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牛”之后煤电双方殊途同归
- 来源:新产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26 10:23
久违的“煤电顶牛”声音甚嚣尘上。
3月23日,神华宁煤霸气提示宁夏七大电企续订合同的消息引得市场热议,一时间久违的“煤电顶牛”的声音甚嚣尘上。
此景意味着苦熬近6年的煤企在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多重努力、几经作用后,淘汰产能、控制产量、抱团取暖等工作终见成效,展开了针对火电企业的回击。但在压煤、电改、混改等大背景下,煤炭企业凭借资源垄断优势还能在市场中硬气多久,与火电企业摩擦还会延续多久等问题却依然难以找到答案。
或是“救火队长”的重任在身,发改委等不了那么久。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快签订和严格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要求在4月中旬前,产、运、需各方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在4月底前,由铁总公司将产运需三方确认的合同报送国家发改委,作为事后按月监管的依据。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工作的煤炭企业执行用电差别电价;对发电企业则将核减计划电量、限制其参与的电力直接交易。
关注相关领域信息的业内人士不难发现,此次发改委发布的通知更加细化、注重可操作性,尤其在惩处方面持续抓住煤电企业双方关键问题。然而,煤企、电企之间的矛盾根结并不是单纯的供需和价格问题,而是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难以实现成本转嫁、难以实现双赢。
事实上,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实属历史遗留问题,主要表现在煤炭市场放开管制后,煤炭产品实行市场定价,恰逢“黄金十年”期间市场需求火暴,煤炭资源供不应求,价格飞升。但彼时国内电力资源更为短缺,为保工业用户不时对居民用电采取拉闸限电措施,但电力价格一直由国家管控,难以随煤价涨幅上调。虽然之后多方推动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几经完善,但由于电价难于疏导、电企难于消化煤价波动成本,进而难以改善煤电双方在价格方面的矛盾焦点。
或因为此,社会上更多声音指责处于资源垄断一方的煤炭,而火电厂则自建成就陷入等“米”下锅的状态,加之电力行业企业在多年来飞速发展周期中专注电源建设,“电企资金压力巨大买不起煤、买不到煤”“煤炭企业追求利润重市场煤、轻计划煤”的信息屡现报端。二者矛盾长期以来难以调和,每年年底的长协谈判多要经历“煤电顶牛”。
2011年,剧情发生了转变,煤炭价格大幅跳水、行情进入下行通道,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屡创新低、全行业亏损,市场话语权倒向买方,煤炭企业表现得温顺、讨巧,游走于各大电企之间兜售资源,再没有“煤电顶牛”现象。
随着行情长期游走于成本线附近甚至以下,煤炭企业逐步放弃同业竞争,转而开始控制、消减产量、抱团取暖,配合政策面供给侧改革东风,在2016年下半年实现了煤价的触底反弹。然而,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刺激了煤炭企业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资源供应日渐宽松,煤价小幅波动之后,目前已面临回调压力。
除此之外,政策面对煤炭行业的挤压仍在持续。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到2050年,中国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这其中最主要压缩的部分就是煤炭。众所周知,雾霾问题爆发后煤炭成为众矢之的,虽然煤企坚持“只产不烧”的理论将火电推到风口浪尖,但政策面消减石化能源消费、压缩火电的直接结果就是减少煤炭消耗,可以说“能源革命”的板子最终还是打到了煤企身上。
而在此之前的两周左右时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通知》,明确2017年煤电机组计划电量不高于2016年火电计划小时的80%,且自明年开始煤电机组计划电量比例将逐年减少。
作为火电企业的“饭票”,这是保证火电企业稳定运行的关键。同一个区域内如果存在两家以上电源单位,计划电量无疑将直接决定二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
随着电改逐步推进,监管层逐步缩减“饭票”定额,意在将火电力企业更大力度地推向市场,同时也可以减少定额火电对电网资源的占用,为风光为主的清洁电力让路。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我国2016年全年弃风电量达497亿千瓦时,是2014年的4倍,其中甘肃地区的弃风率高达43%。同时,光伏行业方面,2016年仅西北五省(区)弃光电量就达70.42亿千瓦时,弃光率高达19.81%。面对久久难以改观、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顽疾,监管层调整火电计划电量政策以减缓国内目前大面积弃风弃光的现实问题也属必然。
不过,政策的调整短期内会影响火电企业经营,中长期看火电企业凭借用户、技术、厂网资源等优势,可以快速参与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转型为清洁能源供应商。有火电企业人士反映,2016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度电成本不断下滑,业内对光电“平价上网”的预测时点不断更新,加之各地电力交易中心业务不断推进、各类型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行业形势,传统火电企业拥有客户、厂网、技术等先天优势,很容易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相对应的,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不变,加之其不可再生的特性,也注定煤企仍具备中长期稳健发展的条件。时下,煤炭企业只需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而多元发展是绕不开的选项。
目前,国内众多大中型煤企都已开展非煤业务、设立投资公司,企业经营范围不断多元,不过大多限于传统行业尤其是煤炭相关联行业,而这类行业多数已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部分甚至与煤炭行业自身面临的严峻业态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国家确立的“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多数煤企考虑到资金、技术实力有限等因素需投入谨慎,后期可以考虑顺应政策导向、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持续跟进、加大投入,向综合能源系统服务商的方向转型。
不远的未来,人们再聊到“煤电顶牛”,绝对会说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经典案例,非人力或简单政策可以解之。相对的,起到疏导机制作用的“电改”姗姗而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推动煤电双方走向同一重要业务领域的良方。
文/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