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沪上吴昌硕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0-25 11:06

  民国初年,吴昌硕住在上海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九百二十六号,附近有一所湖州旅沪公校。旅沪公校是一批湖州商人办的,首任校长就是南浔首富四象之一的刘锦藻。历史上,旅沪公校曾经是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会址,当年,陈英士、杨谱笙等一批革命党人都参与公校的创立,陈立夫还曾经在此补习英语。民国时期,许多湖州籍商人的孩子背着书包去旅沪公校读书,那时他们经过吉庆里的小弄堂,总会看见一个身穿道服的老人,头顶上挽了发髻,两手交叉在背后,在弄堂里散步,他有时候还会和蔼地关照他们:“小弟弟,走慢点,不要急,当心摔跤。”孩子们则亲切地叫他一声“公公!”然后一溜烟跑过去了。

  那时的上海租界聚集了许多前清遗老,他们一方面失去俸禄,无处可以谋生,北方正军阀割据,一片混乱,不如租界是一个独立王国。同时,他们又贪图租界里的西方物质文明,既然没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那就只好躲进租界饮酒赋诗,求一方安宁。吴昌硕才从苏州搬来不久,他是举家搬迁,到上海谋发展。很快,吴昌硕也加入到遗老中间去了。吴昌硕五岁便开始在父亲的教育下识字,后来又去私塾读书,尤其爱读经史,注重文字训诂的学问。同治四年他二十二岁,在学官的催促下去安吉县补考,中了秀才,以后便在私塾里教书。三十岁时他奔走于苏、杭、沪间,跟居住苏州的湖州籍名士杨岘学习诗词,跟俞樾学习书法,跟任伯年学习绘画。他来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不惑之年了。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砺,到现在更加看重友情。

  据周延礽(周庆云儿子)编《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载,1913年上巳日,淞社同人修褉徐园,会者二十二人,府君与刘翰怡京卿主席,是为淞社第一集。淞社先后入社者有八十七人,其中就有吴昌硕。《吴昌硕诗集》中也有这方面的记录,如“刘翰怡约消寒第九集”,“翁覃谿学士手纂(四库全书)提要,刘翰怡藏,属题”,“《希古楼图》为翰怡京卿四十寿”,“翰怡京卿先德紫回先生《云山入道图》”,“《崇陵补树图》为刘翰怡题”。以上诗歌全部是为刘承干所作。刘翰怡即刘承干,他既是南浔丝商,又是被鲁迅称作“傻公子”的一个人,他在南浔建有嘉业堂藏书楼。民国时期,刘承干居沪上,靠祖上遗留的巨额财产,购置土地搞房产开发,也为一帮前清遗老做东,成立淞社,举行消寒会等。周庆云编遗老诗集《壬癸消寒集》,其中写道:“壬子仲冬十月二日消寒第一集饮于双清别墅,观周梦坡所藏赵松雪遗琴。”下面录了刘承干的一首诗:“西园雅集续三亭,何意相逢海上萍。名士过江头半白,才人好客眼终青。新图风雨偷闲写,旧曲琴歌倚醉听。手把焦桐谈往事,鸥波遗制认残经。”此诗非常形象地刻画了遗老的心态。

  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吴兴刘承干自沪入靓,随谒崇陵。《诗话后编》对此事有非常详尽的记录:“刘承干见陵树荒毁,碑亭倾倒,奏请独任修补。帝动容,慰曰:‘可感。’陈仁先(曾寿)侍郎为写《崇陵补树图》,咸咏歌其事。李振唐大令来书请题:吴兴父子赤符宗,海上校书聊晦迹。殷勉入奏慰宸衷,尺寸程功擎独立。”刘承干因此将《崇陵补树图》当作一种资本,经常在遗老面前炫耀。吴昌硕因此在图上题诗。

  刘承干《求恕斋日记》记录了他几十年的人生风雨,其1923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记录:

  午刻至一江春,以淞社口祝昌硕丈八十寿。后到者钱亮臣、陶拙存、朱念陶、胡朴庵、周庆云、徐积余、张石铭、孙益庵、沈醉愚、李振唐。

  十六日晚,吴昌硕、东迈、朱古微、周庆云、朱砚涛、沈夔、孟蘋,宴诸君于嘉业堂。祝其八十庆也。

  昌硕在兰业公所作八十寿(生日实是八月,因天太热,延一月)。

  吴昌硕的第一本诗集《缶庐诗》也是由刘承干帮助出版,由嘉业堂刊印。

  周庆云,号湘舲、梦坡。他是光绪七年的秀才,光绪九年他继承祖业经营丝业,光绪十七年赴杭州为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料理盐务。民国后他任两浙盐业协会会长,后又任苏五属盐商公会会长。他是著名丝商,且又是儒商。1913年,他和刘承干发起成立淞社,任社长。又与夏敬观组织沤社。1920年,他出资修复杭州西溪秋雪庵,建两浙词人祠,祭祀两浙七十二位词坛名家。其在沪上的晨风楼居所除藏书外,还藏有金石字画,尤其还藏有宋徽宗松风琴一把。吴昌硕诗集中有多篇记录他和周庆云的交往。如《周梦坡为母建塔,藏经塔中,纪孝思也》、《寒社和梦坡》、《戊午六月八日梦坡属题蕺山先生遗像》、《泰山刻石八十九字拓梦坡所得孤本》、《梦坡约游灵峰寺登来鹤亭赠许狷叟,时叟年八十一,能饮啖健步》、《和梦坡》、《秋雪庵放生歌为梦坡》、《重九梦坡招饮层楼和韵》、《秋雪庵祭两浙词人,梦坡索赋》、《超山宋梅一本,梦坡立石表之,索赋》、《梦坡席上赠李审言》、《饮梦坡处同作》、《金甸老七十寿,同人集梦坡斋中》、《梦坡约作消寒之饮》等,共计十四首之多。

