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企工作的功夫与实力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日企,工作,功夫,实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3 10:09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很多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外国雇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条件之一就是让他们到日本的总公司工作,而中国的大学生最受青睐。这和我们对日本企业的普遍了解颇有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日本大学生都很难跻身其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日本公司雇佣外国留日学生后,大多会将其派回到母国工作,总公司内还是以日本员工为主。而这则新闻中却特意强调,这些日本公司在录用外国大学毕业生时,主动要求他们去日本的总公司工作。从长远来看,这种聘用趋势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到日本国内大学毕业生的“饭碗”。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笔者在日企工作多年后自然会对这样的消息比较关注,这里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语言能力是第一关
一般来讲,日本企业的招聘流程非常烦琐,想进入日企工作比较困难。简历被选中的人会被通知参加笔试考试和面试,考试的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也有各种心理测验,企业也通过这些手段全面掌握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个人思维方式。
和其他欧美外企一样,日本企业对求职者的外语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起码要拿到日本语能力1级或2级证书,或者是商务日语BJT的资格证。中国学生向来就是考证的高手,所以拿到一张资格证书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真正能达到会话能力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一旦被录取,还要重新参加公司组织的日语口语强化学习。
笔者认识一位朋友,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在他毕业之前就被某日本企业选中拟派往日本的总公司工作,因为个人专业能力突出,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尽管他已经拿到了日本语能力的1级证书,但公司还是安排他在国内参加了3个月的日语口语强化班。当然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日本公司的环境,他学习很努力,短短3个月的时间,他的日语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公司的要求,这才被正式聘用派往日本。
快速融入组织
进入日本企业以后就要尽快地适应那里的环境,学会与同事沟通,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之中。快速融入日本企业的组织文化,便成了对新人的第二项考验。
通常,进入日企之后普遍会有一次集中培训,由专人讲解公司的发展史、企业的理念及规章制度,介绍公司的组成。这是新人对公司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如果进入的是商贸公司,就要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掌握客户资料及需求;如果是服务行业,就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要求;如果是产品制造业,就要对制造的产品全面了解,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开发。
就说我这位朋友吧,他作为新人进入公司以后成长很快,他努力地钻研机械知识,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跟前辈积极沟通,虚心求教,业余时间还查找各种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没用多久他就成为一名工程师。在与同事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很快就适应了日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
中国大学生为何受青睐
●改善企业风气。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普遍是论资排辈,先进入公司的员工无论是在待遇上还是在升职方面都具有优先权。这使得企业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意识,后辈往往会有“无论干的多好也没有机会”的想法,长久下去公司就失去了活力,死气沉沉。聘用外国毕业生便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风气,形成良性竞争。
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个公司任职,自然会形成竞争,而日本本国的员工则更不想被比下去,所以这也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斗志。在众多外国毕业生当中,中国的学生又最具吃苦精神,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就更想有所作为,所以一旦能够进入公司,他们必会发挥自己所有的才智,以求在公司站稳脚跟,这就间接对日本本国的员工形成了“挑战”,并且在公司内部也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状态,这种局面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坏事。
●降低成本。笔者认为,日企直接雇佣大学生派往日本本土工作,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人工开支。
“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经济遭到重创,日本各类产业损失巨大。为了迅速恢复到震前水平,日本公司很有可能采一切合法手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这其中,雇佣外籍劳动者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虽然雇佣形式目前尚不清楚,但按照日本本土公司的通常做法,很可能是通过国内的对外劳务派遣机构,以“研修生”的名义将雇佣的大学生派驻到日本公司。
早在1990年,日本就以法务省法令的形式创立了“研修制度”。日本入境管理局将“研修”定义为“为日本政府或民间机构接收的以学习技术、技能和知识为目的的活动”。此前,我国对日劳务合作的主要形式都是派日研修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研修生约有19万人,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对日研修制度被视为一个双赢的制度:一方面,它满足了日本中小企业面临泡沫经济后产生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日本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促进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很多机会。
