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推手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3 09:59
解决就业问题,一是岗位数量的问题;另一个是人岗匹配,即就业质量问题,而且这是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作用的大问题。高校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而有意义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质,迈向成功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近些年,相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明确目标和方向,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连自己的基本性格特点都不清楚,职业选择非常盲目,没有考虑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毕业的时候被动地被推入到就业大潮中。这就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及环境缺乏客观的分析及评价,造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前后矛盾,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十分清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认识比较模糊。
2.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教育组织,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还没有建立。从学生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而对于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学校专门机构的帮助,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需要专业教师的辅导。而目前,授课老师仍停留在一般的就业指导层面,许多学校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及职业发展服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茫然。在大学生一批一批地上演“错位就业”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服务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市场的增长,国内为个人职业进行规划的专业职业规划师逐渐产生。据了解,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一个职业规划师面对3000人,而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仅有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但我国需要就业的人数达一亿多人。也就是说:我国一个职业指导师最少要面对15万人。这个数字说明我国的职业指导师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表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在实际中得到专业化职业指导的学生寥寥无几。这说明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环节还很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而大部分高校将职业发展教育仅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按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发展职业生涯教育。
2.教学人员内部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教学人员匹配程度有待提高。以辽宁省为例,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占8%;副高级职称教师占31%;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占61%。学历为博士的教师占5%;学历为硕士的教师占50%;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占45%。专业水平总体不高,教学经验不足,致使教学水平低、指导能力弱,从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刚毕业的辅导员来从事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另外,从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属性看,其支撑学科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但是高校具备这些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15%,这就使得教师边学习、边教学,无法达到专业化指导的效果。
3.教师队伍非职业化
我们从辽宁省的调查中发现,首先,这个职业的人员组成非常庞杂,专职教师仅占17%,兼职教师占83%,队伍不稳定,且全省各高校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不是按照职业规划教育需求设置岗位;其次,职业发展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制度,各学校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4.教师队伍非专业化
比如,辽宁省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教师,其中职业心理辅导教师尤为缺乏。从专业背景的调查发现,具备职业发展教育学科所涉及专业背景的教师非常少,心理学占7%,人力资源管理学占6%。非专业化的状态是目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影响因素,实现职业发展教育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的不仅仅是培训,而且还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文化,以及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5.就业创业培训明显不足
从总体上看,辽宁省接受过职业发展教育方面培训的教师仅占队伍总人数的20%。从目前状况看,与实现队伍专业化目标差距甚远,实现专业化的道路非常漫长,亟需建立培训制度,形成培训机制,切实需要几年时间,使辽宁省内高校专兼职职业发展教师队伍都能接受普遍的培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打造一批专家。
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多年积累的经验,对推进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1.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首先,重视就业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进口”,还要管学生的“出口”,要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如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单位的。而我们的有些学校认为,学生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学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发挥,则无从知晓了。所以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缩小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其次,加大投入,重点抓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从人力、物力、场地,特别是经费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促进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比如,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内处于中心地位,一般由一名副校长直接负责。这样重要的地位使得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洛杉矶加州大学毕业指导中心每年经费高达150万美元,宽裕的经费保证了指导中心的正常运作和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加拿大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很高,如咨询师要求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而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指导教师或管理员也要求具有人文科学背景的硕士学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目前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但这还远远不够。高校应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如日本的职涯规划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包括价值观、兴趣和已具备的能力(技能)和能力倾向(潜力),并传授提升自我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自己,提高关于自我和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通过传授特定职业知识,包括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信息等,帮助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和更好地思考,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特定职业的理解。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主题培训,培育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技巧、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等。如,英国普通中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发展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个人在能力、兴趣、个人需要和价值方面的差异,评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增强职业机会意识——学校要向学生介绍他们可能的职业选择范围,以及获得职业的途径;发展决策技能——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做出职业决策的能力,引导他们评论性地评价和分析职业信息,意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后果;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独立地走向社会,顺利地从事职业和适应职业生活。
