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再说“细”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海尔,职场
  • 发布时间:2012-02-29 11:2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张先生住在泰国曼谷一家酒店。清晨一开门,一位漂亮的泰国小姐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早,张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姓张?”

  “张先生,我们每一层当班小姐要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小姐应答道。

  张先生心中很高兴,乘电梯到了一楼,门一开,又一名小姐站在那儿,“早,张先生。”“啊,你也知道我姓张,你也背了入住客人的名字?”“张先生,上面打电话说你下来了。”原来她腰上挂着对讲机。

  这位小姐带张先生去吃早餐,餐厅的服务人员替他上菜也都叫他张先生。这时候上了一盘点心,点心的样子很奇怪。张先生问:“中间这个红红的是什么?”那小姐看了一下,后退一步告诉他红的是什么;张先生又问:“那么旁边这一圈黑黑的呢?”她上前看了一眼,又后退一步说那黑黑的是什么。原来这个后退一步是为了防止她的口水溅到菜里。

  张先生退房离开的时候,服务小姐替他刷卡后再把收据折好放在信封里,还给他的时候说:“谢谢你,张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再看到你。”张先生这才记起这是第六次入住这家酒店。

  三年后的一天,张先生收到一张那家酒店寄来的卡片:“尊敬的张先生,三年前的4月16日您离开以后,我们就没有再见到您,公司全体上下都想念得很,下次经过泰国时一定要来看看我们!”下面写的是“祝您生日快乐!”原来写信的那天是张先生的生日。

  这个故事还使我想起另一个事例:

  一家零售企业在对市场营销人员培训时,设计了一个小题目——拜访客户。从进门到出门,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包括:进门轻敲门、自我介绍、递名片、坐下、客户倒水、谈话结束道别、坐过的椅子摆正、将喝水纸杯带走、轻轻带上门、结束。从参加培训的30个人中挑选10个人测试,居然只有一个人做到标准。

  为何只有一人达到规定的标准?原因可能有很多,“忽略细微之处”则是共性。因为这些规定标准其实就是正确拜访客户的细化。而这又恰恰是构成一个合格零售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必备要素。

  很多“细微之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企业家看来,它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有时甚至决定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海尔总裁张瑞敏经常感叹:“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也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恰恰是在这些细节上放松了标准,导致中国制造业产品在整体水平上落后于日本。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想一蹴而就获得成功已经不现实。大事业往往都是由踏踏实实地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小事决定着我们的成败。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职场上的细微之处,小处映衬着大管理。

  文/王端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