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享”到“共赢”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分享,共赢,职场
  • 发布时间:2012-05-31 17:12

  这是一个发生在韩国家庭里的故事:

  这个家里有父母及三个儿子。有一天,远方的亲戚给他们送来了两筐苹果,其中一筐刚刚成熟,还可以存放一段时间,另一筐已经完全熟透,如果不马上吃掉就会腐烂变质。父亲把三个孩子叫过来问:“你们说,应该选择怎样的吃法不浪费呢?”

  大儿子说:“当然是先吃熟透了的,这些苹果是放不过三天的。”父亲摇了摇头说:“等我们吃完这些苹果后,另外那一筐苹果也要开始腐烂了,这样一来我们不是始终没有吃到新鲜的苹果吗?”

  二儿子想了想说:“那就应该先吃那筐刚刚成熟的苹果,先拣好的吃。”父亲反问说:“如果这样吃,那筐熟透了的苹果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他接着把目光转向小儿子,“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小儿子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说:“我建议把这些苹果混合在一起,然后分给周围的邻居,让他们帮助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苹果。”父亲听了笑着说:“对。这可是一个好办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若干年后,这个选择了“分享”的孩子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他的名字叫潘基文。

  故事所阐述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分享。与在中国家喻户晓、传诵千百年的“孔融让梨”颇有相似之处。在同属东方思想文化的体系中,人们的素质教育基本是以忠孝节义为基本内容,倡导的是对国家要忠诚,对父母要孝敬,对自己要自律谦虚、诚实守信,对他人要仁爱谦让,并认为这些都是做人的“童子功”,应该在“学龄前”就完成。而这种“分享”理念,就是倡导人们的互敬互爱,倡导社会的和谐,这正是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中的内在元素。

  把这种“分享”的理念引进到商场和职场中,叫做“共赢”。有人常常把商场比作战场,把职场比作沙场。这从某种形式上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商场与战场、职场与沙场的本质上却截然不同。战场上是你死我活,沙场上是你输我赢,而商场和职场却完全可以做到共存和共赢。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越是兴盛发达的产业,越是如日中天的企业,越是包容性强的企业,成功机率就越高,得到的回报和收获就越多。即使有的企业被兼并,被收买,但这个企业也绝不是单纯的死掉,而是转换了一种生存方式,它的企业品牌、技术、管理甚至企业文化都会以一种新的方式传承和延续下去。

  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更应懂得分享和共赢的道理。今天的职场,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独往独来的时代,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获得某种成功,必须要依靠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小胜凭智,大赢靠德”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接受,聪明的企业家会通过企业发展愿景的引导来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聪明的员工,也会清楚与团队合作的互补和兼容对自己成功与发展的决定意义。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懂得给予的人才能获得回报。”今天,你把自己富余的“苹果”无偿给了他人,而明天就可能获得别人送来你急需的“香蕉”。不懂得分享的人,无法在团队中同舟共济;不知道回报的人,也无法在职场中寻求立足。分享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素质,它源于对组织的忠诚和使命,因此才会有大局观和全局观;还源于自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此才会有利他心。分享——分出去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有精神价值,在得到利益回报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和快乐,这就是共赢的内涵。

  许多企业在全力构建企业文化,都十分强调这种团队精神,比如有的企业就有意识地组织员工参加一些拓展训练,倡导大家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精诚合作,同时共同感受成功,共同分享快乐。

  李嘉诚先生在写给他亲手创建的长江商学院的寄语中写道: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坚持和珍惜的信念:

  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要的承担。”

  这该是对“分享”与“共赢”的最好诠释。

  文/葛江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