但是,在日本“研修生”却和日本本土劳动者在薪酬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极大差距。比如,在日本,“研修生”不属于“劳动者”,其工作只视为企业内学习,因此,不适用日本国的劳动法、税法、劳动者事故补偿保险等与劳动者有关的法律,一旦出现权利受损和劳动纠纷,也就无法得到有关法律的调整和保护。再比如,研修生的收入称为研修津贴而非工资,一般低于日本国的最低工资标准(2010年7月1日起按最低工资标准)。研修生经法务省批准可转为技能实习生,转为实习生后才被视为劳动者,最长的实习期为2年,期满后必须回国。如此操作,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日企为何吸引人
●职业素养更加规范。日本企业的优点众所周知:工作稳定不轻易裁员、收入较高、工作态度严谨等等。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进入职场,没有经验,更容易接受日本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并且形成惯性思维。日本公司里认真严谨的工作风格,更会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新人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因为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认识了解又都是从零开始,所以更容易和大家组成一个团队,从而进行团队协作,并通过协作达到相互了解、加深认识的目的。
●收入丰厚开拓眼界。现在国内毕业生的就业可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新生毕业,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名牌院校出来的学生眼光更高,他们看不上小公司,一心向往外企和大公司,工资待遇上也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的就业首选地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一般到中国招聘的日本企业,在日本本国也具有一定规模,几乎相当于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国企,一旦入职,就会比较稳定。而且日本企业普遍有自己的公司理念和经营方针,有更加系统的工作流程,在上岗就业之前,公司会组织员工学习,这对刚刚毕业、没有半点经验的学生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掌握了这样一套工作流程,不但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也会成为日后跳槽的砝码。同时,日本企业的工资比中国国内要高,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在日本的月薪大约是二十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这跟中国国内月薪二三千元相比,的确是相当诱人。所以一旦有可以出国工作的机会,中国的毕业生也是很想把握的。日本企业到中国招聘,无疑是给中国的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且他们可以走出国门,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掌握一门语言和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日本本土资源有限,若想增强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占有份额,就势必要扩招人才,从国外聘用大学毕业生便是其增强实力的手段之一,只要对知识的拥有者稍加培训,他们就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从长远来看,现在投入一些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一些国外的毕业生,今后收获的可能是成倍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公司对国外毕业生的青睐很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
文/童瞳
……
语言能力是第一关
一般来讲,日本企业的招聘流程非常烦琐,想进入日企工作比较困难。简历被选中的人会被通知参加笔试考试和面试,考试的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也有各种心理测验,企业也通过这些手段全面掌握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个人思维方式。
和其他欧美外企一样,日本企业对求职者的外语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起码要拿到日本语能力1级或2级证书,或者是商务日语BJT的资格证。中国学生向来就是考证的高手,所以拿到一张资格证书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真正能达到会话能力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一旦被录取,还要重新参加公司组织的日语口语强化学习。
笔者认识一位朋友,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在他毕业之前就被某日本企业选中拟派往日本的总公司工作,因为个人专业能力突出,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尽管他已经拿到了日本语能力的1级证书,但公司还是安排他在国内参加了3个月的日语口语强化班。当然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日本公司的环境,他学习很努力,短短3个月的时间,他的日语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公司的要求,这才被正式聘用派往日本。
快速融入组织
进入日本企业以后就要尽快地适应那里的环境,学会与同事沟通,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之中。快速融入日本企业的组织文化,便成了对新人的第二项考验。
通常,进入日企之后普遍会有一次集中培训,由专人讲解公司的发展史、企业的理念及规章制度,介绍公司的组成。这是新人对公司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如果进入的是商贸公司,就要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掌握客户资料及需求;如果是服务行业,就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要求;如果是产品制造业,就要对制造的产品全面了解,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开发。
就说我这位朋友吧,他作为新人进入公司以后成长很快,他努力地钻研机械知识,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跟前辈积极沟通,虚心求教,业余时间还查找各种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没用多久他就成为一名工程师。在与同事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很快就适应了日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
