异于常人的冒险精神,敢于越过重洋来到这片土地上开始新生活,却仍旧选择活在自己构建的小世界里,每日吃着三菜一汤,说着流利的家乡话,遵循着几百年前的文化古训,并不断创造和构建出这样一个他们记忆中的家乡。然而,对于这片土地带来的任何影响,他们在潜意识中仍是抗拒的,甚至缺少任何尝试接触或融入其中的动机和努力。

  当你来到美国,却仍过着中国式的生活,那你来到这里的意义何在?

  不仅仅是中国人,那些怀着“美国梦”、奔着绿卡,从世界各地涌入美国涌入纽约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与自己相近的族群建立连接:一个新来的法国人会因为认识了另一个法国人而迅速地融入当地的法语社区;一个土耳其人会因为去了某家土耳其饭馆而立刻成为当地土耳其社区的新成员;而一个中国人,在来到美国之前,恐怕就已经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同胞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杂货店店主永远是印度口音,干洗店的老板娘大致都带着割完双眼皮后的精致妆容,而美甲店与按摩店里,也常是叽叽喳喳的一片乡音。或许在故乡的土地上,人们一直在冲锋却难以攻陷的多是由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带来的束缚,然而在族群混杂的他乡,人们隔街相望,却仍似隔着一堵城墙。

  在社会语言学的课堂上,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文化差异的案例:当一位非洲裔顾客走进一家老板是韩国人的干洗店时,总是习惯性地想通过闲聊表示友好,而他发现韩国店主不仅不搭理他,甚至在接钱时都不愿意触碰他的手。于是黑人顾客掀桌而起,控诉韩国店主种族歧视,殊不知在韩国文化中,保持距离即最基本的人际礼仪。

  所以,即使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自己世界大同,种族主义是“政治不正确”的行为,却骇然发现,私底下很多人都默默地与这样的理念背道而驰。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并非因为厌恶与自己不同的他人而选择与同类聚集在一起,而是为了构建起一个缺席的故乡,难免需要找人凑数,张三拉来了李四,李四介绍了王五,就这样拼拼凑凑,或许不难仿造出那个记忆中的地方。

  文_桑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