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的变局
- 来源:新产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万能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26 10:29
低门槛与高收益并存,给了万能险一个爆发式增长期,险企们也“收获颇丰”。
兼具保险功能和理财特质,丰富保险产品种类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不少刺激,这便是万能险。
近几年,谈及万能险无人不晓,从2015年2月万能险产品利率市场化至今,不少短期万能险似乎超出了保险产品的范畴,而是以理财产品的身份游走于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该险种的井喷。
于是,监管风向变了。
一个险种的好时光
万能险,简而言之,就是保障加投资。万能险首先是一款寿险,具备提供人生保障、保险利益排他性等人寿保险的基本功能,与此用时,它还是一个可以实现收益的工具,客户可以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联系起来。之所以取名“万能”,体现在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等方面。
在2015年2月16日之前,万能险需要遵守的监管规则是保底收益不能超过2.5%,其发展从总体来看较为理性。在这个日期之后,根据保监会发出的通知,废除2007年开始执行的《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万能险产品迎来利率市场化改革。
业内人士这样分析政策的几个变化:一是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原则确定,不再受年复利率2.5%的上限限制。部分保险公司会铤而走险,将最低保证利率设置在2.5%以上,超过法定评估利率上限3.5%,高于定期存款利率,可能将市场上的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万能险保费。二是万能险的评估利率上限从2.5%调整至3.5%,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准备金,增加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三是年满18周岁以上的被保险人的死亡保障从5%提高至20%,增强了万能险的保障功能。四是基本保费上限从6000元提升至10000元,提高了保障水平,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五是趸交和期缴保费的初始费用分别从5%和10%下调至3%和5%,降低了初始费用收费率;退保费用率分别从0至10%降至0至5%,降低了退保的成本。
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是最大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使万能险高利率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2015年8月,《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由保监会下发,个人税优健康保险可以采取万能险形式成为亮点。政策红利给了万能险一段好时光。
仍然是2015年,股市动荡,中国资本市场低迷,不少投资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路径,就在此时,万能险的政策变化给了投资人一个好机会,万能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万能险被当作理财工具,为不少保险公司赚足了钱,不仅如此,非保险企业也纷纷投身于保险业,对万能险产品青睐有加。
根据相关数据,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31.4%,与普通寿险、分红险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不少险企,万能险的占比超过了50%,有的甚至更多,万能险结算利率也不断抬高,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已达8%。
风险隐现
低门槛与高收益并存,给了万能险一段爆发增长期,险企们从中“收获颇丰”。这种非理性的增长态势引来不少非议,万能险的投资理财特征已经远远覆盖了其作为一个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保障功能被大大削弱了。这样的产品设计虽然较为特殊,很好地完成了丰富保险产品种类的使命,但其过度向投资功能倾斜却偏离了“保险姓保”的初衷。
即使把万能险完全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看待,表现也过分活跃,其频频举牌二级市场、快进快出赚取高收益等行为,搅乱了市场秩序,同时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分析人士指出,至2016年年底,多达19家人身险公司过度依赖万能险业务,1.12万亿元的保户投资款背负偏高的年化利率,且有大量“后备资金”准备投向万能险,一旦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不能覆盖这些成本,必然导致风险爆发。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的平均久期约在5-7年左右,对于非高现价万能险,负债端久期一般在10年以上,负债端久期高于资产端;而对于高现价万能险,实际负债久期往往以1年为主,负债端久期显著小于资产端久期。由于万能险允许1年或2年后按照账户价值退保,如果长线投资的资金比例过高,则会引发长短期错配风险。
与此同时,规模性风险也在累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表示,2013年1月至4月开始,中国保监会将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为原保费、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三项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寿险公司万能险保费扩张速度不断加快,远超过寿险原保费收入增速。万能险在我国寿险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规模特征,其发展规模足以对整个寿险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还有,险企正在通过向二级市场的“大举进攻”将自身与实体经济的多个领域捆绑在一起。具体来看,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人寿系等已经向多个上市公司举牌,涉及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万能险和实体经济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由此,二者也建立起一条风险传输链条。由于万能险和金融领域的其他部分也具有融合特质,金融领域的风险可以通过万能险这座桥梁传导至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万能险本身或金融机构的杠杆效应加快、放大了风险的传递,系统性风险可能由此引发。
