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成绩单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成绩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7 10:49
又到了一年一度为银行理财产品排排座的时候了,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是很值得做这样的评比工作。
尤其是现在的投资市场环境,CPI高企,股票基金又不景气,商品期货风险太大,国债市场不温不火,收益过低。存款又是入不敷出,存钱等于赔钱。银行理财产品兼具稳定、收益较高的特点,很适合大众投资者,和一些从高风险市场上退下来想要休息的投资人。
银行理财产品这一年,既经历过风雨也见到过彩虹。银信合作类产品虽被叫停,下半年却也不乏闪现创新亮点。对于一些银行来讲,找到了成功的脉门,产品越发越顺,市场反响和关注度也越来越好。而另一些银行,却是兵败滑铁卢。
以理财产品理财能力的科目对银行来一次大考,很有必要,必要性就在于为投资者选择好的理财产品和发行银行,提供最有力的指标。
在理财能力评选中,收益和风险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分别从收益能力、投资价值高低和风险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收益能力和投资价值的考量,是以去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为评判对象。对到期产品归类、排行、对比、计算得出各家银行到期产品的成绩单。
横向是银行之间做对比,纵向为与存款利息做对比,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是同期存款的几倍。这样的纵向对比,最后也可以得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价值:高于存款倍数越大,越值得购买。
风险控制能力是投资者重视的指标。银行理财产品是被起诉至法院及其他监管部门数量最多的投资产品,原因就是其最终的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讲,发生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比存款无息还难以接受。一家银行发行的产品能否达到最终收益,可以体现其对于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
恒生打头 苏皇垫底
恒生银行今年的表现颇为夺人眼球,最终成绩意外理想,较之前的表现有非常大的提升。在30家银行之中,理财综合能力排名第一。
该行的到期产品平均收益高达5.49%。就单只产品表现来看,表现同样上乘。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性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除外,一共有8333只产品到期。而到期收益率从高到低的前50名之中,恒生有35只,占了七成。
之所以今年以来表现良好,最主要的是选对投资方向,以港股为投资标的。恒生今年的风光,得益于恒生指数的震荡走高。比起A股的“拧麻花”行情,港股行情表现要好得多,至少是震荡之中,呈现上升趋势。
恒生指数截至2011年1月12日收盘指数为24125点,已经是2009年4月行情启动以来的最高点位区间。2010年初至今,该指数已经上涨10%,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超过15%。
恒生的风险控制能力评比指标达标率为81.03%,仍然有20%未达预期最高收益。但是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而言,已经处于中上水平。
苏格兰皇家银行排名垫底,5款到期产品之中,2款亏损,2亏零收益,还有1款达到最低收益,仅为1.93%。作为平均收益都在3%左右的澳元产品,1.93%的收益实在过低。
上述5款都是2009年发行的,在2010年1月份到期。苏皇在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将其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线也收在其中。优化产品组合系列之前为荷兰银行推出的梵高理财系列,其中的投资大师优选,产品设计理念延续荷兰银行的风格。
优化商品组合挂钩结构性投资的这两款产品分别为石油、大豆和铜的现货价格,定的条件是一篮子现货价格上涨10%,就可以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然而这三种现货价格上涨的季节周期不同,同时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之前的荷兰银行的理财产品曾经因为颇具创新,风格理念大胆,预期收益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但是整合之后,苏皇产品设计能力有所下降。
前十 股份制商行诞生六强
综合排名来看,30家银行排名靠前,需要收益能力、投资价值和风控能力俱佳。从排名来看,除第一名为外资银行(恒生)其余均为中资行,在这之中,6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银行的性质不同,产品的风格差异还是很大的。外资银行擅长结构性产品,挑战高风险。中资行偏保守,多发低风险低收益理财产品;在中资行中,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占有较大低风险市场,另一方面在结构型产品做较多尝试。
兴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中表现最好,整体排名第三,在交行之后。而这样的好成绩,也是沾了信托产品的光。众所周知,信托贷款类产品平均收益高于债券类,其在被叫停之前,兴业早已狠狠的发行了一大批。
兴业实际到期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于6%的达到18只。全部银行相比,兴业的发行能力并不强,存款利率比也不如五大国行中的交行和中行高,但它综合理财能力却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较好的拿捏住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
