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需算“风险账”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养老金入市,通胀
  • 发布时间:2012-02-29 10:42
  2011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会议上表示,2011年我国地方社保基金,大概有2万亿的余额,但都分散在各省,他建议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金”)应该及早入市。时隔五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也呼吁养老金入市,并称“第一保值增值,第二增加资本市场的机构对基金的鼓励”。如果此前养老金入市的传闻出自坊间,无非是券商们的“忽悠”,不足为信。现在,“养老金入市”出自两个“掌门人”之口,如果有朝一日真的要把养老金拿去炒股,这可就危险了。

  养老“蓄水池”

  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一般采用“现收现付”制度,有的辅以个人养老账户。“现收现付”是指工作的一代人所缴养老保险金并不是为自己今后养老储存,而是马上转给现在退休的一代人。

  中国养老保险设有两个账户,即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以北京为例,个人所缴养老保险金是工资总额的8%,这部分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为职工缴的养老保险金为工资总额的20%,这笔钱要进入统筹账户。按目前的规定,个人账户要到达工资总额的11%,其余3%的缺口由所在企业补足,这样在统筹账户中还剩下工资总额的17%。

  如果“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想做到收支平衡,就必须首先掌握全社会每月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是多少,再确定应该收取多少。但在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天都有退休人员,也有新增的失业人员,很难精确计算收支数额,达到收支平衡。所以,必须存有一部分机动资金,也就是养老金,用于弥补收不抵支时养老金的支付。

  现在,很多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就更需要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让养老保险金收大于支,使其产生盈余,再把每月的盈余打入养老金积累起来,以备将来之需。可见,养老金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在用水量小的时段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水量大的时段,就用储存的水弥补供水不足。

  养老金实现社会再分配

  个人退休后所领到的养老金总额不一定是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因为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它具有社会共济性。也就是说,大家把养老保险金放进一个“盘子”里进行统筹,这也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渠道。

  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设有最低养老金,不管过去缴没缴社保,也不管缴纳多少,法国所有老人都会享受到这笔养老金。根据2011年的标准,单身老人最低养老金每年为8907.34欧元,每对老年夫妇每年为14181.30欧元。并且规定养老金不得超过工资上限

  (2012年为3031欧元)的50%,如果退休人员尚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每个孩子另加5%左右。德国也规定了养老金最高不超过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英国所有老人不论在职时工资高低,也不管是否缴纳过或缴纳过多少国民保险,都会领取到相同的基本养老金。根据2010年的标准,英国单身老人基本养老金为每周97.65英镑,每对老年夫妇为每周156.15英镑。

  从以上各发达国家的实例可以看出,职工在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应由政府统一使用,按照全民生活所需设定基本养老金数额,一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可以资助别人,将来领取养老金时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资助,通过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再分配渠道实现社会公平。但是在我国,养老金的社会再分配作用却发挥得并不理想,由于我国养老保险采用的是“多缴多得”的政策,并没有设置领取养老金的上限,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国企高管退休后享受“天价养老金”的情况。可见,我们养老保险制度还亟需改革。

  养老金入市风险极大

  人们常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股指炒得再高,都不能计入当年的GDP。炒股就像是一场“赌博游戏”,有人赚必有人赔,赢家赚的钱正好是输家赔的钱。

  中国股市尚不成熟,内幕交易、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即使是发展成熟的美国股市,也无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行情。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阿西特曾预测道琼斯指数3-5年内会攀升到36000点。而实际情况是,2002年10月道琼斯指数跌到7286点,直到2011年6月13日,道琼斯指数也才升到11952点,与其预测的结果相去甚远。

  美国道琼斯指数2001年12月19日为10070点,2011年12月19日为11891点,十年间股指仅增长了18%,平均每年增长1.68%,远远低于银行利率,如果在把股票交易成本计算进去,“炒股”铁定是要亏本的。

  假如中国股市未来十年的表现和美国过去十年一样,即上证指数增长18%,2011年12月19日为2218点,到2021年12月19日则为2617点。假如现在把2万亿的养老金投入股市,一年交易12次,每次的交易成本为0.5%,12次的总成本就是6%,而股指仅增长1.68%,每年亏损4.32%,现在的2万亿元到2021年还剩下12860亿元,赔了36%。如果把2万亿元放在银行,按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3.5%计算,那十年后连本带息就是28212亿元,增加了41%。

