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联想在色彩教学中驰骋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心理,教师,教学,学生
  • 发布时间:2011-08-05 08:53
  职业中学的工美专业中,色彩基础是平面设计课程中较重要的教学内容,色彩情感联想的教学则是色彩基础教学中较难的一环。色彩本身并没什么情感含义,之所以有情感联想,是人们感观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要引导学生用心、真实地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联想,是一项不容易的教学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采取“启发—引导—练习—评讲”的教学法。

  一、“启发—引导—练习—评讲”教学法的心理机制

  人对色彩的情感联想有其必然性。也就是说,任何人,包括婴儿在内,都会对看到的色彩产生潜意识的联想。但是,如果没有别人引导,没有经过学习、训练,这种色彩联想心理活动只能是朦胧的,缺乏自觉性和稳定性。一名工美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设计人员,必须能保持对各种色彩的情感联想的稳定性,掌握色彩联想的规律,并能理性地运用于专业设计中。所以,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必须要保证和提高色彩的情感联想的教学成效。

  因为人对色彩的情感联想有其必然性,所以,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介质进行刺激,引发学生的情感联想心理活动,再由教师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启发、引导,就可使学生由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变为主动的、具有较强指向性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再通过一定量的反复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对色彩情感联想规律的理解,就可巩固学生的色彩情感联想的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所以,采取“启发—引导—练习—评讲”的教学方法,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眼、脑并用,感知觉与情感体验同行,理论学习与实操练习并重。这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色彩的情感联想规律的良好教学方法。

  二、“启发—引导—练习—评讲”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启发—引导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以多媒体为载体,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明白色彩的色觉心理产生的原因。如果面对纯粹的、静止的、平面的色块,直接让学生进行联想,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丰富的色彩也会变得单调。通过运用有一定情境的各种富于动感的画面,可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相关心理活动,使其感受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并带着这种感受,思考为什么色彩具有这种力量?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对色彩展开无尽的联想,便可让学生逐渐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联想规律。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观看3D动画视频:“装修效果不一样的两间房子的对比。它们布局一样,但色调不一样,一间偏橙色,一间偏蓝色,画面极为精致,颇有吸引力”。笔者提问:“如果在冬天,你喜欢住那一间?夏天呢?”通常的结果是,学生都选择夏天住蓝色的房子,冬天住橙色的房子。这个时候,笔者又问:“为什么呢?”有的学生说不出原因,而有的学生则懂得说:“因为夏天热,住蓝色的房子感觉凉快;冬天冷,住橙色的房子感觉暖和”。之后,笔者让学生触摸一红一蓝两支粉笔,让他们感觉温度是否有差异。学生当然会发现,粉笔温度是没有差异的。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暖和感或凉快感的心理现象的原因:“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例如,色彩的冷、暖感。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人们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会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所以,冬天的时候,我们都喜欢住偏红、橙等暖色调的房子,因为这时候我们有保暖的生理需求,而这种暖色调自然就会成为我们产生温暖感的源泉;同样的道理,夏天,我们则喜欢住偏蓝、蓝紫等冷色调的房子,因为这种色调会带给我们凉快的感觉。”笔者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他色觉,如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前、后感,色彩的大、小感,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活泼、庄重感,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等。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色彩联想的体验,笔者又通过视频让学生欣赏预先设计好的关于不同情境、色调的多个范例,如浩瀚无边的蓝色主调的大海、天空,热气腾腾的红、橙色为主调的烧烤情景,白雪飘飘的滑雪场景,色彩鲜艳的儿童游乐园场景等,并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然后提问问题:“你能否说说这个画面、这种色调给你的情感感受呢?”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对各种场景、色调的情感感受。然后,笔者会引导他们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使他们明白:“所谓色彩的情感感受,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即色彩的通感。这种通感是人类长期的生理感受知识所积淀的视觉经验,不管主体是什么,都不可能舍弃和违背各种色彩给我们的影响。人类区分于动物的特点就是拥有高尚的情感,对于事物的色彩有较深的接受性反应,就是情感感受的最好佐证。色彩本身并没什么情感含义,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联想,是人们主观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红色给人以兴奋、欢乐、热情、饱满、恐怖之感,因为它常常同血与火相联系;黄色给人以光明、轻快、华贵、纯净或颓废、病态之感。当然,笔者也告诉学生,色彩的情感不是绝对的,它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对于西方人来说,蓝色还意味着信仰,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蓝色还象征着永恒不朽。所以,上述的色彩联想是相对的。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学生基本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色彩的情感感受、联想,为什么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

  2.练习—评讲

  要掌握色彩的联想规律,还需要动手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巩固刚才领悟到的关于色彩的情感联想的知识。所以,在学生对色彩的联想规律有所体会后,笔者马上布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并抽取部分作品分别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评讲。例如,笔者会布置类似以下的练习让学生做:“用你喜欢的色彩来表现联想到的情景或情感。联想要形成一幅构图完整的画;要有主题,如《天蓝色的联想》《快乐的舞会》《美丽的大自然》等。”这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想象能力和运用色彩作为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如,让学生给一幅夏日饮料广告图进行配色,广告中的广告词是:“冰镇怡宝,夏天的感觉真好”。要求整体色调统一;所配色彩能配合画面场景,帮助传达广告中的主题含义。这种练习,可以训练、提高学生把对色彩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操控能力。无论是哪种练习,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联想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当下,老师都是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做练习时,是运用CorelDRAW或AdobePhotoshop完成的。由于是在电脑上完成,避免了许多传统手工制作方面的技术问题的干扰,制作速度较快。笔者多鼓励学生要敢想、敢做,把握瞬间的灵感,可搞两三个方案,然后进行取舍。

  为了帮助学生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设计,笔者通常会播放一些温馨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笔者还适当做一些提示、引导,并给小部分同学以个别指导,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学生做完练习后,便马上进入评讲环节。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已观察到哪些同学的练习作品比较有代表性(包括好的作品和问题较明显的作品),会把这些作品逐一在屏幕上显示,然后先由学生评讲,再由老师评讲。学生评讲时,笔者只做适当的引导,不加意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笔者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对有创意、有闪光点的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对问题较明显的练习作品则会针对不足提出恰当建议。当然,整个评讲过程中以鼓励为主。之后,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色彩的联想在生活中、在成功的广告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例如,医生、护士服用白色或淡蓝色,起到树立“白衣天使”纯洁形象的作用;军队野外作战时战士身穿迷彩服,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很多电脑产品的广告都以蓝色为主调,树立高科技产品的形象;婴幼儿的用品广告都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给人以活泼、天真的感觉,引发婴幼儿及其父母的兴趣。最后,笔者布置课外作业,使教学效果得以巩固。

  以上教学环节都是在两个课时里完成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六个课时的教学,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色彩的情感联想规律,从而为平面设计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启发—引导—练习—评讲”教学法的效果

  1.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的视频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老师恰当的引导、提示,使学生经常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保护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学生更加主动地赏析平面设计作品

  学生懂得了色彩的联想规律,对很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更感兴趣了。他们从中能理解到更多的东西。笔者经常看到他们在课室、画室、图书馆或电脑室聚在一起分析、研究色彩构成、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作品。

  3.学生的平面设计作业创意性越来越强

  经过大量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色彩情感联想的训练,学生进行广告、包装装潢等平面设计时,不会盲目使用色彩,而是能注重色彩的合理运用,围绕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意义进行色彩搭配,色彩使用到位。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文/梁教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