民生能够进入十强,也是实至名归:平均收益率为2.994%,达标率为99.76%。其平均收益表现甚至高于第二名(交行)。今年诞生最高收益的单只产品,即为民生发行的非凡资产管理黄金投资1号理财产品,刷新银行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的纪录。
最高收益为46.46%,挂钩于黄金价格,产品设计非常巧妙。产品表现好,给予较高预期收益;即使表现不好,也可以获得实物黄金。对于一些本来就想要投资黄金的投资者,这款产品就特别适合,最差也可以拿到黄金,作为收藏未来升值空间潜力巨大。
除民生和兴业以外,其余4家银行分别为光大、深发展、招行和中信。这6家股份制银行,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要发行对象,平均收益不像外资银行那么具备优势,但是风险控制能力普遍高于外资银行,达标率均高于95%。
后十 外资银行扎堆
就如前面提到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要么具有风险规避的特性, 要么就是把这部分投资作为低风险投资来配置。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接受在基金上亏损40%,但不能接受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一是稳定,二是低风险。最近几年,外资银行也有所调整,不少结构型产品,也打上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标签,以招徕投资者。
如恒生,之所以获得好成绩,是因为做到了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中资银行在收益上,尽可能的靠近外资银行的平均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上,把外资银行拉下一大截。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咒语,在银行理财产品上是不很灵的,大众投资者更愿意去中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体现在发行规模上,外资银行并不具备竞争力。
理财能力排行中,后十名中七席为外资行,分别是苏皇、花旗、汇丰、东亚、渣打、华侨和星展。
同为香港本土银行,汇丰在选择产品投资方向之时,更自信对于澳元走势的判断。虽然发行的几款看涨澳元产品,收益表现较佳,而之后看跌澳元款产品,全都倒了血霉,以收获最低收益告终。澳元和黄金一样,都是2010年的大赢家:澳元2009年底行情启动,一路呈现走高态势。
东亚银行最早曾经因为零收益产品,备受关注。而今年到期的产品之中,也有3款产品零收益——均为挂钩股票,或者股票市场指数。
与恒生比较来看,东亚的投资收益挂钩形式为股票篮子的形式。实际上,这样的设计获取最终收益的可能性最低,较为苛刻:因为任何一只股票的表现都会影响最终结果。恒生选择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没有过大的波动,降低了亏损的可能性。
另外,东亚发行的几款信托贷款类产品,是外资银行中较少见出现的产品类型。可以看出,其在零收益门事件之后,转而研究中国理财市场,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推出相应的调整风格。但从最终结果来看,风控能力还是短板。
六大国行 交行居首农行又最后
包括中行、工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在内的六大国有银行,交行理财能力排名最靠前,农行最差。
六大国有银行,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占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份额较大。交行和中行发行产品数量最多,工行紧随其后,建行和农行发行规模和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当。邮储近一年,越来越重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这些银行之中的大象,体积庞大却不笨拙,创新能力甚至还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正因为推出的结构产品数量多,产品设计复杂,不少产品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最高收益。
工行不乏创新佳品。今年到期的“工银财富”专属—君顶东方干红葡萄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3款收益入围收益最高的50只产品之中,年化收益均为8%。
中行未达预期的产品十几只,但占比小。到期产品主要为汇率相关的债券类及挂钩类产品。尽管尝试过美股类产品和黄金类产品,最终收益都不够理想。最终虽然没有达到最高预期收益,但也没有产生亏损的情况,和整体发行规模相比,风控能力较高。
交行在五大银行之中整体风险水平最低。它较热衷于发行短期债券类产品,此类产品流动性好,最适合从股票市场撤出的避险资金。短线玩得好,一些股权投资类产品也表现不错。交行设定的预期最高收益普遍不高,因而到期产品基本都可以达到预期收益,并且没有产生亏损的情况。
五家城商行 均为中等生
五家城商行,包括两家上市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和两家大型城商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不少产品全国范围发行,因此入得评选之列。
五家中表现最好的是宁波银行,最差的是上海银行。上海银行平均收益率仅为2.03%,在收益上不具竞争力。两家上市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结构上较其他城商行更为丰富。
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均有发行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而其他的城商行,依然以债券类产品和信贷类产品为主,偏于保守难免收益较低。而债券类产品与信贷类产品中,前者不及国有银行收益高,后者又竞争不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中庸的位置非城商行莫属。
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高。收益上虽没有太大竞争力,也算是中等水平,对于相对应城市的市民来讲,这样的银行网点设置深入居民区,起码购买理财产品方便,因而具备优势。
