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主品牌 汽车业繁荣泡沫终会破灭

  广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吴松最近向媒体表示,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保证,没有世界知名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利润严重外流的窘境,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隐痛。

  据相关调查分析,当前中国汽车业的现状是,跨国公司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了70%的利润。这表明中国最赚钱的汽车业利润外流程度触目惊心。更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这种巨额利润外流仍将持续20年,甚至更久。

  吴松认为,作为一个能不断融入新技术成果的产业,汽车产业对国家整体技术进步作用重大。更由于汽车业关联度高,上下延伸,可带动工、商、交通运输、金融等众多产业发展,2010年就向国家贡献了13%的税收和6.13%GDP。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快速下滑,以及人力成本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已呈现向更低阶梯国家转移趋势。此外,中国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出口是汽车产能释放的选择之一,合资外方绝不同意“中国制造”向其他市场出口与其产品竞争。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力量支撑,中国汽车产业虚假繁荣的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

  吴松引用美国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一句名言:“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说明技术在当今政治与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只有自主品牌才能真正与外资品牌在市场上争夺利润。自主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体现,美国人因有福特、通用而骄傲,日本有本田、丰田,德国有奔驰、宝马,中国汽车却没有一个世界级自主品牌,失落与挫折就不可避免。

  当年为了实现“高起点”,中国汽车偏执地只让合资企业发展,形成合资品牌“一股独大”的局面,如今合资企业占据中国汽车业80%以上的经济力量,自主品牌只能在市场夹缝中求生。

  2010年,工信部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的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要占到40%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上“急病乱投医”,支持发展合资自主,却不进行有效监管,使其“狸猫换太子”的骗术通行无阻,用已淘汰的老旧车型换标低价销售,对本土自主品牌造成强烈冲击,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为什么中国汽车业发展了近半个世纪,却没有能拿到台面上的创新技术?吴松认为,这是因为中国自主品牌创新文化落后所致。

  在20多年合资中,跨国公司给中国人设计的汽车文化,契合了中国官本位、爱面子思想,形成了“车子越大越气派,越贵越有身份”的汽车文化。奥迪品牌就因为被中国政府选中官方“公务用车”,而成为身份的标志,正是这种“官车效应”,才有了奥迪今日的辉煌。仅此,奥迪就应该给制定此项政策的中国官员颁发一吨重的大奖章。

  此外,各地政府因为看重合资企业给当地带来的就业与税收,给其各种优惠政策,中国的产业环境,非常有利于外资品牌发展,而不利于自主品牌成长。

  吴松说:“难以想象,一个不愿选用自己民族产品的民族会拥有未来”。印度总统坐的“大使”牌车,档次相当于中国的夏利。印度政府规定,各级官员必须使用国产汽车,包括总统和总理。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上任,立即宣布自己坐本土品牌轿车,全世界元首基本都使用自己国家品牌汽车。

  中国政府新近出台的公务车采购标准,使去年公务车采购基本冻结,今年同样未启动,因为文件仅仅是个“征求意见稿”,实施细则一直难产。2012年公务车采购量将达到73万辆,大家都在伺机而动,准备争抢两年积压下来的公务车采购预算。

  公务车采购除销量外,更重要的是示范作用。

  中国公务车销售一般占总体的10%到14%,由于政府用车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效应可放大到30%。

  自主品牌一直在努力改进,近两年自主品牌产品品质有了较大提升,有些自主品牌车已经具有相当的高度。吴松表示,中国自主品牌没有失去希望和梦想,中国汽车人一定要开创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传奇,产生世界级的伟大品牌,中国必须要有自主的汽车产业。

  程远,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汽车业资深媒体人,从事新闻工作36年,连续报道汽车行业24年,发表了大量有关经济政策研究、行业发展、企业成败的报道,是考察过中国汽车企业最多的记者,在中国新闻界以撰写深度报道见长。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