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养老”非彼“401K 养老”

  近期,广东省1000亿养老保险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不少人将其解读为“中式401K”正式拉开序幕。但是此“养老金”与“401K”有着巨大差异。

  我们现在谈的养老金入市,是什么性质的资金?主要是指公共养老金储备,即社保中的养老保险。目前差不多有2万亿,分散在各省。这笔钱的“看管人”是地方政府。另一种“养老金”,主要是企业年金,即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终身封闭积累”,不会被政府调剂,也不会被他人借用,目前仅有3000亿规模。这笔钱的“看管人”是企业或个人。所以,说到底,我们现在讨论的“养老金入市”,是一项政府决策。亏了,会有政府来“兜底”———谁看管谁负责,并且只有“整体”概念,而没有“个人”概念。只有后一种“养老金”,才会直接涉及到个人养老账户金额的多寡。

  真正能够为股市不断注入活水的“养老金”,不是社保中的养老保险,而是企业年金。这才是证监会力推的“中式401K”。

  按照“美式401K”来看,目前美国社保养老金积累仅占10%,而企业年金积累则占据近90%的比例(见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年金的投资领域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而社保养老金则主要是储蓄、国债。因此,当前语境下的“养老金入市”对于股市资金面实质改善而言只是沧海一粟。只有发展壮大企业年金,“中式401K”才能为股市引来长期活水。而目前企业年金区区3000亿规模,显然不解近渴。证监会力推“中式401K”,意图长远,重在建制。对股市预期而言,“养老金入市”噱头重于实质。

  养老金入市真正的问题症结在于,“没有试点,经验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备”,一旦大面积铺开的话或存在“漏洞百出”风险。

  “股市风险太大”会不会是养老金入市的阻力?来自社保的养老金只是一种底线保障或最低保障,从投资角度,属于风险偏好非常低的资金。作为“直接看管人”,地方政府需要为投资盈亏负责。从多样化投资角度,股市可以投但投资比例一定不会多,主要投资领域还是无风险或低风险固定收益品种。

  换句话说,当前语境下的“养老金入市”和“社保入市”没有太大分别,只是“直接看管人”有所差异———后者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看管。社保入市这么多年了,“股市风险太大”了吗?养老金入市的“跑道”依然是公募基金公司,和社保没有本质差别。所以,不存在“该不该入市”的问题。养老金入市的真正风险在哪里?“补漏”心切。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历史。不过,公共养老金储备已超2万亿元。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作为“直接看管人”的地方政府,倘若财政收支跟不上,那么,养老金支付压力会很大。在养老金制度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缺钱补漏”导致投资风险偏好提升的系统风险很容易在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形下突然爆发。

  以上海为例,2010年社保资金缺口已过百亿。目前上海的赡养比为1。5∶1,即每3个在职的上海职工赡养2个退休人员。而根据上海计生委在有关上海人口课题中进行的预测,在维持现行户籍政策和退休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上海的赡养系数将急剧上升至70%,而至2050年,将高达90。1%,即接近于一个在职工作人员抚养一个老人。财政“兜底”能撑多久?卖地、国资证券化、发展企业年金,都是解决方案。不过,倘若监管制度有漏洞,为了短期内减轻资金缺口压力,不排除地方政府暗自提高投资风险偏好,将更多资金投入高风险弹性收益品种的可能性。这才是养老金入市的潜在风险。

  程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