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根脉

  夕阳坐在房顶的红瓦上,看着三棵鼎足而立的柿子树。虽然是冬天,树叶都已落尽,可明晃晃的柿子还挂在树枝上。这些柿子是不摘的,供过冬的鸟食用。可以说,柿子树就是鸟的餐厅。天不亮,它们就来了,先是喜鹊,然后是野鸽子……来得最迟的是麻雀。麻雀站到树上就不走了,它们要在西窗下的竹林里过夜。

  在北方的农村,拥有这么一片翠竹是很少见的,因此,竹林和鸟鸣成了落日前的一景。先生年近90岁的奶奶坐在炕头,目光追随着墙外那些跳跃的鸟,等待即将来临的黑夜和晚餐。灶膛前,婆婆正在烧火,准备把我做好的枣花馒头(花样馒头)放入蒸笼。这是我在山西的娘家过年时必备的食物。山西是面食之乡,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接受来自母亲或者祖母的训练。直到婚后,我才知道,很多食物的香气是有根脉的,它需要通过一个人的手移植到另一个家庭里,再扎下根。

  婆婆家在蓟运河边的一个小村庄,他们从未见过我说的枣花馒头,眼看着那些白嫩的小兔、长龙、花朵和蝴蝶从一团团面里幻化出来,都忍不住赞叹。恰巧那天有邻居来串门,拿起手机就拍,之后便发到了“朋友圈”。就这样,馒头还没上屉,便迎来好几拨人参观。

  婆婆嫁进门40年,无论什么吃食,第一个都要送到她婆婆的嘴边,这次也不例外。奶奶看着热气腾腾的枣花馒头笑了,露出仅有的一颗门牙。令她开心的不只是这馒头,更是团圆的气氛。平时,我们都在城市里生活,这小院里只有三个老人居住,婆婆、公公和奶奶,三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超过了200岁。这顿饭他们已经盼了很久。猪肉炖粉条、红烧鱼、小鸡炖蘑菇……都是婆婆提前做好的。它们陆续上桌,只等着几个青菜出锅。我代替婆婆担任了大厨的角色。菜炒好上了桌,筷子还没动,他们就开始夸赞好吃。似乎只要一家人围在一起,就已经酝酿出幸福感,吃什么都是美味了。

  奶奶赞小鱼贴饼子做得好。我原以为那是婆婆的拿手菜,这时才知道,她是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奶奶年轻的时候,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她时常迈着小脚去河边摸鱼,给孩子们做小鱼贴饼子。没想到,后来生活富裕了,一家人还是好这口儿,每次家宴都少不了这道菜。它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把奶奶记忆的大门打开了。

  奶奶幼年时常跟在大人后边乞讨。我们无数次听她提起一个卖烙饼的男人。那时,瘦小的她站在烙饼摊前一动不动,那人便问:“你跟谁来的?”她答:“跟我婶。”那人又问:“你娘呢?”她说:“我哥腿上长疮死了,我娘心疼,哭病了。”那人听完后,就把一整张冒着热气的饼塞进了她的布包。奶奶至今记得他的模样,那真是个好人!奶奶一直感恩,并把感恩的态度植进了儿女们的心里。每逢有人来家里乞讨,她绝不会让对方空着手走。不只对人,就连对鸟也是如此。整个冬天,婆婆时不时会在小院里撒下一些谷子,我一开始还纳闷,后来才明白,那是留给鸟雀的食物,为的是让它们顺利过冬。

  婆婆端来一碗剩饺子。这饺子来自蓟运河对岸的天津宝坻,是她娘家人送来的。蓟运河畔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家里人要给已经出嫁的姑娘留一碗小年夜的饺子,以示对她的惦念和祝福。传说,它能给人带来好运。婆婆从不会独吞这碗饺子。过去,她常把这饺子一分为二,给已经没有娘家人的奶奶一份。如今,她要将它分成三份,另一份要给我—这个来自千里之外的儿媳。

  气氛很快热烈起来。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里,男人们喝着酒,说着今年庄稼的收成和村里新近发生的事情。支撑起这桌饭的三代女人默默分食一碗有着吉祥之意的剩饺子。每一种食物都用气味标识它独特的根脉,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而鸟的食物也有着它们的根脉,这树上的柿子和树下的谷子,不只源于一株植物,还源于有着善念的人心。

  文_刘云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