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路在何方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大学生,社交
  • 发布时间:2011-08-24 15:51
  大学生历来是备受瞩目的群体,如今这个群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这就需要他们具备应付这种挑战的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在团队中的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其中,社交能力应该居于首位。但是中国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总体偏低,据不完全统计,60%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社交的困惑,甚至有极少数人存在社交焦虑和恐惧。

  如今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但实际上已经逐渐走向社会,一方面,他们需要学校之内的交际圈,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满足心与心交流的渴望;另一方面,校园也是社会的浓缩和映射。大学生在校内的人际圈中,也可体会到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对社交开始有了更多理智的思考,其中包括社交的目的等。更多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校园人际交往圈,他们渴望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寻求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圈。但在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社交的经验方法等,除个别优秀的学生外,多数人都屡屡碰壁。

  那么,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社交情况如何呢?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近四成被调查的2010级大学新生表示目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交异性朋友有困难”的占被调查新生的18.7%。早在2007年,中国国内某杂志进行的一次“社交商”读者调查显示,有高达60.76%的人认为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

  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后的生活中。目前大学生社交问题包括社交圈狭窄、社交方式单一、社交心态不够积极理性等。

  是什么造成如今大学生社交的困境呢?追根探源,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应试教育的束缚。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高考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社交机会。家长、学生自己,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没有为学生充分地创造社交的环境,大学生在之前的考试压力中无暇顾及自己的社交渴望,等进入到大学和社会后,这种对社交能力的要求就日益凸显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交的困惑。

  ●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性格、家庭经济条件、对社交的认识程度等,都是影响孩子社交能力的因素。父母的性格和日常社交行为能力,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性格的遗传外,孩子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会效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这也造成了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能力往一边倒的现象。

  ●大众对人才理解的意识落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于人才的定义就是在求学阶段成绩好,而忽略了很多优秀人才还应具备的其他能力,例如软能力,包括社交能力、领导力等。大众对人才的评价单一,也是造成学生社交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自身原因。大学生自身对于社交不够积极主动、时间精力不足、性格内向、经济较困难等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社交困难。

  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社交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如今的校园生活,还是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都需要社交能力,这种能力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也是衡量国际化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更是学生在社会立足的重要软能力之一。那么,该如何解决大学生社交问题呢?

  ●社会教育体制的保障。学校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德国,小学生“社交能力”就列在成绩单的第一位;日本、美国学校都开设专为锻炼学生社交的活动性课程,他们称之为“远足课”。在美国,当学生读初中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城市的近郊去游玩,高中的时候组织学生到国内的其他城市看看,大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出国走访交流,而这些都是按规定算学分的。要想进入名校,突出的社交能力也是重要的筹码。

  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放心孩子外出活动,学校更担心在组织活动时孩子出意外,承担无法预知的责任,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针对学校和家长这样的顾虑,也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例如给学生上保险等)改变现在的情况。

  ●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学校应该改变教育模式,成立专门机构,为学生适应社会提高社交能力创造条件,并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能在其中有更多的交际机会。其次,应成立专门机构或社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能力,扩大他们对社会乃至世界接触的范围和深度,增加他们和社会交流的渠道,使学生切实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首先,父母应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时刻要注意与他人交往时的言行以及与别人沟通时的技巧。其次,平时应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利用各种机会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并且鼓励孩子正确进行各种社交活动。欧美国家的家长经常把邻居孩子或者孩子的同学请到家中来聚会,让孩子逐渐养成热情待客的良好习惯,丰富孩子的社交活动,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学生社交方式的跟进。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社交的必要性,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利用现有的平台,积极锻炼社交能力,还要不断利用网络资源,如博客、微博等进行社交,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将来的职场生涯打下基础。

  此外,大学生应该持有真挚的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交活动中去,以期在其中获得人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文/冯柏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