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别人而不求被理解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理解,奢侈品,顾客,职场
  • 发布时间:2011-10-13 10:08
  ●别人不理解而自己不怨恨,是君子的一个特征

  ●善解人意也是君子的一个特征

  ●被理解是奢侈品

  ●理解别人的两个最简单方法是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

  ●职场的善解人意主要是理解顾客、上级和下属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朋友打电话让你去他家或他指定的饭店,他总是强调他的家或那个饭店怎么怎么好找,就在哪个大地方附近,到了哪左拐一下,右拐一下就到了。如果说了一遍你还没听明白,他就说你笨,好像你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那么容易找的一个地方你都找不到。其实,这就是对方不理解别人而要求别人理解自己,按孔子的君子标准,这种人就不是君子。他就没有想一想:他的家或他熟悉的饭店,他出来进去走过多少次,别人怎么可能像他一样熟悉呢?

  孔子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自己不生气的人是君子,《论语》开篇第一章三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楚地表达这个意思,第一篇最后一章把他的这个思想进一步表述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第十六》)。孔子这段话表明他认为理解别人而不求被人理解的人是君子。如果你想做一个职场君子,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做到没做到这两点。

  我们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遇到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不怨恨人家?这是不求被理解的问题。被理解是一种特殊的奢侈品,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对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是奢侈品。说被理解在任何时代都是奢侈品,就是说它的奢侈品特性不随时代进步而改变,不像一般的奢侈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就可能变成生活必需品了。比如,手机20年前是奢侈品,现在就是生活必需品。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人说:“理解万岁”,这两句话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说它对任何人都是奢侈品,是指面对被理解这种奢侈品,无论你的官有多大,钱有多少,名气有多大,都是难以消费到的。一般的奢侈品,无论多么昂贵,只要人类能把它生产出来或者有人能够提供,就一定有人能够消费得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被理解这个奢侈品面前,人人平等。其实,在对被理解这种奢侈品的消费上,普通人甚至比达官显贵和其他各界精英更容易消费到。因为高端人士的心思更不为人所了解,“高处不胜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谁知道康熙会传位给胤禛?谁能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把钱都捐了?谁能理解佩雷尔曼为什么拒绝菲尔兹奖?普通人想法也普通,反而更容易被理解。面对被理解这种奢侈品,应有的态度是,消费不起就不应该

  表现出过高的消费欲望,否则就是件很尴尬的事。面对被理解这种奢侈品,如果想要表现出君子风度就应该像孔子说的那样:“人不知,而不愠”。因为别人不理解你是正常的,谁也不是你肚子里的“虫”。如果你幸运,得到一个比一般的朋友更理解你的人,你就应该像消费了奢侈品那样,偷着乐吧!

  下面我们在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理解别人,或者说善解人意?我看有两种最简单的方法:一种是将心比心。自己的心思自己是最清楚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遇到好东西,好事情,你想要时,可能别人也想要,而且想要的急切心理一点不比你差,这时,自己要拿时,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合适;反之,遇到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事,自己想躲,别人也想躲,想躲的心理也和你一模一样,这时,要不要躲,就要考虑妥当了。不能见利就上,见害就躲。《礼记·曲礼上》中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说的正是这层意思。理解别人的第二种简单方法是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立场变了,一切都会跟着变的。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多数时候会得出正好相反的结论。比如,任何一个买方,都会千方百计地压低价格,而卖方会百计千方地提高价格,换位思考一下,就会促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把一笔生意做成。如果非要固执己见,做成生意的机会就要小得多了。

  从理论上说,君子对任何人都应有最大限度的理解,但这有点太浪费君子的理解力了,君子的理解力也是有价值的稀缺资源,不能随意使用,我认为职场君子主要应该理解好三类人:顾客、上级和下属。

  顾客是职场君子首先要理解的人群。市场经济越发展越凸显顾客至上理念,不理解顾客最后肯定是在竞争中失败。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这本书用近1/5的篇幅表述过这个观点,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做医生要理解患者,做老师要理解学生,做卖方要理解买方……怎么才算理解顾客呢?小时听过一个故事,讲一个裁缝遇到老年人中状元时,把后背留宽敞些,因为他可能常年苦读累得有点驼背了;遇到年轻的中状元时,把前面留宽敞些,因为他可能年轻气盛,走路挺胸昂头,这就是理解顾客。有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年轻时卖米,他能想到先把顾客桶里剩下的米倒出来,把米桶擦干净后,再把新米倒进去,最后把剩下的一点陈米放在最上面,这也是理解顾客的好例子。在职场上理解上级也是重要的,一般来说,上级比下级高明,知道的信息多、资历深、有经验,要好好地理解上级的言行,上级考虑的是全局的事情,下级考虑的是局部的事情,对上级的话有时真要“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何况还有“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说法呢!最后,职场中第三个要理解的是下属。一般地说,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有下属了,领导好下属的前提就是要理解下属,知道每个下属的特殊能力和性格,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地安排下属,而不是非要改他或她的毛病。心理学认为,改变人的毛病是极其困难的。

  文/杨兆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