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最会卖基金的10个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2010年,卖基金,10个人
  • 发布时间:2011-01-17 13:10
  2010年的股市对基金公司的支持很不给力,它的跌宕起伏让基金行业总资产整体大幅缩水,虽然新发产品数量快速增加,但总规模却低于2009年。

  市场不给力,不等于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不给力。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各公司基金销售负责人给力的程度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为公司切得蛋糕的份额也明显不一样。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60家基金公司分别考察,发现不同的销售负责人差别巨大,具体表现为:新产品发行时有些能在市场低迷时大幅超越市场,有些却相反;持续营销时,有些能发挥公司业绩优势,抓住时机扩大规模,特别是即使业绩平平甚至较差,却能在低迷时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有些却相反。

  综合新品发行和持续营销,剔除市场因素和公司业绩因素的相关影响,《投资者报》研究发现,2010年最给力的10位基金销售负责人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副总经理秦红、嘉实副总经理李道滨、华商市场开发部总经理王有、兴业全球副总经理杨卫东、易方达副总经理刘晓艳、国投瑞银总经理助理刘凯、博时副总经理兼任零售业务部董事总经理李雪松、诺安总裁助理刘东、广发副总经理肖雯、汇添富副总经理于东升。

  46%基金公司份额增加

  2010年股市全年下跌超过14%,基金投资者因为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基金投资失去了不少兴趣。

  全年下来,偏股型基金赎回份额超过申购,截至2010年底,基金总份额为2.4万亿份,其中今年新发基金增加了3500亿份,相对2009年末,老产品规模缩水15%。

  但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在2010年都出现了份额减少。60家公司中,有32家总份额减少,占总数的54%;28家份额不降反升,占总数的46%。

  缩水比例最大的公司包括金元比联、申万巴黎、交银施罗德、信达澳银、天治、长信、国泰和长盛等。缩水总额较大的是些中大型公司,如交银施罗德、国泰和长盛,它们2010年分别减少了278亿份、108亿份和66亿份,缩水幅度高达35%、17%和14%;比例最大的金元比联和申万巴黎相对上一年缩水幅度分别高达61%和41%。

  与这些缩水公司不同的是,面对相同的市场环境,一些公司的份额却呈上升态势,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不断扩大。

  份额上涨幅度最大的公司包括:摩根士丹利华鑫、华商、民生加银、国联安、华富、中欧、中银等。前三家的涨幅均超过了100%,如摩根士丹利华鑫2010年初管理基金仅23亿份,年末翻了3倍高达96亿份;份额绝对数量增长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易方达、华商、银华,分别增加了230亿份、197亿份和142亿份,增幅达18%、165%和25%。

  新品发行因素

  影响基金公司份额变化的第一个要素是新品发行,这也是考察基金销售负责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7年基金销售按配额卖的繁荣景象再难见到,现在每次基金发行,负责发行的人定要绞尽脑汁,打通渠道关系,策划产品销售策略,制定各种不同的销售奖励政策等。

  在新产品发行时,销售负责人往往亲自出马,不仅拜访各大银行相关业务的负责人,还要到各地拜访银行分行、支行行长;不仅要亲自在一些投资者见面会上推荐自家产品,还有不少会自己申购或动员私人关系申购。

  他们制定的这些政策和行动,渠道是否买账?基金投资者是否买账?关键要看基金的发行数据,如果销售好于同类同期的发行规模,表明决策有效,否则,只能说明这些销售策略效果不佳。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将新品发行的情况与当季同类新品发行平均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农银汇理、嘉实、中银、广发、摩根士丹利华鑫、兴业全球、中邮创业、交银施罗德、易方达、汇添富的优势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如嘉实基金2010年在6月和12月成立的嘉实价值优势和嘉实价值主题,均明显高于当季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在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15.70亿份,前者发行总额为39亿份,高出1倍多;四季度偏股型基金发行平均规模为23.70亿份,后者发行总额为63亿份,高出1倍多。