  吴昌硕诗歌中数次提到“秋雪庵”,秋雪庵乃杭州西溪边一处名胜。明张岱《秋雪庵》有“古荡西溪天下闻”诗。此庵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初名大圣庵,崇祯七年,改秋雪庵。周梦坡《重建秋雪庵碑记》云:“余以光、宣之际,数经其地,去明季将三百年,风雨飘摇,日就颓圮。心焉识之,欲为修复,卒卒不果。岁戊年,主持僧明圆将他适,愿归地于余,乃出金二百购之。”据载,周庆云重建秋雪庵,共用银子七千元,始于1919年十一月,迄于1921年四月。在庵侧还建有一个历代两浙词人祠,供奉词人一千零四十四人。

  吴昌硕跟南浔丝商张石铭和蒋汝藻也有密切交往。张石铭为张颂贤长子,光绪二十年举人,继承祖业后,在家乡建有藏书楼,他还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吴昌硕诗集》有《韫玉楼遗稿张石铭属题》、《张石铭为母建塔适园,以家藏柳诚恳书金刚经崁塔中,属题》等诗。蒋氏为南浔“八牛”之一,世家藏书,到蒋汝藻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藏书。蒋汝藻(1876—1954),字孟蘋,号乐庵。光绪二十九年举人。辛亥革命后,他任浙江盐政局长,以后在上海经营房地产。王国维从日本回国后,他资助王国维出书,跟他交往密切。《吴昌硕诗集》有《密韵楼为蒋大乐盦》、《〈写书图〉》为乐盦》、《孟蘋购得东坡乐地帖墨迹,索书乐地盦额》等诗。

  吴昌硕在沪上还跟清末词家朱祖谋、画家王一亭、嘉兴沈曾植等有密切交往。这些朋友,即是文友,又是遗老。他们往往彼此熟悉,有活动即召集诸友一起参加。《吴昌硕诗集》记录的有《六三园看樱花和彊村》、《彊村示近作依韵》、《王一亭散振安徽,绘图索题》、《王一亭临吴小仙画卷》、《一亭画寿观津》等。

  《朱彊村年谱》(沈文泉著)内有多处记录吴昌硕跟朱祖谋交往经历。

  如1915年,“三月初,与吴昌硕共游日本旅沪商人白石六三郎(1868—1934)私家园林六三园,赏樱花,作有词”。

  1920年,“三月初,梅兰芳重至上海演出,公与吴昌硕、况周颐等海上文人聚会赵尊岳家,为‘香南雅集’,填《十六字令》三首,合书于吴昌硕所绘《香南雅集图》卷端。三月二十五日,公与吴昌硕、况周颐、王雪澄假座赵竹君宅,宴请郑孝胥、梅兰芳、陈三立、沈曾植等,为香南二集”。

  1923年,“是年,吴昌硕为公绘《彊村校词图》并题词《减字木兰花》一阕”。

  1924年,“正月初一,吴昌硕为公作《甲子元旦书怀兼呈彊村》。2月23日前,与吴昌硕、王一亭分别为任堇叔所撰《绘事备考》八卷作序。四月初八日,上海停云书画社将其与吴昌硕、王一亭、郑孝胥等人所捐之书画作品义卖,以作美术教育基金。”

  1925年,“十一月,和吴昌硕、王一亭一起,为旅沪之合肥书法家吴了村(号道生)所示临石鼓全册题跋”。

  1926年,“与吴昌硕、王一亭、盛省传、虞洽卿、方椒伯、盛竹书等为夏棣盦代订书例。九月九日,在沪上参加周庆云所设之华安登高会,参加者有吴昌硕、王一亭、张菊生、蒋汝藻、吴东迈、沈醉愚等诸遗老”。

  1927年十一月初六日,吴昌硕在上海逝世,他的家人将吴昌硕随身携带的保险箱钥匙交给朱祖谋和王一亭暂时保管,可以想见朱和王在吴昌硕家人中的地位。

  1929年11月10日,上海举行吴昌硕逝世三周年纪念活动,举办吴昌硕遗作展览会。那年11月22日《申报》作了详细报道:“是日天高日晶,风不扬尘,自晨及晡,冠盖咸集,综计名簿签到者共一千余人。中国方面名流,如朱古微、叶誉虎、王聘三、曾农髯、狄平子、王一亭、冯君木、刘翰怡、哈少孚、任堇叔、金甸丞、李拔可等……遗物之陈列,有携自来宾者,有出自先生家藏者……画类有先生少年所作山水八段锦长卷,朱古微侍郎每段各缀小诗,其他名人数十家题咏殆遍。……”

  吴昌硕过世已近九十年了,他的遗风还在源源流传。

  蔡圣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