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梦里花落知多少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员工离职,
  • 发布时间:2012-02-29 11:04
  张东进入公司三年来,凭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他对待新老员工真诚热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是公认的“好人”、“能人”,也是老板认为的忠诚度高、稳定性好的人才。然而,最近他突然提出离职,让经理很“伤心”,有关他离职的话题都成为了大家聊天不能触碰的“雷区”……

  试想,如果公司一台价值2000元的打印机突然不见了,一定会展开调查。但是,如果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离职了,则可能不会采取什么大的行动。当下即将进入员工跳槽的活跃期,如果员工流失严重,人才之花不能长久绽放,企业还能走多远?

  企业之痛

  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掌握着企业的信息资源,一旦离职,轻则给企业带来人员置换的成本,重则给企业造成致命的创伤。尽管公司可以采取竞业禁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员工加盟竞争对手公司;但越是重要的员工,其专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转换行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如果遇到竞争对手打“擦边球”或者愿意为“挖墙脚”埋单,情况更是难堪。同时,企业关键岗位的员工,往往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密切相关,掌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如果他们离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内部人员置换和外部人才供给很难予以替代,更不要说他们长期累积的经验和技巧无法传承,企业将因此痛失竞争资本。

  员工之伤

  无论是离职还是在职的员工,大都会感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去无情,调侃自己只是打工仔——“打个工、混口饭”。面对热火朝天的入职培训,难免有些员工会慨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其实,拥有高离职率的公司,即便是还在职的员工、表现稳定的员工,也可能会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他们被一种悲凉的文化氛围环绕着,对工作很难“自动自发、尽心尽力”。就连人力资源经理,也不得不感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挖角”、“跳槽”渐成“时髦”,当人力成为谋取老板私利的资源和工具,“人本管理”难道只是虚假的口号,留在组织的只是一个忠诚度不高和绩效平平的员工队伍?

  管理之失

  优质员工的流失,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管理者来讲,都是一种不能言说、无法排遣的痛。事实上,有些公司虽然已经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优秀员工,却又不去深思他们为什么离开,或者即使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也是宁愿一边感慨人才难招、人才难留,一边对员工的离职原因“自欺欺人”。这样的公司一方面忙着招聘,一方面忙着办理离职手续,很少有耐心、有精力去倾听、去思索来自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认知,或者即便思考了,也没有去调整,无形之中员工离职带来的经验损失、忠诚损失、品牌损失只能年复一年地递增。员工主动离职,是企业在人才角逐场上的失败,也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失利,堪称管理之殇。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人才,甚至冷淡了人心,那些堪称楷模、兢兢业业的员工,那些管理者心目中的“稳定者”,往往是管理者认为的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当他们偏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递交辞呈时,让管理者们瞠目结舌、诧异万分。面对无预警离职,管理者往往把原因归结为“员工个人原因、员工家庭原因”,或者“不可抵抗的外力”,甚至归结为“员工有毛病、员工因心理问题无法继续工作”。等到年底总结的时候,才发现员工主动离职率让管理者很难堪,于是统计人员七删八改、把离职数字进行二次加工,以“该数字是合理的”或“该数字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也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措辞应付,孰不知早已“此地无银三百两”。

  当然,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人员流动,合理的人员流动不仅有利于组织健康发展,也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必须看到,企业需要保持清醒,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事实上,管理者对离职员工、离职率的关注,不在于行业平均离职率是多少,也不在于员工是因为猎头挖角还是因为个人有困难,而是在于从管理的视角怎么看待。离职分析的本质不在于从员工身上寻找原因,而在于从组织与管理层面寻找原因,为组织改善提供方法。

  让人才绽放:组织须从自身找原因

  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例如员工不喜欢企业的管理风格、文化氛围,员工对重复性的工作产生倦怠,与直线经理或同事出现矛盾、个人情感或家庭发生变故等;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例如企业薪酬福利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机制缺失等。而对于人力资源经理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现状,预防员工流失。

  ●薪资福利。薪资问题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一大主因;缺乏员工权利意识则是导致员工反感、最终积重难返的要因。尤其是出现优质员工离职,究竟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挖角,还是公司薪资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公司薪资水平缺乏竞争性,还是公司缺乏个性化的福利设计。离职员工去了哪里,对方的哪些优势吸引了员工加盟?这都是需要管理者关注的。

  ●职业发展。新生代员工创新意识较强,激情、上进,关注提升,注重发展,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不再局限于薪资福利,有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更多的是因为职业发展问题、晋升空间问题而离职。而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专业性越强的员工,也越容易因为职业发展问题离职。因此,为员工搭建无障碍发展通道,十分重要。

  ●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限于口号,“以人为本”更是常常沦为空话。无怪乎有人戏言“甜言蜜语在天上飞,鞭子大棒在地上打”,文化与现实呈现“两个极端”。那么,员工离职是因为文化排斥,还是因为价值观冲突,是因为员工对组织氛围的反感,还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僵硬,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去反思和改善。

  ●管理问题。现在是团队合作的年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认知。比如魅力型管理者可以带领团队一起向前,压力型管理者则可能引起员工反感。不仅仅是管理者,组织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忠诚度。

  作为企业领导者,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当面对员工离职时,一定要用一双慧眼,把这些纷扰复杂的原因分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经离职的员工也许不能挽回,但是,从组织角度出发,抱着“三省吾身”的态度,组织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稳健,人才之花方可能在这样的组织中长久绽放。

  文/姬芬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