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与策略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纲要,影响,资源,音像
  • 发布时间:2011-08-05 15: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为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纲要》第三十二条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这强调了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可以说,教材开发建设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校本教材开发,能有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是中职学校的工作核心,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所以,对教材的引进、开发,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知识、技能及个性内化结构的形成质量。除了引进国家及地方统编教材,中职学校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浓厚学校色彩的校本教材,也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校本教材,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一贯特色,并注重市场反馈与满足学生需要,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的教材资源(书本或媒体、音像等),是对国家和地方统编教材的补充与扩展。它有以下几个特征:基于学校自主开发;学校现有环境是其生存根本;“乡土”味浓厚,更贴近学生需要;编撰时间短、方式活、知识面宽广。与统编教材相比,校本教材更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一、校本教材开发问题解析

  和统编教材不同,校本教材的开发主体是学校个体乃至教师个体,每个学校的特色及教师水平不尽相同,教材开发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校本教材,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相对较多,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有关。因此,在研究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时,就不能照搬普通学校的开发思路,应紧密把握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从实际入手。目前,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得到有关部门重视。笔者尝试就其中几个典型问题进行解析。

  1.中职学校不重实际,盲目“跟风”

  伴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的多样需要已经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发展。中职教育也在其中。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却过分注重市场的短暂需要,抛弃学校实际,忽视中职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应急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开发配套教材。这种教材因时间仓促,对市场需要把握不准,在结构和质量上必然存在较大缺陷,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损失。同时,也会使教材编写者与使用者因浪费大量精力而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盲目“跟风”的必然后果,是职业学校在市场竞争下的盲从和盲动,阻碍职业教育进步。

  2.开发主体良莠不齐,质量有差别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教师和学校是主体。目前,较典型的校本教材开发组织形式有两类:第一,以学校教师、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发校本教材;第二,以学校为单位,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发校本教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有些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高,有更多机会参加进修,为开发水平较高的校本教材创造了先决条件;而有些学校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观念,未理解职业教育本质,临时受命开发校本教材,教材质量低劣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一部分学校在建立之初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并随历史发展有所更新,在校本教材开发时占具较大优势;而有些学校因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长久得不到补充,校本教材开发处于劣势。

  3.领导重视不够,缺少经费支持

  校本教材从初期立项到出成果至后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阅评鉴,整个过程都需要经费支持。如果没有经费保障,教材的开发将很难进行下去,即使能勉强继续,其成果的质量也是不高的。

  4.开发机制不完善,规范程度不高

  由于受利益驱动,某些中职学校、机构以开发校本教材为由,自行编写、出版质量低下的教材,不仅危害学生,也危害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在目前来说,职业教育因地位不高,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未受到重视,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制度,导致其开发机制不完善,很难在程序化、精细化方面与统编教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二、校本教材开发改进策略

  温总理多次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这表明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广泛性与职业教育所肩负责任的艰巨性。教学是中职学校的工作核心,关系着中等职业学校具体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实施与实现。与普通教育教材开发重知识逻辑不同,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更强调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更注重贯彻“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更关注培养“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中,应正视已有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其根源,谋划改进策略,最终解决问题和困难。

  1.兼顾市场需要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需要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既要密切关注用人市场的多元要求,也要避免将过多精力投入到追逐市场所关注的某一点上,造成学校特色、学校整体围着市场转的被动局面。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应“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实际,拓宽理论基础、坚固专业技能,不仅满足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需要,而且考虑满足学生就业后晋升与转岗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渗透创新思维的理念,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2.提高师资水平

  中职学校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全方位保证。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给予高度重视,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增加教师外出进修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师个体的学术水平与文化素养,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另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参与进来,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

  3.加强政策导向与加大资金投入

  笔者认为,相关行政部门应该采取在政策上增大对职业教育投资的倾斜力度的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尤其加大对办学落后学校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成立专门机构确保专款专用,从政策与经费上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使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成为加速中职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4.尽快完善教材开发机制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虽存在不同,但二者依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普通教育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开发体系。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作者单位: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文/李文光余幸辉唐振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