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财与创财之道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财富,胡雪岩
  • 发布时间:2011-08-24 16:05
  财富是人人向往的,更多人狭义地理解为金钱,有民谚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说得非常精辟。前一分句对金钱的作用做了冷静地审视,又含有几分鄙夷和不屑,后一分句则是在对金钱理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巨大作用的客观承认。财富是不是单指金钱呢,谦谦君子应该怎样对待金钱、看待财富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流传很广,企业家们用得很多的一句话。但何为“道”,值得深究。

  道,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道德、道义、道理、道路;第二层:是指门道、方法、技巧。这两层含义,不是平等并列的。第一层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不思考、不实践第一层含义,只热衷、只实行第二层含义,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诸如:搞营销就会诈,做广告就会骗,打品牌就会假,进股市则会赌,入官场则会贪,做裁判则会黑。

  应该澄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的出处,并不是《论语》,讲这句话的企业家也并非都是在弘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

  有人说,最早说出这句话的,是近代浙江商人胡雪岩(1823-1885)。在高阳写的《胡雪岩全传》中也确实可以找到这句话。胡雪岩说这句话的时候,究竟给“道”赋予了什么含义,我们可以从《胡雪岩全传》的描述中找到答案。

  胡雪岩是清朝晚期冒尖的商人。清朝后期,卖官鬻爵(称为“捐纳”)之风盛行,以致卖官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雍正期间(1723-1735),卖官收入约占国家年平均收入15%;嘉庆期间(1796-1820),卖官收入竟上升到了占国家年平均收入的50%,在1802年已经高达80%以上;到了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期间,卖官之风更是铺天盖地。此风不仅制造出大批的贪官污吏,也滋养出一群精通买卖官爵繁杂手续和种种“花样”并从中渔利的中介官府幕僚。

  胡雪岩为了经商方便,早就有买个官位的打算,但如他自己所说:“这件事麻烦得很,费辰光不说,还有层层挑剔需索”。对胡雪岩来说,最麻烦的,也许就是要千里迢迢从杭州跑到北京去交银领照。但在一次宴席上,钱粮师爷杨用之的一席话,使胡雪岩觉得这件事变得不那么麻烦了。杨用之说:有一个叫钱江的人,出了一个主意,“请旨预领空白捐照,随捐随发,人人称便,所以‘生意’好得很。本省亦已照样进行。雪岩兄大可捐个前程。”胡雪岩被说动了,第二天就请杨用之喝酒,求其帮忙买官。杨用之满口答应,并且声明:“报捐向来在正项之外,另有杂费,经手的人都有好处,我的一份扣除,杂费还可以打个七折。”胡雪岩立刻接口说:“这不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可见,胡雪岩这句话中所说的“道”,乃是买官卖官的门道、伎俩。

  有人把胡雪岩说的这句话,和《论语》中下面这段话联系起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种联系,如果是要把胡雪岩的实际言行和孔子提倡的言行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那么这种联系就是合情合理的。但这种联系,如果只是肤浅地进行:断言“孔子讲‘道’,胡雪岩也讲‘道’,胡雪岩是儒商”,那么,这种联系只是把官商美化成儒商,混淆视听!

  把官商胡雪岩所说的那一套“道”,贴上儒商的标签加以鼓吹,并树立为今天企业家的榜样,是劣质企业文化大行其道的理论来源之一。

  君子爱财,创之有道

  这句话和第一句话相比,差了一个字,即把“取”财富改为了“创”财富。

  财富有两个源泉。如马克思所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

  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或者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真正珍爱财富的君子,应该细心观察自然界现象,深入思考自然界本质,系统把握自然界规律,以达到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扩大向自然界索取财富的范围和种类;另一方面同时维护自然界生态的动态平衡,保持自然界财富的再生能力。第二,真正珍爱财富的君子,应该致力于全面发展人类自身的劳动能力,不能满足于简单劳动,而更应追求掌握复杂劳动;不能局限于直接劳动,而更应追求于无人驾驶却能飞翔、无人潜水却能检查、无人下井却能采掘、无人遭受辐射的危险却能查明核泄漏之所在等等之类的间接劳动;不能止步于按部就班的规范性劳动,而应孜孜以求于创造性劳动。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自然界厚赐人类而薄待动物,而在于对于自然界的财富(土地、水源、大气、阳光、植物、矿藏等),动物只会索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如占地、喝水、采摘植物果实充饥等),而不会保护,更不会创造增值;人则不然,人不仅会索取自然界财富日益增多的部分,也有尽量保护自然界财富的再生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自然界赐予的财富增值,创造出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人化自然。总之,动物只会片面地、掠夺式地“取”,人类则不仅会合理地、动态平衡式地“取”,更主要的是,人类还会“创”。

  但是,“会”并不等于真正地“做到”了。且看当今企业界的若干事实:

  ◆有些企业只是热衷索取而轻视维护,拼命伐木致富而轻视植树造林,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埋葬民居的悲惨后果;津津乐道于逐利建房造乐园,使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大量耕地被挤占,埋下未来闹粮荒的隐患;只晓得办工厂牟利,却漫不经心地胡乱排放,导致污水横流、浊气四散,将人类置于无水可饮、无氧可吸的险恶困境。

  ◆有些企业只是忙于两手不停地索取前人已经认识到的自然界财富,而不努力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本质、更加熟练地掌握自然规律,从来就没有“不识是棵草、识了是个宝”的切身体会,从而不能扩大索取自然财富的范围和种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煤炭、石油烧尽而束手待毙!

  ◆有些企业只是追求规模做大,忽视做强,漫不经心于创造,乃至根本就不会也不敢进行创造,沦为如恐龙一族,庞大而虚弱。

  究其原因,在于创财之道乃是:

  (1)长远之道。任何创造、创新,必须先有大量投入,成功后才会有收获,是着眼于长远;对于只热心于眼前捞钱的企业家来说,当然不会有创造。

  (2)艰难之道。任何创造、创新,都是开辟人类所未曾有过的事业,既要有意志毅力,还要有聪明智慧。对于缺乏修炼的企业家来说,当然不会有创造。

  (3)人类之道。人有个体、群体、类体之分。从而所谓“财”,也有个体之财、群体之财、类体之财的区别。任何创造、创新,都是人类这个类体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提高,是创造整个人类都可以共享之财。对于只爱个体之财,或者只爱本公司这个群体之财的企业家来说,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创造。

  总之,创财之道的目的不在“财”,而在“道”本身,即在于提高人本身的类本质力量。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包括:“创造工具、进行劳动”的本质力量,“建立组织与制度、形成有序社会”的本质力量,“运用理性、认识规律”的本质力量,“树立理想、建立信心”的本质力量,“依靠精神寄托而有所作为”的本质力量。

  我们的时代,不仅需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企业家,也需要“君子爱财、创之有道”的企业家,还更需要“君子爱道、舍身而求”的企业家。

  文/罗长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