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新零售”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23 10:11
去年国庆后,曾有篇写《马云提出新零售一年时间,到底汽车新零售该怎么玩》的文章一度在朋友圈疯传,之后陆陆续续有车企借广州、北京等车展之机宣告自己已开始实施“新零售”。从此,新零售这个词在汽车行业逐渐被热炒起来。
然而,我们首先要确定“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车企“说”的版本有各种定义、各种表述、各种解读,但在“做”的角度上却出人意料地步伐一致:第一招是简单直接的“开网店”,无论是淘宝店、天猫店,还是苏宁店、京东店,整车或者零部件都推上去;第二招拉上BAT做试点,无论是无人值守、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体验中心或者形象店都搭一搭,仿佛这两招只要做满俩或有其一,再给个出类拔萃的命名就已经宣告自己的新零售大功告成。
然而,此后是否有真实的业绩来买单,比如有持续的客流、订单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升级?我相信不一定有或者不一定多。因为舆论关注热潮一过,某些车企的“网店”就处在链接失效状态,试点的发布会仪式一搞完,BAT的大旗可能就被扔到一边。BATJ这些互联网公司被当作幌子来供奉,车企的新零售就像是在蹭热点新闻的炒作一样,前面勉强能翻腾一下,后面就似湿水泥变干一般动弹不了了。
其实,梳理下汽车行业的销售链,一方面,它首先是“批+零”的复合,先有批发后有零售,批零并不能彼此孤立存在。所以“新零售”要先从“新批发”开始,毕竟“老批发”的树上也结不出“新零售”的果子。而“旧批发”的弊病就是长期畸形的“高进低出”所导致的新车不赚钱,既然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国内车价相比发达市场大幅虚高的局面迟早会被破除,车企在批发价策略上做个“后发制于人”的懒汉,就不如抢先出手、脚踏实地制定新的批发价体系。
其实,看看赚得盆满钵满以及厂商皆大欢喜的SGMW(上汽通用五菱),就会发现“新批发”是一件多么值得被全行业发力去做的好事情,基于“低进高出”或者“低进中出”,厂家和经销商营造了全新的经营生态。
反过来再看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新车亏钱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很多投资人只建销售店,不建维修厂,就一个口袋,没法让他们玩亏左边补右边的游戏。所以“旧批发”这种违背基本商业伦理的事情其实不需要借“新批发”的借口才去解决,本来就不该存在。
另一方面,“旧零售”的根本其实是缘于“旧金融”。现在汽车行业所做的汽车金融,无论是银行、担保机构还是车企自己的金融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再千变万化也逃不开“利率、年限、手续费”三个关键词,归根到底,无非是各种各样的分期付款形式的所有权购买。
这种发展水平,即使和历年被口水淹没的住房产业相比都显得落伍,更不屑说赶上其他互联网消费行业,汽车与其他行业消费金融之间的代际差距太大。被所有权销售的观念牢牢绑住,使得无论是整车厂还是经销商的业态创新完全停滞,自然而然不可能有新零售的出现。
所以,如果有一天经销商终端的支撑力得以建立体系,卖的不再是“旧金融”下的分期付款车辆所有权,而是“新金融”下的以车辆为标的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包,不再限定于一维的所有权抑或使用权,那时候“新零售”是否到来不好说,但“旧零售”肯定将一去不复返。
文/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