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毕业生,礼仪,高职,求职
  • 发布时间:2011-08-05 13:07
  本文通过一则礼仪案例,探析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一、案例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林辉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水还挑三拣四。”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唯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辉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来到林辉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林辉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辉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林辉照实作答,部长微微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林辉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国家某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有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辉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位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辉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看到这则案例,笔者不禁深思。透过这则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一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很不乐观;二是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已经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首要关注点。通过这几年带学生出去实习或应聘的工作经历,明显地感受到礼仪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知书”,还要“达礼”。可以说礼仪是现代大学生求职的“突破口”,是现代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是现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利器”。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将礼仪教育引入了校园,开设了礼仪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尽管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校园内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大学校园里依然还存在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比如在校园内碰到老师不打招呼,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发短信、接打电话、听歌、吃早餐等,衣着不整进出教学场所,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刊上乱写乱画或将自己喜欢的资料撕下来据为己有,在教室和实验室搞“墙壁涂鸦”和“课桌文化”。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

  二、如何进行礼仪教育

  1.不断优化完善自我,做礼仪的传承者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大。因此,礼仪课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用正确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用优雅的语言、仪态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装束来影响学生,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尽可能的优化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引荐更多的礼仪“典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购置教学光盘组织学生观摩,并精心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投其所好,给学生带去深刻的感官体验。在互动中增强他们的礼仪认同感,为他们积极学习礼仪知识,有效践行礼仪要求创设有力的内在驱动力。

  2.改革礼仪教学模式,提高礼仪教学效果

  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训环节,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不同礼仪场景开展多样性模拟教学模式,以期提高礼仪教学效果。比如讲到个人礼仪时,结合有些学生平时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食堂打饭不排队等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学生体会很深,效果也很好;讲到交往礼仪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充分探讨后达成共识;讲到个人服装礼仪时,可以采用图示法,通过幻灯片图示将男士西服穿法,领带打法,以及女士套裙的穿法等一目了然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讲到电话礼仪中的接打电话等实践性强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用演练法进行角色扮演;讲到求职面试礼仪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应聘方和招聘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礼仪知识。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举止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这是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要想礼仪教育有实效,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成立校园学生礼仪队,组建礼仪护卫队,指导学生举办礼仪知识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校内外各项礼仪服务工作,参与校外会议服务、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礼仪知识,并逐渐内化为良好的礼仪修养。

  4.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重视礼仪实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礼仪教育光说不练不行,学校应重视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如请学生为校园的某一特定场所构思一块富有哲理且符合礼仪规范的警示牌;在校园绿化上注重隐含的礼仪语言,让礼仪点缀在绿化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电子显示屏、网站、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修身处世的轶事;在楼道墙面、教室墙上设立诸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大型标语以规范学生的仪表礼仪;还可以通过开展模拟社交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之星评比、礼仪话剧演出、举办礼仪风采大赛等推进礼仪教育,形成人人讲礼仪、人人懂礼仪的校园环境氛围。

  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一个人、一个国家无礼是不行的。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文/段喜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