在郭金龙看来,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是不可忽略的,寿险市场总体风险暂时处于可控状态,由于万能险的发展同时符合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旦出现投资收益持续低于承诺的收益率,或者大规模退保等现象,极容易引发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仍需高度关注万能险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万能险的问题,需要站在整个寿险行业的高度,对政策进行调整,如进一步放开普通型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和评估利率限制,增加寿险公司对普通型寿险产品的定价权。
监管风向转变
万能险的刺激玩法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针对不少险企万能险高占比的情况,监管层不断发出警示信号。
2016年9月6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一”)《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二”),规范、调整和优化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和销售,其中多处涉及万能险。
通知一指出,保险公司在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按照高、中、低三档演示新型产品未来的利益给付,并规定了四种禁止行为;通知二表示,自通知实施之日起,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调整为年复利3%,并对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予以明确。
通知二还对万能险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首先,合理确定产品预定附加费用、风险保费、初始费用、退保费用等各项费用的收取,不接受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新产品;其次,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调整为年复利3%;再次,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等附加险产品,应单独评估该产品的预期存续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属于中短存续期产品。
监管层的发力还在继续,保监会于2016年12月30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中国保监会将加强人身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合规经营和转型发展。对于积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将视情况批准其新设分支机构,支持、鼓励其规范健康发展。
该文件还指出,对于人身保险公司存在“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50%”“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当季规模保费收入比例低于30%”等情形的,一年内不予批准其新设分支机构。
按照这一要求,险企必须满足全年的中短期业务占比不超限额、每个季度的原保费占比和中短期占比等要求,这对于过度膨胀的险企而言是极为有效的遏制,对于可能引发的风险也具有防范作用。
监管措施正在不断出台,监管力度也在加大。去年年中以来,保监会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险企提出惩治措施。例如,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被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针对其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又如,对于对多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叫停了相关险企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险企产品结构将调整
对中短期产品保费占比规模进行限制,在依赖万能险的险企那里引发了不小的震荡,万能险瘦身了。
人身险公司纷纷下调保户投资款占比。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险企的万能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大幅降低。据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653.24亿元,同比下降61.36%。万能险占总保费比例从2016年同期的44.87%、从2016年底的31.4%下降至13.44%。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根据65家寿险公司数据统计,37家公司万能险保费同比负增长。万能险保费下滑幅度超过90%的也有14家险企,包括中融人寿、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幸福人寿、安邦人寿、信泰人寿、中荷人寿、北大方正人寿、长城人寿、农银人寿、汇丰人寿、安邦养老。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万能险限制造成的影响下,绝大部分险企下调了中短存续期业务的比重,一些业务激进的险企传统保障性保费收入大幅增加,万能险、投连险业务收入大幅收缩,与原保费收入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正在减少,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青睐,万能险产品数量、规模和结算利率出现下调。依靠激进做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大保费规模的做法不再继续,越来越多的险企业务结构正在向原保险保费倾斜。
对于万能险未来的发展趋势,评估机构中债资信认为,由于受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环境、低利率环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市场将会是“资产荒”类的高收益可投项目范围半径收窄的局面,对投资端的投资能力产生更大考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更多挑战。未来,在政策指导下以及相关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万能险规模及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预计将逐渐下降。
未来,保险产品开发方向应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和养老等需求,并以此作为新的创新发展引擎,加强对相关市场的培育和引导,如开发长期护理保险、老年防癌保险、税优健康保险产品等,有业内人士称。
文/《新产经》记者 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