中国大学生为何受青睐
●改善企业风气。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普遍是论资排辈,先进入公司的员工无论是在待遇上还是在升职方面都具有优先权。这使得企业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意识,后辈往往会有“无论干的多好也没有机会”的想法,长久下去公司就失去了活力,死气沉沉。聘用外国毕业生便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风气,形成良性竞争。
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个公司任职,自然会形成竞争,而日本本国的员工则更不想被比下去,所以这也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斗志。在众多外国毕业生当中,中国的学生又最具吃苦精神,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就更想有所作为,所以一旦能够进入公司,他们必会发挥自己所有的才智,以求在公司站稳脚跟,这就间接对日本本国的员工形成了“挑战”,并且在公司内部也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状态,这种局面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坏事。
●降低成本。笔者认为,日企直接雇佣大学生派往日本本土工作,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人工开支。
“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经济遭到重创,日本各类产业损失巨大。为了迅速恢复到震前水平,日本公司很有可能采一切合法手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这其中,雇佣外籍劳动者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虽然雇佣形式目前尚不清楚,但按照日本本土公司的通常做法,很可能是通过国内的对外劳务派遣机构,以“研修生”的名义将雇佣的大学生派驻到日本公司。
早在1990年,日本就以法务省法令的形式创立了“研修制度”。日本入境管理局将“研修”定义为“为日本政府或民间机构接收的以学习技术、技能和知识为目的的活动”。此前,我国对日劳务合作的主要形式都是派日研修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研修生约有19万人,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对日研修制度被视为一个双赢的制度:一方面,它满足了日本中小企业面临泡沫经济后产生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日本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促进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很多机会。
但是,在日本“研修生”却和日本本土劳动者在薪酬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极大差距。比如,在日本,“研修生”不属于“劳动者”,其工作只视为企业内学习,因此,不适用日本国的劳动法、税法、劳动者事故补偿保险等与劳动者有关的法律,一旦出现权利受损和劳动纠纷,也就无法得到有关法律的调整和保护。再比如,研修生的收入称为研修津贴而非工资,一般低于日本国的最低工资标准(2010年7月1日起按最低工资标准)。研修生经法务省批准可转为技能实习生,转为实习生后才被视为劳动者,最长的实习期为2年,期满后必须回国。如此操作,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日企为何吸引人
●职业素养更加规范。日本企业的优点众所周知:工作稳定不轻易裁员、收入较高、工作态度严谨等等。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进入职场,没有经验,更容易接受日本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并且形成惯性思维。日本公司里认真严谨的工作风格,更会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新人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因为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认识了解又都是从零开始,所以更容易和大家组成一个团队,从而进行团队协作,并通过协作达到相互了解、加深认识的目的。
●收入丰厚开拓眼界。现在国内毕业生的就业可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新生毕业,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名牌院校出来的学生眼光更高,他们看不上小公司,一心向往外企和大公司,工资待遇上也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的就业首选地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一般到中国招聘的日本企业,在日本本国也具有一定规模,几乎相当于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国企,一旦入职,就会比较稳定。而且日本企业普遍有自己的公司理念和经营方针,有更加系统的工作流程,在上岗就业之前,公司会组织员工学习,这对刚刚毕业、没有半点经验的学生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掌握了这样一套工作流程,不但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也会成为日后跳槽的砝码。同时,日本企业的工资比中国国内要高,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在日本的月薪大约是二十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这跟中国国内月薪二三千元相比,的确是相当诱人。所以一旦有可以出国工作的机会,中国的毕业生也是很想把握的。日本企业到中国招聘,无疑是给中国的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且他们可以走出国门,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掌握一门语言和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日本本土资源有限,若想增强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占有份额,就势必要扩招人才,从国外聘用大学毕业生便是其增强实力的手段之一,只要对知识的拥有者稍加培训,他们就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从长远来看,现在投入一些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一些国外的毕业生,今后收获的可能是成倍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公司对国外毕业生的青睐很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
文/童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