自诞生之初,城商行即被冠之为游击队,11路军称号,以其金融血统的草根。整编后业务拓展迅猛,在理财产品上能取得中等生的成绩已属不易。比照其收益率和产品结构,不难发现,城商行在此间的脚步也是随着国内的股份制商行亦步亦趋的,这是它的聪明,也是它的庸常。
……
尤其是现在的投资市场环境,CPI高企,股票基金又不景气,商品期货风险太大,国债市场不温不火,收益过低。存款又是入不敷出,存钱等于赔钱。银行理财产品兼具稳定、收益较高的特点,很适合大众投资者,和一些从高风险市场上退下来想要休息的投资人。
银行理财产品这一年,既经历过风雨也见到过彩虹。银信合作类产品虽被叫停,下半年却也不乏闪现创新亮点。对于一些银行来讲,找到了成功的脉门,产品越发越顺,市场反响和关注度也越来越好。而另一些银行,却是兵败滑铁卢。
以理财产品理财能力的科目对银行来一次大考,很有必要,必要性就在于为投资者选择好的理财产品和发行银行,提供最有力的指标。
在理财能力评选中,收益和风险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分别从收益能力、投资价值高低和风险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收益能力和投资价值的考量,是以去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为评判对象。对到期产品归类、排行、对比、计算得出各家银行到期产品的成绩单。
横向是银行之间做对比,纵向为与存款利息做对比,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是同期存款的几倍。这样的纵向对比,最后也可以得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价值:高于存款倍数越大,越值得购买。
风险控制能力是投资者重视的指标。银行理财产品是被起诉至法院及其他监管部门数量最多的投资产品,原因就是其最终的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讲,发生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比存款无息还难以接受。一家银行发行的产品能否达到最终收益,可以体现其对于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
恒生打头 苏皇垫底
恒生银行今年的表现颇为夺人眼球,最终成绩意外理想,较之前的表现有非常大的提升。在30家银行之中,理财综合能力排名第一。
该行的到期产品平均收益高达5.49%。就单只产品表现来看,表现同样上乘。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性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除外,一共有8333只产品到期。而到期收益率从高到低的前50名之中,恒生有35只,占了七成。
之所以今年以来表现良好,最主要的是选对投资方向,以港股为投资标的。恒生今年的风光,得益于恒生指数的震荡走高。比起A股的“拧麻花”行情,港股行情表现要好得多,至少是震荡之中,呈现上升趋势。
恒生指数截至2011年1月12日收盘指数为24125点,已经是2009年4月行情启动以来的最高点位区间。2010年初至今,该指数已经上涨10%,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超过15%。
恒生的风险控制能力评比指标达标率为81.03%,仍然有20%未达预期最高收益。但是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而言,已经处于中上水平。
苏格兰皇家银行排名垫底,5款到期产品之中,2款亏损,2亏零收益,还有1款达到最低收益,仅为1.93%。作为平均收益都在3%左右的澳元产品,1.93%的收益实在过低。
上述5款都是2009年发行的,在2010年1月份到期。苏皇在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将其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线也收在其中。优化产品组合系列之前为荷兰银行推出的梵高理财系列,其中的投资大师优选,产品设计理念延续荷兰银行的风格。
优化商品组合挂钩结构性投资的这两款产品分别为石油、大豆和铜的现货价格,定的条件是一篮子现货价格上涨10%,就可以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然而这三种现货价格上涨的季节周期不同,同时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之前的荷兰银行的理财产品曾经因为颇具创新,风格理念大胆,预期收益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但是整合之后,苏皇产品设计能力有所下降。
前十 股份制商行诞生六强
综合排名来看,30家银行排名靠前,需要收益能力、投资价值和风控能力俱佳。从排名来看,除第一名为外资银行(恒生)其余均为中资行,在这之中,6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银行的性质不同,产品的风格差异还是很大的。外资银行擅长结构性产品,挑战高风险。中资行偏保守,多发低风险低收益理财产品;在中资行中,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占有较大低风险市场,另一方面在结构型产品做较多尝试。
兴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中表现最好,整体排名第三,在交行之后。而这样的好成绩,也是沾了信托产品的光。众所周知,信托贷款类产品平均收益高于债券类,其在被叫停之前,兴业早已狠狠的发行了一大批。
兴业实际到期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于6%的达到18只。全部银行相比,兴业的发行能力并不强,存款利率比也不如五大国行中的交行和中行高,但它综合理财能力却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较好的拿捏住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
民生能够进入十强,也是实至名归:平均收益率为2.994%,达标率为99.76%。其平均收益表现甚至高于第二名(交行)。今年诞生最高收益的单只产品,即为民生发行的非凡资产管理黄金投资1号理财产品,刷新银行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的纪录。
