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体现专业特点、职业性特征的探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教育,资料,论文,收集
  • 发布时间:2011-08-05 13:11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教育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使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本文研究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探索一条体现中职体育特征教学之路,使中职体育教学更加符合中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职体育等相关专著和论文,收集各校办学及体育教学资料,并对相关资料整理、分析,为本文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走访南宁市六所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职学校,了解各校办学概况和体育教学现状。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学校的基本概况

  各校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本位、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依托加工制造、商贸服务、小语种、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学校资源和国家助学金制度优势,打造特色专业,积极推行“2+1”办学模式,培养大量初中毕业的农村、城镇籍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技能型职业人才,较高的就业率,使学校得到规模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中职学校体育如何改革和创新、科学发展的问题。

  2.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发展滞后,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调查情况反映,各校专业技能培养学时占总学时比重增大,而体育作为基础科目课时得不到保证,相应受到压缩,在对农村、城镇籍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存在随意性,没能很好因材施教和创新教学,易造成学生技能高、体质弱,使得中职体育教学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体育教学为无序状态,缺乏规范性、针对性、职业性、实效性,易造成学生职前不懂体育,职后不会健身的后果,无延续性,达不到终身体育目的。随机抽查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已上两年(船舶驾驶专业)带有专业性、职业性的《航海体育》课程和普通体育课程的同校不同专业、不同校不同专业30例男生,共三组,2009年测试结果数据表明,上《航海体育》课程组的学生,其综合体质项目测试结果,在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上,均好于其他两组。

  (3)教学手段较单一,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教学需要。相比学校生源增多,师资力量弱,场地设施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体育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只能采用传统的教条式教学,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建议与对策

  中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体育课程设置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按“以就业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

  1.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模块化教学

  中职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表现出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征现状,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模块化教学,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来对所有学生开设规定项目的必选课(基础模块)内容(表1);根据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与职业生涯有关限选课(拓展模块A)的内容,以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研究资料和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积极的技能转移,能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各种动作技能、技巧、工作效率也比较高。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便于开展的选项课(拓展模块B)内容(表2)。

  2.课程内容基础模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

  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课程,含四个系列内容。

  根据职业劳动者工作时身体姿势的主要状态,大致分为站立型、伏案型、综合型三种,拓展模块A限选系列2为船舶驾驶、船舶水手与机工等专业的《航海体育》课程内容;而酒店服务管理、市场营销、幼儿教育等站立型职业从专业上也有仪表体态要求,拓展模块A限选系列1正是为其人才培养需要设计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在第三学期。

  3.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

  按目标、单元、学时认真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为了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性强的基本特征,可按不同教学阶段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班级授课制、集中分散制、分科选项制等教学组织形式。

  4.按多元要求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应按具体目标提出的多元要求,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把知识领域、健康状况、体力储备、技能掌握、学习态度、行为规范和锻炼积极性等要素,包括在评价体系之内,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静态与动态评价的有机结合原则,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判断,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校应配备有检测仪器,为身体素质量化评估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5.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特点、职业劳动者特征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建设足够的体育运动场地、配备能满足教学的体育器材与设备,配备标准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并逐步增添室内体育馆,在原有基础上使体育设备现代化和多样化。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文/黄毅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