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叩别历史大底

  又到了年中盘点的时候。对上半年行情做一个总结,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中长期底部的“左半边”。那么,潜台词就是———中长期底部的“右半边”将在下半年构筑。这是一个大形态的描述。

  股市形成中长期底部,需要等待两个关键性要素“落位”———一是通胀可控的正利率环境;二是流动性水平回归正常化。我不愿泛谈经济趋势、货币政策等等,是因为宏观经济趋势、货币政策趋势与股市趋势不存在直接关联性,或存在逻辑关联但不存在(可量化的)线性关联。这一点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佐证。我认为,当两个条件都出现后,股市中长期底部就进入构筑尾声。眼下,正利率环境刚刚出现,流动性正在向正常化回归。这两个条件的运行进度与股市中长期底部“左半边”的判断相吻合。

  最乐观的判断,假如我们可以在三季度末确认上述两个条件,那么四季度出现跨年上涨完全有可能。倘若这样一个巨型底部构筑完成,按照历史经验来看,第一波上升抵达3000点之上是大概率事件。幸运的话,这个时间点或发生在明年一季度。最悲观的判断,通胀失控抑或货币再收缩,那么这一中长期底部的构筑时间将延后一到两个季度。

  年初至今,我一直秉承一个中期观点:我们已经告别熊市。2400点之下都是“低风险”区域,任何一次有力度的回档都是需要倍加珍惜的“吸筹”机会。基于历史数据所总结的周期规律,2132点是一个比肩“998、1664”的历史低点,因为它产生的时间点符合时间周期推算。越是重要的中期拐点,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过去半年来,市场所表现出的特征、宏观经济产生的变化、政策导向发生的微调,都在朝着构建股市中长期底部的方向演变。这更加强化了我把握中期趋势的信心。

  正利率环境出现:股市盘底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负利率环境“有利于”投资———因为钱放在银行里面会自我贬值,所以负利率环境会造成存款搬家,为了跑赢CPI,资金会涌入投资市场追逐高收益的风险资产。这个教科书式的说法对不对?逻辑上是通的,现实中也发生了,但这不是事实的全部。用一张图表就可以说明全部事实。

  正负利率环境切换对于资金预期的影响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利率环境形成,通常是CPI持续回落至低位,通胀消除有利股市向好预期。当今社会,出现持续通缩概率非常小,一旦通缩出现,流动性释放力度必然加大。因此,CPI位于低位甚至处于负数的时段,往往成为股市低点。简单来说,正利率环境,要么通胀压力缓解,有利股市投资人的经济预期向好;要么短暂通缩出现,有利股市投资人的流动性预期上升,所以股市通常在这一阶段开始攀升。当然,除非出现长期通缩,股市影响将是负面的。不过,在现代社会,非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下,长期通缩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第二阶段:正利率向负利率切换,通常是CPI出现上行,通胀预期开始凸显。股市通常在这一阶段出现快速上升,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流动资金支撑,容易形成股市阶段性高点。

  第三阶段:负利率环境形成,通常是CPI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以及滞胀风险令股市预期向坏。持续通胀,是所有货币当局的难题。一旦通胀持续,流动性收缩力度必然加大。因此,CPI位于高位,往往压制股市。所以股市通常在这一阶段以下跌趋势为主。

  第四阶段:负利率向正利率切换,通常是CPI出现下行,通胀压力开始缓解。这个时候人们还会担心通胀反复,经济下行压力等负面预期会令投资人难以改观趋势预期。不过,流动性扩张预期开始萌生。所以股市通常在这一阶段盘底。

  图1中,2004年至今出现了两次正利率环境。一次发生在2005年(998点),另一场发生在2009年(1664点)。现在呢?我们已经进入正利率环境。2132点是不是历史低点?即便不是,也不会相差太远,只要正利率环境被确认。更重要的是,正利率环境与股市中长期底部的相关性。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四阶段,而下半年我们将进入第一阶段。5月份,三年来的首次降息、CPI滑落至3.2%,预示着正利率环境已经开始。按照我们的量化估算,下半年CPI将会维持在3%以下,下行空间已经打开。按照第四阶段与第一阶段的特征,整体来看,股市将会出现筑底、盘升的趋势形态。

  从研究角度而言,我用正负利率环境与股市中长期趋势相关性研究,“取代”了通胀、经济、股市三者的定性研究。我认为这是“化繁为简”的做法。毕竟,要在每一个时点对于通胀形势、宏调节奏、经济趋势、企业盈利都做出准确评估与展望是一件万难之事。

  宏观流动性周期已经转暖

  资金为水,流动性对于股市的影响简单、直接且有效。难点在于从哪一个角度去评估流动性,趋势评估是否准确?与股市趋势相关,有两种层面的流动性评估———一是宏观流动性环境;二是市场内部流动性环境。前者把握的是周期性,后者把握的是短期波动。

