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之利弊分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阅卷,命题,答案,编排
  • 发布时间:2011-08-05 15:47
  多项选择题型(multiple - choice items,以下简称MC题型)是目前流行的语言测试题型,其标准形式包括两个部分:题干(stem)和选择项(options)。选择项又包括了答案项(key)和干扰项( distractors)。不可否认,MC题型是目前用得最多的题型。然而,MC题型是否真的就很可靠?

  且先看看其利弊所在。

  一、MC题型的优点

  1.阅卷的客观性高

  MC题型明显的优点在于其阅卷的客观性高,可借助光电字符阅读器(OCR)进行阅卷。整个评分过程不受评分员主观评估和个人习惯的影响,这样既能排除人工阅卷所存在的评分误差对信度的影响,具有几乎百分之百的评分员信度,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预测容易

  预测是正式考试前试题质量控制的手段,是给题库输送试题之前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预测结果,我们可以进行题目分析,计算出题目的答对率、区分度、难度等一系列指数,作为试题生产过程中审题改题的重要依据。MC题型能很简单地进行预测,较之非MC题型的客观性题型能更为积极地对试题进行调整。

  3.统计分析简单

  在实施考试之后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据之再对考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推断并作出相关决定。MC题型拥有一系列现成的统计分析程序,可用于检查和保证考试结果及试题本身的信度和效度。而其他题型(如填空、阅读和写作)则暂时还缺乏这种现成的手段。

  二、MC题的弊端

  1.命题过程复杂

  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 定考点;据考点写题干和答案项;写干扰项;修整选择项和题干;排列选择项;全卷调整答案分布。从宏观上说,试题编制者还必须决定试题数量,考虑如何预测,预测后要进行哪些数据分析,以及修改后再预测直至满意为止。所以,在 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中,对每个步骤都得仔细斟酌,既要从微观上考虑每一小题的考点因素、题干、答案项和干扰项的编排,还要从宏观上考虑试题的数量及其修改和调整。

  2.考点单一

  MC题型大多属于分离式测试题,用于考查单独的语言现象(如拼写、词汇、词义、句法等等),而且每道题只能考查一个语言点。这是因为只有出得好的多考点试题才能使考点之间互相加强,从而增强试题的难度,而出得不好的多考点试题却使考点之间互相抵消、削弱,反而使试题的难度降低。然而,要设计出一道好的多考点MC题实在太难。语言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整体,语言运用体现为诸多语言现象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单一考点的试题不利于语言的实际运用。

  3.忽略产出性能力

  MC题型通常只是考查考生的接受性能力,而忽略了其产出性能力,这与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是不相符的。交际语言教学认为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与之相对应的交际语言测试也提出语言测试所测试的应该是能力。可是,在MC题型的答题过程中缺乏交际性;它根本不能测试考生的说、写、译等能力,对于听和阅读能力也仅仅测验了考生能否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对于考生能否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运用听、说、 读、写、译的能力却毫无说明能力。

  4.干扰项设下的圈套

  干扰项都应具有似乎可能性( plausibility) ,使好的考生识别出干扰项的似乎可能性而选择正确答案,差的考生将似乎可能性当作真可能性,从而区分好的考生和差的考生。但是,在干扰项的设计当中,制造似乎可能性的巧妙却很容易给考生设下圈套(trap) ,使题目本身成了诡题(tricky items) 。例如:

  When I met Tim yesterday, it was the first time I____ him since Christmas.

  A.saw B.have seen C.had seen D.have been seeing

  一般情况下,since是和现在完成时态联系起来的语法概念,所以好的考生了解这个语法知识便很容易中圈套选择B或D,而并未掌握这个语法知识的差的考生反而更多地会选择正确答案C。另外,还有某些题目和干扰项拐弯抹角(特别是在阅读题中),将考生引入歧途,让人觉得所考的不是语言知识或能力,却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题目不仅缺乏信度也缺乏效度。

  5.答案的唯一性

  MC题型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使答案具有唯一性;往往要使答案项和干扰项形成非此即彼的对照。这种非此即彼在用于测试考生语言知识的时候是有效的,但在用于测试语言能力时却有其局限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局限了学生语言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具有不同的语言功能;同一种语言功能也可以借助几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得以实现。例如:

  He boutht her a lot of clothes. Because he thoughtthat she ____ love him more if he did so.

  A. would B. could C. might

  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A. would。实际上,空白处填would/could/might均可,不同的只是语气的强弱之分,而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引起误解。如果非得遵循答案唯一性的原则,选择would而排除could和might,岂不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MC题型答案唯一性对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消极作用。

  6.答题时的偶然性

  MC题型给出四个(通常情况下)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答案,而有的时候考生对考点并未掌握,倒是利用其他的知识以排除法选出了正确答案。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考生猜题,而非据之以其真实的水平和能力。这样,MC 题根本就无法保证考生的得分一定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MC题型的“客观性”因此也会受到质疑。

  7.缺乏良好的反拨效应

  交际语言测试学家认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考试给教学带来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即试题应具有良好的反拨效应(washback effect)。而MC题型是被公认为不利于教学的。金桂林教授曾指出,MC题型“助长应试教学,干扰了正常教学,使学生花不少精力研究应付考试的窍门,而把打好基础置于脑后”。如果升学考试中有大量MC题,教师必定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应答MC题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也大量采用MC题型;这根本不利于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MC题型上花很大功夫,忽视了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8.作弊更加容易

  MC题型的答案只是A、B、C、D中的一个符号,想要作弊的考生只须眼睛一瞥就能偷看到别人的答案(尤其是那些没有设A、B卷 的考试),这与偷看填空、翻译等文字性答案相比就容易多了。

  四、建议

  由上可见,MC题型可谓弊大于利。美国的惠勒教授疾呼:“许多因素导致美国学生写作能力下降,而没有任何一种因素比广泛应用的多项选择题所起的有害作用更大。”郭浩儒对CET4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论断。然而由于其阅卷的客观性和简便性,以及实施上人力和物力的经济性,仍有不少人青睐于它。笔者认为,不应再继续较大比例地采用MC题型,尤其是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或是高级的语言测试更不宜采用。目前,在英国的许多测试中,MC题型已属少见。

  为了提高语言测试的质量,应以填空、写作或其他能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代替MC题型。虽然前者阅卷的客观性不如后者,我们可以采用多位评分员共同或交叉评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等手段促使其客观性的提高。或者,我们可以保留MC题型,并以填空题或简要回答作以补充。例如:

  The flowers will wither in few hours.

  A.bloom B.dry up C.open D.receive

  在此题后再补充一小题,如“wither”的意思是____。如果只是靠猜题等手段而答对的考生就一定不能填出这个空,因此也不能得分。对于不同类型的MC型,我们可以补充以不同类型的题目以考查考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MC题所测试的语言点。同时,我们还必须尽可能地从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取样,赋予MC题型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以培养和考查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小结

  多数MC题只能测试考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如听力和阅读能力),而不能测试考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如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运用一定的技巧(猜测、排除法甚至作弊),所以考生对正确答案的选择很难说明他对某一语言点的掌握。因此,笔者认为应避免在测试中较大比例地使用MC题型,或将之与其他类型的题目相结合,以扬长避短,最终达到真实有效地测试考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深圳高级技工学校)

  文/童志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