3.建立全员、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建立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进行咨询、组织模拟面试等;充分利用人才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英国还在法令中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企业等各类组织要和学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给学生们提供参观和就地实习,熟悉各专业、职业和工种的机会,以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程推进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面对所有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高校要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如韩国组织开发《韩国终身职业发展国家标准》,该标准贯穿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普遍开展职业教育,大体是1/3的职业教育和2/3的普通教育,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职业指导。韩国大学普遍设有就业信息中心、职业指导咨询中心等职业指导机构,分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予职业支援。针对一、二年级学生,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以及与职业咨询师接触,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希望的就职方向、想发展的专业技能
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促使其考虑4年大学生活如何度过。针对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基本就职支援包括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各领域咨询师、父母教育与支援协会会员等召开各种演讲会、研讨会和对策讲座、就职咨询说明会等。行业就职支援包括提供有关企业动向研讨会、校友恳谈会、演讲会、就职模拟试验等。并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专项指导,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职业办公室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走向职场。
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就业信息不能局限于地区之间,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就业指导机构还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对外交流工作不应仅局限于内地,还应拓展到海外。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关键点
一是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把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科研机构等组织,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各类人员齐抓共管,共同发挥作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讨活动。
二是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将优秀企业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融入到教科书中,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
三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强、素质高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一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在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知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四是实施教师队伍培训计划,推进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以辽宁省高校为例,在这方面的工作推进举措主要为:第一,确定培训对象的层次,明确各层次对象的培训重点。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就业部门、二级学院(系)就业部门和辅导员,这三个层次是需要重点培训的对象。第二,建立制度化培训机制。建立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实名制数据库,并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按照层次要求,制定每年度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切实组织落实。力争用3-5年时间对全省职业发展教师进行普遍培训,专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第三,继续开展学历教育,打造专家队伍。依托有实力高校,比如东北大学,选定优势且与职业学科相关的专业,合作招收研究生。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制定培养方案。第四,加强交流,开拓视野,互通有无。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赴国(境)外进行研究和考察,参加短期访问和课程学习。重点考察国外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做法,学习和借鉴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推动就业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组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赴其他省市学习交流考察。
文/刘铸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近些年,相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明确目标和方向,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连自己的基本性格特点都不清楚,职业选择非常盲目,没有考虑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毕业的时候被动地被推入到就业大潮中。这就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及环境缺乏客观的分析及评价,造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前后矛盾,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十分清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认识比较模糊。
2.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教育组织,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还没有建立。从学生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而对于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学校专门机构的帮助,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需要专业教师的辅导。而目前,授课老师仍停留在一般的就业指导层面,许多学校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及职业发展服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茫然。在大学生一批一批地上演“错位就业”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服务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市场的增长,国内为个人职业进行规划的专业职业规划师逐渐产生。据了解,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一个职业规划师面对3000人,而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仅有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但我国需要就业的人数达一亿多人。也就是说:我国一个职业指导师最少要面对15万人。这个数字说明我国的职业指导师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表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在实际中得到专业化职业指导的学生寥寥无几。这说明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环节还很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而大部分高校将职业发展教育仅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按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发展职业生涯教育。
2.教学人员内部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教学人员匹配程度有待提高。以辽宁省为例,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占8%;副高级职称教师占31%;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占61%。学历为博士的教师占5%;学历为硕士的教师占50%;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占45%。专业水平总体不高,教学经验不足,致使教学水平低、指导能力弱,从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刚毕业的辅导员来从事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另外,从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属性看,其支撑学科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但是高校具备这些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15%,这就使得教师边学习、边教学,无法达到专业化指导的效果。
3.教师队伍非职业化
我们从辽宁省的调查中发现,首先,这个职业的人员组成非常庞杂,专职教师仅占17%,兼职教师占83%,队伍不稳定,且全省各高校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不是按照职业规划教育需求设置岗位;其次,职业发展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制度,各学校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4.教师队伍非专业化
比如,辽宁省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教师,其中职业心理辅导教师尤为缺乏。从专业背景的调查发现,具备职业发展教育学科所涉及专业背景的教师非常少,心理学占7%,人力资源管理学占6%。非专业化的状态是目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影响因素,实现职业发展教育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的不仅仅是培训,而且还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文化,以及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5.就业创业培训明显不足