  以美国的“养老储蓄计划”(又称“401k计划”)为例,该计划由美国企业雇员自愿参加,不属于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储蓄计划”可用于证券投资,类似于个人理财产品。2008年,“养老储蓄计划”亏损近2万亿美元。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为AA+后,平均每个“养老储蓄计划”账户亏损1.2万美元。可见,将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风险极高、损失巨大,最终埋单的还得是最普通的劳动者。

  在目前条件下,将养老金存放在银行或购买国债是最安全的管理模式,虽然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说不上一定能保值,但至少不会发生大面积的账面损失。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禁止养老金入市。美国规定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只允许购买政府债券,不得进行任何其他投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是预算外费用,政府安排预算时,不得打该基金的主意。1997年,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也曾明文禁止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关系到百姓未来生计。应该站在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养老金,管理好这笔钱,在确保其安全的前提下使其增值,绝不能把它投入风险巨大的股市。

  政府补贴有失公允

  中国的养老保险形势并不乐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联合国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社会。可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今后的养老负担或将越来越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城镇基本养老金总支出10555亿元,年末养老金累计结存15365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全国养老金尚有盈余(剔除财政补贴),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很有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事实上,在部分地区,“入不敷出”已经显现。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如果剔除1900多亿元的财政补贴,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14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金已经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元。全国目前积累的养老金赢余,很可能会在未来被逐渐消耗。对于政府财政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养老金的做法,笔者认为欠妥。因为中国的养老保险并未覆盖所有劳动者,一部分农民和私营企业的职工尚无养老保险,政府财政向养老金注资,这就牺牲了养老保险系统外的人的利益,而养老保险体制外的人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让低收入者掏钱给较高收入者养老,显然有失公允。

  养老金管理安全第一

  “老有所养”是最基本的人权保障,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基本养老保险之所以要由政府管理,是因为个人很难准确判断自己未来的经济状况,如果将来经济状况恶化,而又没有足够的储蓄,生活势必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把居民的养老问题纳入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没有其他收入,养老金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把养老金视为“养命钱”一点都不夸张。如果养老金出了问题,就意味着将来的退休人员有可能领不到养老金,因此,养老金管理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位。

  也许有人会说,养老金的管理为什么不尝试商业保险的方式呢?这是因为商业行为支付养老金的总额要取决于参保人的寿命,寿命越长,对保险公司越不利,而预期寿命的信息对参保人和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对称的。这样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即保险公司把养老保险卖给最有风险的人,而这些人是保险公司最不愿意接受的客户。高风险的客户比例过大,会使保险公司无利可图,甚至会赔本、倒闭。因此养老基金通过市场化管理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商业保险只能作为公民对法定社会保险的一种补充。那些失去生活保障,又没有能力购买商业保险做补充的老人,政府必须给予适当的救济。所以,基本养老保险不能商业化,必须由政府主导。

  养老金增值出路何在

  很多发达国家始终把养老金管理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只允许将其存入银行或购买政府债券,防止股票等投资造成基金损失;还有一些国家允许从养老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资股市,但风险确实很大。

  例如,加拿大2008财年投资股市的养老金损失了34.41亿加元,如果加上股票投资管理成本,共损失36.82亿加元,而这期间购买的各种债券收益20.08亿加元,实业投资收益13.23亿加元。加拿大2009财年的养老金投资损失更大,净损失236亿加元,主要是由投资股票损失造成的。相比之下,加拿大这几年投资债券的收益率一直在4%左右,过去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均在2%左右,可见投资债券的收益要远高于通货膨胀率,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小。

  所以,要想让养老金不贬值,最安全的投资渠道就是存入银行或购买政府债券,同时要控制通货膨胀,并及时调整银行利率,确保银行存款利率高于CPI涨幅。如果不控制通货膨胀,任何形式的投资、再高的收益都会被“通胀”这张大嘴慢慢吃掉。

  文/刘植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