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图书馆,发展,技术,地位
  • 发布时间:2011-08-08 09:01
  当今社会,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图书馆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和有所作为,必须将信息作为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资源,充分发掘信息的价值,提高图书馆的生存竞争力。

  一、当今社会下图书馆的现状

  1.封闭滞后的传统方式仍存在于图书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概念远远不如以前那样概念清晰了。现在的人们,身边处处都是网络,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正在向电子化与网络化、集成化与高效化方向发展。因此,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要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界限,服务半径由狭隘的馆内阵地扩展到远程服务,特别是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为广大老师和同学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2.服务手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服务。然而,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90%以上的图书馆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没有实现与互联网的对接,没有建立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层站点,无限的信息资源不能为广大读者所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图书馆高层次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也图书馆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进行联合协作的基础。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技术设备落后,将导致服务方式停留在传统的借阅服务、参考服务、文献检索等主要手工操作方式上,影响用户获取文献速度和使用文献效率。

  3.树立创新意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图书馆要尽快改变封闭的、落后的静态的信息资源状态。要把图书馆建成开放的、动态的信息服务系统,使图书馆高度信息化,为读者提供最快捷的帮助;要认识到新时期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对教育、科研、经济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图书馆还要树立竞争意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资源保障系统。另外,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图书馆人员的敬业精神,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努力改变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建立开发读者适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已不仅仅是馆藏文献资料,还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向馆外“索取”的文献信息。各种书目数据库、图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声像多媒体记录等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上网,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

  2.信息服务方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通过数字化与书目、文摘、全文等数据的“信息流”,带动馆藏文献的“物流”,进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广泛而有效的传播。这种服务方式,在发挥实物文献优势的同时,拓展了知识信息的流动空间,大大提高了传播速度,从而使图书馆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朝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也就是说,用户在网络环境下是主动、自觉地选用图书馆的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

  3.信息服务质量的优质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上网成为人们喜爱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因此,图书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锐减。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的、封闭的“藏书楼”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服务。

  4.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大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网络环境下所有图书馆都有可能成为某一个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源泉。读者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完成对各种文献信息的咨询。通过超级链接,任何终端用户都能利用本单位以外的虚拟馆藏,进入真正轻松随意的文献信息借阅查询空间。

  5.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劳动和智能服务活动。这种劳动服务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物化过程,是一种知识的继承、传递、发展和利用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凝聚了信息服务人员的渊博知识、创新精神、科学组合以及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三、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发展趋势和实践

  1.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改变。网络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至2008年的36.5%,增长近9倍,每年平均增长率100%。在全国网民中,有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其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应在保证信息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适合网络阅读信息媒介所占的比重,适应读者网络阅读的发展趋势。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阅读平台从纸质印刷物转向了电子设备,阅读对象从单纯文字和图案扩展到多媒体,不再局限于只是对图文符号的识别,还包括看影像、听声音等行为。

  2.图书馆网络服务社会化和个性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各种类型图书

  馆根据广泛的社会信息要求,利用计算机、通讯等先进

  的信息技术,自觉地对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

  行挖掘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将隐藏的、静态的知识信

  息开发成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进而满足全社会

  对信息的需求。

  3.图书馆网络服务人才多元化

  大力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在当下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对信息能够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使原本各自独立的图书馆走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图书馆应及时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调整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周口市技工学校)

  文/李永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