最高收益为46.46%,挂钩于黄金价格,产品设计非常巧妙。产品表现好,给予较高预期收益;即使表现不好,也可以获得实物黄金。对于一些本来就想要投资黄金的投资者,这款产品就特别适合,最差也可以拿到黄金,作为收藏未来升值空间潜力巨大。
除民生和兴业以外,其余4家银行分别为光大、深发展、招行和中信。这6家股份制银行,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要发行对象,平均收益不像外资银行那么具备优势,但是风险控制能力普遍高于外资银行,达标率均高于95%。
后十 外资银行扎堆
就如前面提到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要么具有风险规避的特性, 要么就是把这部分投资作为低风险投资来配置。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接受在基金上亏损40%,但不能接受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一是稳定,二是低风险。最近几年,外资银行也有所调整,不少结构型产品,也打上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标签,以招徕投资者。
如恒生,之所以获得好成绩,是因为做到了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中资银行在收益上,尽可能的靠近外资银行的平均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上,把外资银行拉下一大截。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咒语,在银行理财产品上是不很灵的,大众投资者更愿意去中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体现在发行规模上,外资银行并不具备竞争力。
理财能力排行中,后十名中七席为外资行,分别是苏皇、花旗、汇丰、东亚、渣打、华侨和星展。
同为香港本土银行,汇丰在选择产品投资方向之时,更自信对于澳元走势的判断。虽然发行的几款看涨澳元产品,收益表现较佳,而之后看跌澳元款产品,全都倒了血霉,以收获最低收益告终。澳元和黄金一样,都是2010年的大赢家:澳元2009年底行情启动,一路呈现走高态势。
东亚银行最早曾经因为零收益产品,备受关注。而今年到期的产品之中,也有3款产品零收益——均为挂钩股票,或者股票市场指数。
与恒生比较来看,东亚的投资收益挂钩形式为股票篮子的形式。实际上,这样的设计获取最终收益的可能性最低,较为苛刻:因为任何一只股票的表现都会影响最终结果。恒生选择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没有过大的波动,降低了亏损的可能性。
另外,东亚发行的几款信托贷款类产品,是外资银行中较少见出现的产品类型。可以看出,其在零收益门事件之后,转而研究中国理财市场,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推出相应的调整风格。但从最终结果来看,风控能力还是短板。
六大国行 交行居首农行又最后
包括中行、工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在内的六大国有银行,交行理财能力排名最靠前,农行最差。
六大国有银行,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占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份额较大。交行和中行发行产品数量最多,工行紧随其后,建行和农行发行规模和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当。邮储近一年,越来越重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这些银行之中的大象,体积庞大却不笨拙,创新能力甚至还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正因为推出的结构产品数量多,产品设计复杂,不少产品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最高收益。
工行不乏创新佳品。今年到期的“工银财富”专属—君顶东方干红葡萄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3款收益入围收益最高的50只产品之中,年化收益均为8%。
中行未达预期的产品十几只,但占比小。到期产品主要为汇率相关的债券类及挂钩类产品。尽管尝试过美股类产品和黄金类产品,最终收益都不够理想。最终虽然没有达到最高预期收益,但也没有产生亏损的情况,和整体发行规模相比,风控能力较高。
交行在五大银行之中整体风险水平最低。它较热衷于发行短期债券类产品,此类产品流动性好,最适合从股票市场撤出的避险资金。短线玩得好,一些股权投资类产品也表现不错。交行设定的预期最高收益普遍不高,因而到期产品基本都可以达到预期收益,并且没有产生亏损的情况。
五家城商行 均为中等生
五家城商行,包括两家上市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和两家大型城商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不少产品全国范围发行,因此入得评选之列。
五家中表现最好的是宁波银行,最差的是上海银行。上海银行平均收益率仅为2.03%,在收益上不具竞争力。两家上市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结构上较其他城商行更为丰富。
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均有发行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而其他的城商行,依然以债券类产品和信贷类产品为主,偏于保守难免收益较低。而债券类产品与信贷类产品中,前者不及国有银行收益高,后者又竞争不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中庸的位置非城商行莫属。
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高。收益上虽没有太大竞争力,也算是中等水平,对于相对应城市的市民来讲,这样的银行网点设置深入居民区,起码购买理财产品方便,因而具备优势。
自诞生之初,城商行即被冠之为游击队,11路军称号,以其金融血统的草根。整编后业务拓展迅猛,在理财产品上能取得中等生的成绩已属不易。比照其收益率和产品结构,不难发现,城商行在此间的脚步也是随着国内的股份制商行亦步亦趋的,这是它的聪明,也是它的庸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