从总体上看,辽宁省接受过职业发展教育方面培训的教师仅占队伍总人数的20%。从目前状况看,与实现队伍专业化目标差距甚远,实现专业化的道路非常漫长,亟需建立培训制度,形成培训机制,切实需要几年时间,使辽宁省内高校专兼职职业发展教师队伍都能接受普遍的培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打造一批专家。
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多年积累的经验,对推进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1.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首先,重视就业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进口”,还要管学生的“出口”,要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如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单位的。而我们的有些学校认为,学生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学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发挥,则无从知晓了。所以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缩小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其次,加大投入,重点抓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从人力、物力、场地,特别是经费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促进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比如,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内处于中心地位,一般由一名副校长直接负责。这样重要的地位使得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洛杉矶加州大学毕业指导中心每年经费高达150万美元,宽裕的经费保证了指导中心的正常运作和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加拿大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很高,如咨询师要求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而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指导教师或管理员也要求具有人文科学背景的硕士学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目前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但这还远远不够。高校应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如日本的职涯规划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包括价值观、兴趣和已具备的能力(技能)和能力倾向(潜力),并传授提升自我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自己,提高关于自我和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通过传授特定职业知识,包括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信息等,帮助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和更好地思考,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特定职业的理解。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主题培训,培育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技巧、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等。如,英国普通中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发展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个人在能力、兴趣、个人需要和价值方面的差异,评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增强职业机会意识——学校要向学生介绍他们可能的职业选择范围,以及获得职业的途径;发展决策技能——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做出职业决策的能力,引导他们评论性地评价和分析职业信息,意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后果;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独立地走向社会,顺利地从事职业和适应职业生活。
3.建立全员、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建立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进行咨询、组织模拟面试等;充分利用人才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英国还在法令中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企业等各类组织要和学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给学生们提供参观和就地实习,熟悉各专业、职业和工种的机会,以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程推进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面对所有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高校要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如韩国组织开发《韩国终身职业发展国家标准》,该标准贯穿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普遍开展职业教育,大体是1/3的职业教育和2/3的普通教育,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职业指导。韩国大学普遍设有就业信息中心、职业指导咨询中心等职业指导机构,分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予职业支援。针对一、二年级学生,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以及与职业咨询师接触,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希望的就职方向、想发展的专业技能
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促使其考虑4年大学生活如何度过。针对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基本就职支援包括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各领域咨询师、父母教育与支援协会会员等召开各种演讲会、研讨会和对策讲座、就职咨询说明会等。行业就职支援包括提供有关企业动向研讨会、校友恳谈会、演讲会、就职模拟试验等。并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专项指导,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职业办公室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走向职场。
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就业信息不能局限于地区之间,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就业指导机构还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对外交流工作不应仅局限于内地,还应拓展到海外。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关键点
一是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把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科研机构等组织,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各类人员齐抓共管,共同发挥作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讨活动。
二是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将优秀企业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融入到教科书中,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
三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强、素质高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一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在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知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四是实施教师队伍培训计划,推进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以辽宁省高校为例,在这方面的工作推进举措主要为:第一,确定培训对象的层次,明确各层次对象的培训重点。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就业部门、二级学院(系)就业部门和辅导员,这三个层次是需要重点培训的对象。第二,建立制度化培训机制。建立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实名制数据库,并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按照层次要求,制定每年度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切实组织落实。力争用3-5年时间对全省职业发展教师进行普遍培训,专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第三,继续开展学历教育,打造专家队伍。依托有实力高校,比如东北大学,选定优势且与职业学科相关的专业,合作招收研究生。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制定培养方案。第四,加强交流,开拓视野,互通有无。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赴国(境)外进行研究和考察,参加短期访问和课程学习。重点考察国外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做法,学习和借鉴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推动就业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组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赴其他省市学习交流考察。
文/刘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