  在新品发行中,落后同类基金当季平均水平的公司10家,依次是宝盈、金元比联、诺德、长信、天弘、东吴、信诚、泰信、中海、浦银安盛。

  如宝盈2月份成立的宝盈中证100,当季同类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23.42亿份,该基金首发规模仅有2.81亿份。

  2010年有6家公司未发行任何新产品,它们是万家、益民、东方、天治、景顺长城、华夏。华富只发行了一只固定收益类基金,长城年末发行,至今尚未完成。

  持续营销之市场因素

  影响基金发行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是老产品的持续营销。与新品发行不同的是,持续营销的功夫属于长期积累,其好坏首先与销售部门的整体素质有关,整体素质的高低又与销售负责人选人、培养人和安排人的关系紧密。

  一个高素质的销售团队,不仅在发行新产品与销售渠道保持紧密联系,平时也和渠道保持着良好关系;一个高效的销售团队,不仅向投资者介绍产品的收益,也会告诉投资者风险,向投资者推荐最适合的基金,能让投资者感觉到的是理财服务,而不是推销行为本身。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相信这个销售团队,进而相信这家公司和公司的产品,在市场波动的时候,不会恐慌赎回,在市场行情好时,也能理性抉择。

  有这样的团队负责销售,基金资产规模的增长率必然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切得更大的蛋糕。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将60家公司老产品(指2010年以前成立的产品,下同)偏股型基金总规模的变化率,与市场同类产品平均变化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摩根士丹利华鑫、华商、泰信、国投瑞银、建信、银河、海富通、景顺长城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摩根士丹利华鑫2010年管理的3只偏股型基金,份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相对上一年,大摩领先优势、大摩资源优选混合、大摩基础行业混合的总份额分别增长了215%、76%和13%,而市场平均是缩水了7%。

  有些公司却相反,缩水幅度远高于市场的平均变化率,位居前列的公司包括浦银安盛、信达澳银、新华、交银施罗德、金元比联、长盛等。

  如交银施罗德管理的7只老产品全部缩水,缩水幅度最大的前三只依次是交银先锋股票、交银180治理ETF联接和交银成长股票,分别缩水了45%、32%和31%,缩水最小的是交银稳健配置混合,也缩水了9%,从年初的48亿份缩减至44亿份。

  持续营销之业绩因素

  老产品持续营销的好坏除了与整体销售团队有关外,还和产品的业绩有关。但请注意这一因素也不绝对。

  在业绩面前,不同公司销售负责人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结果也大不相同,有些公司产品业绩很好,销售却依然不好;有些业绩一般,但在销售负责人的努力下,依然能卖得风生水起。

  对于不同业绩情况下的产品销售,《投资者报》判定,产品业绩好销售就好,这样的销售团队只算得上合格,相反产品业绩一般,或者较差也能销售得很好,则表明销售能力优良。

  为此《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采用业绩与销售状况五段匹配打分(标准请参看评价体系简介),剔除基金业绩对销售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分析销售团队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60家基金公司中,剔除业绩影响后持续营销做得最好的基金公司包括万家、博时、工银瑞信、鹏华、长信、国投瑞银、华宝兴业、上投摩根、益民等。

  如博时管理的12只偏股型基金的老产品,去年多只业绩不佳,而在销售中的份额增长率中,有两只处在前五分之一,3只处在前五分之二,4只处在中游水平。

  销售做得最差的公司包括信达澳银、浦银安盛、天弘、金鹰、天治、信诚等。

  看到这些公司,你或许很快能想到去年不少业绩优异的产品,如信达澳银中小盘、金鹰中小盘、天治创新等,虽然这些公司旗下产品的业绩还不错,但在份额增长方面是缓慢的,销售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业绩的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上不难看出,2010年销售给力不给力,是一个综合水平的体现,不是说业绩做好了,天上一定掉馅饼;也不是业绩不理想,基金肯定卖不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