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鸡肉吗

  • 来源:读者•原创版
  • 关键字:土鸡,美国,速成鸡
  • 发布时间:2016-06-21 11:15

  带8岁的女儿回老家,家里杀了自家养的鸡来吃——那些鸡从小到大吃的都是剩菜、剩饭、蔬菜、粮食,每天四处游荡,是地地道道的土鸡,肉质劲道,滋味浓郁,这勾起了已经吃惯了工业化速成鸡肉的我的童年回忆。小时候,我们一年难得吃几次鸡肉。除了过年,平时吃到的往往是死于非命的鸡——在公路上被车撞死的,吃了拌有老鼠药的粮食被毒死的,还有得了鸡瘟病死的……在今天会被“惊曝”为黑幕的这些“毒食”,在那个年代,都会被农民当作美食。

  物以稀为贵,鸡肉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成了奢侈生活的象征。那时候的鸡肉,比猪肉要贵得多。

  后来到北京上大学,食堂里的宫保鸡丁,用的全是无皮无骨的鸡胸肉,价格跟猪肉差不多,我也就知道了,现代化的技术可以让养鸡成本降到很低。不过,当时觉得那些鸡肉软嫩而无味,完全不是鸡肉的味道。

  再后来到了美国才知道,原来鸡肉是最廉价易得的肉类。很快,国内出现了“鸡肉代替猪肉”的新闻——以现代化方式生产的鸡肉已经被许多人当成了“劣质”肉制品的代表。

  回到家乡,再次目睹了从鸡到肉的全过程,加上口中劲道的口感,记忆中的鸡肉形象又回来了。于是我满怀热切地对女儿说:“来,尝尝这超级美味的鸡肉,你在美国没有吃过的……”

  没想到,女儿只是咬了一下就吐了出来,说:“这真的是鸡肉吗?太硬了,好难吃……”

  对她来说,鸡肉就是那种软嫩无味的肉——“口感劲道”“滋味浓郁”对她来说,跟大脑中已经建立的鸡肉形象是冲突的。就人的味觉体验而言,先入的就是“正宗”,后入的就是“难吃”了。

  土鸡和速成鸡在味觉体验上是有明显差别的。除了鸡的品种差异,这种差别主要来自鸡的生长方式。肉的“劲道”来自鸡肉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而“鸡味”来自于呈味核苷酸的积累。所谓的土鸡、笨鸡、走地鸡等,不仅自身摄入营养不够合理,而且因为经常运动,所以生长比较缓慢——长到出栏的重量,需要更多的时间。而肉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呈味核苷酸的量都受生长时间的影响很大,生长期长,积累得就多,也就造就了它们的口感和风味。

  而速成鸡的目标则是尽可能迅速地把饲料转化为蛋白质。本质上说,速成鸡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饲料是原料,鸡肉是产品。衡量这个反应器优劣的标志,是反应速度和原料转化率。生物学家们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鸡饲料的最佳配比和鸡的生长条件。在精心选育的鸡种、按需设计的饲料和优化设计的生长条件下,肉鸡的生长是速成的——国际常规,35天到42天即可出栏。这么短的时间,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呈味核苷酸都来不及充分积累,所以速成鸡的风味口感也就和土鸡有了明显的不同。

  这样的生长速度让许多人不安,于是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不过,科学只能说“不需要非法手段,规范合理地使用技术就能够做到”,却不能排除“有不法商贩采用非法手段”。

  因为这种风味口感上的差异,很多人想当然地相信“速成鸡没有营养”。所谓营养,就是人体需要的或者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然而,土鸡中有的营养成分,速成鸡也都有,甚至含量上也没多大差别。决定速成鸡和土鸡风味口感差别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呈味核苷酸,既不是人体所需,对健康也没啥影响。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说,工业化养殖速成鸡更容易监控;从营养的角度说,速成鸡和土鸡没啥区别;从风味口感的角度说,我爱土鸡,女儿爱速成鸡。我觉得,她的偏好更加合理——因为,速成鸡比土鸡便宜多了。土鸡于她,没有任何意义。

  文_云无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