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崛起三疑问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资本市场,崛起,疑问
  • 发布时间:2011-01-17 13:24
  中国在崛起,没有疑问。中国股市在崛起,应该也没有疑问,中国股市1990年由零起步,到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达到24.27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名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然而,20年的成长史,我们要检讨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正如经济学所研究的重点被分为三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资本市场,也有必要搞清楚三大问题,即资本市场为谁而设?为何崛起?以及如何成长?

  今年是新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看了不少相关主题的新书,有从重大事件入手的解读,有从具体上市公司入手的案例解剖,也有全景式的扫描。赵迪的这本《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应该属于后者。

  资本市场与民营经济难以匹配

  但是,笔者觉得有必要探讨上述三个问题。比如书中少有地解密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成立初期的自己坐庄护盘过程,读来饶有趣味,丰富了我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交易所管理层会涉足“坐庄“,设立证券交易所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回答“资本市场为谁而设”、“为何崛起”的问题。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功能,是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有着银行所不可替代的位置。

  由于投资者的多样性,风险忍受度不同,更多的不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却能够在股市获得资金。我们可以看到,最先受益的国有企业,多数质地一般甚至较差,正是股市帮助国企摆脱了困境。

  因此,资本市场应是为企业而设,这是没有疑问的。当初顶着压力和阻力重新启动证券市场,小心呵护,政府保驾护航,都与这一目的是密切相关的。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也不能不归结为政府干预过多,而距离市场化甚远。

  我们可以看到欧美、日韩,乃至港台地区,其股市更为活跃和规范,融资功能更强,发展更为成熟,早已摆脱了早期的混乱,走上正轨。股市作为为资本服务的市场,也具有市场的共性,需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去运行,而不能总是被护在政府的羽翼之下,无意中削弱了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能力。

  此外,A股上市公司2000多家,也设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无论上市公司总数,还是其中的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都与我国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无法配套,这是我们应该正视的第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提出,鼓励人民获得资本性收入。在当前,股市投资收益是其中重要的来源之一。目前中国有约1.5亿股民,股市已走入数亿家庭,投资者涉及各个社会阶层,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数亿人的敏感神经。A股市场有没有充分照顾到每个股民的切身利益,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从不同时期的这种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即使在牛市,散户投资者中获利人数的比例也很难超过三成,平均只有不到10%的股民收益为正。

  正是我们出于爱护和保护之心,使得中国股市发展的规模足够庞大,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股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的体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纠偏能力,然而,行政主导的市场则可以做到带病运行。

  A股脱不掉诸多影子

  为了迁就部分企业的资质缺陷,股市起初并没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推出上市公司。而监管也无法依照常规方式。目前监管一方面存在缺位与不足,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显得干涉过多,这是行政管理的典型问题。

  A股第一次坐庄的是交易所,虽可以归入“善庄”,成功救市,之后也形成了政府调控的惯例。用搞运动式的做法完善监管体系,人为地造成了股市的巨幅波动,是形成“政策市”的一个重要根源。

  历次牛熊市转换,都能清楚地看到人为因素造成的巨大影响。A股难以摆脱掉“政策”、“故事”、“题材”和“消息”的影子,中小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不感兴趣,上市公司很少分红,投机气氛浓厚。

  股市十年时冒出的“赌场论”,反对者甚至提出了“投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先导”这样极端的观点。无论其必要性如何重要,似乎发展了20年的股市也不应仍将投机作为成长的动力源。

  股市每一次完善自己的努力,都带来了成长中的剧痛。一些现象值得深思,比如,2001年管理层加强监管的努力,处理一批诸如亿安科技、东方电子、中科创业等操纵欺诈大案,史美伦主刀的9个月里出台40多个法规条例和处罚决定,本来目的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带来的却是市场下跌,股民损失惨重。

  在一个依靠投机获利的极其短视的股市,中小投资者被不健康的市场环境裹挟,不自觉地选择了反对的立场。国有股减持改革由于缺乏市场公平精神而夭折,基金公司在摆脱了“黑幕”困扰之后举起“价值投资”大旗,最终却被部分股民认为是另一种噱头的炒作。

  和波澜起伏的股市纠结在一起的是第一代资本市场风云人物的悲剧性的结局,远有管金生、张国庆、阚治东等先行者深陷牢狱,尉文渊、王健、禹国刚等开拓者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近有德隆系的崩盘,产业与资本结合终究成为南柯一梦。即便作为管理层,尚福林之前的历任主席也难以有所作为。

  这一切遭遇,其实并非偶然。巴菲特曾说,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即便飞奔也是徒劳。这真是A股市场的绝佳写照。我们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用“飞奔”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是,盘点一下参与者,获益的终归是少数。

  早在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就非常明晰准确地指出了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之后,股改顺风起航,拉开了资产重新估值的“黄金十年”的序幕。市场再次经历冲上6000点高峰再跌入谷底的类似遭遇,历史似乎总在不断重复。

  我们每次都正确地迈出了一小步,然后被迫承受更大的冲击和损失。笔者认为,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归位,减少人为的生硬的行政调控,净化市场环境,完善监管机制和依法治理,是必须走,不得不走的唯一道路。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只有真心实行,才能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的崛起机遇期。但愿10年之后再回首,不会出现灯火阑珊处,A股还是那个熟悉的身影,而世界早已沧海变桑田的那一幕。

  作者系招银国际资产管理联席董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