  评估宏观流动性,市面上的方式方法很多。不过,在我看来,评估宏观流动性,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周期性”。简单来说,新增万亿信贷与新增7000万信贷对于股市影响难道是10:7吗?显然不是。股票市值2万亿与20万亿,当流动性正向周期来临时,20万亿的市场会难以推动吗?告诉大家,这种评估拍了脑袋,而且结论一定是错的。原因很简单,价格上升与下降,并非依靠量能大小,而是依靠预期一致性。这一点如果看不明白,换个时间我们再来探讨。宏观流动性环境与股市趋势的相关性可见图2。

  当我们只考虑“周期性”的吻合度,那么M1-M2是我所发现吻合度最高的宏观流动性指标。由图2可见,M1-M2的周期节奏与股市趋势节奏转换的吻合度相当高。简单来说,假如我们试图找到股市的中长期“顶、底”分布位置,那么M1-M2可以为我们进行确认与预期。十多年以来准确率接近100%,只是时间上偶尔会出现一个季度以内的稍许偏差。

  必须注意的是,1、这一量化方式与M1-M2的绝对值无关,意味着这一量化方式可以跨越宏观政策调控周期。2、这一量化方式与股市容量无关,意味着这一量化方式可以跨越股市扩容影响。3、这一量化方式与企业盈利无关,意味着ROE与股市趋势相关性,谁是鸡谁是蛋的逻辑线需要再思考。

  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图上的正弦波预示了M1-M2与股市趋势都按照同一固定周期在运行。外因能够改变的是幅度,但改变不了“时间所决定的方向”。

  目前,我们正处于正弦波的拐点位置,下半年将步入正向波动。依图所示,这意味着,M1-M2与股市趋势都将步入“正回归”的阶段。按照正弦波的周期来估算,“正回归”的时间周期是7-8个季度。换句话说,未来7-8个季度,宏观流动性将呈现不断回暖的趋势,这一环境有利股市上涨趋势的形成。这与过去两年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周期“跨越”了宏调周期和股市扩容影响。

  那么,这是不是简单意味着股市就会大涨呢?不是。当处于“正回归”阶段,宏观流动性环境将有利于股市上涨,至于股市能涨多少没有直接关联性。这正是前面我一直强调的“周期性”———“时间所决定的方向”是唯一要取的结论。市面有关M1-M2的研究很多,结论也多种多样。为什么研究同一要素能够给出不同结论呢?

  一、希望能够“一网打尽”,寻找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不难发现,M1-M2的波动周期与股市中长期周期吻合度高,但这不意味着,把M1、M2乃至货币政策趋势把握清楚了,就可以准确预测股市的周期、涨幅。

  如果我们不是从可以实证、已经实证的“周期性”入手,而是拍脑袋假设货币政策与股市趋势的某些因果关系,推导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错,是错在把货币政策简单当作“万金油”来使、来下结论,没有通过实证去检验结论的相关性。

  二、引入新变量,寄希望于扩大预测范围。有些研究者了解宏观流动性结论的局限性,他们试图引入更多变量来使得结论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导性。比如引入市场总市值做参数,或者PPI、CPI。这就回到了前文我所说的“陷阱”中,增加一种变量,相当于增加N种可能性。一套复杂的方法,试图评估(覆盖)更多种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算对”的概率是递减的。即便逻辑正确,但结果顶多“不错”,而非正确。

  股市流动性已经发出乐观信号

  宏观流动性环境与股市趋势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中长期趋势。有多长?未来7-8个季度。这符合宏观判断的周期范围。反过来,大家可以想一想,宏观研究能够“微观”到每个月、每个季度吗?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然是时间愈长,结论有效的概率越高。那么,目前宏观研究“微观化”的市场氛围,究竟能得出多少有意义的“微观”结论呢?其中有多少是市场化需求的“倒逼”所致?纯属吐糟,大家都是有思想的人,可以自己想。

  市场短中期趋势判断,我依赖的是自己研发的股市流动性监测模型———AP_Quantitative_Model的其中一个组件。

  2012年以来,大家普遍感受是,宏观流动性有所改善,股市流动性改善不明显,主要是政策预期在支撑。虽然“金改”一度让市场躁动,但过去两个月,似乎“金改”对于股市的影响已经成为过去时。有知名分析师认为,宏观流动性对于A股发生重大影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因如何如何……我不赞同他的这个观点。从我所设计的股市流动性监测系统来看,“任何时候”(接近五年时间)股市流动性水平都与股市趋势保持了较高吻合度,并不存在所谓“流动性与股市相关性减弱”的量化依据。所以呢,“流动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的定性判断,至少目前是根本不成立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前文我们已经很清晰的看到,目前我们正处于正弦波的拐点位置。这意味着,宏观流动性正在转头还没有发力,那么就更谈不上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根据过去两年内的因果关系去对未来两年做逻辑评估,很可能过几个月就被市场“证伪”。因为,过了正弦波的拐点,所有趋势都会“反”过来。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往往会把眼前所看到、所感觉的作为未来一段趋势的延续。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才发现,所有一切都是一个“圆”。

  股市内部流动性监测有没有最新结论呢?

  AP_Quantitative_Model结合其他组件得出的结论是,6月下旬或迎来一波流动性“脉冲”,按照历史规律评估时间跨度在1-2个月左右(见图3)。大家可以一同拭目以待。

  程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