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死地而后生?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所以任何汽车公司都无法轻易放弃这一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日本汽车公司已经在中国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短期和长期,日本汽车公司在这一市场的战略判断和选择将尤为关键。

  由于中日双方之间政府高层的僵持与对立,导致民间的抵触情绪难以消饵,而且这种对立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存在。这种影响将比2010年的召回事件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短期冲击大得多。

  《汽车公社》通过当下地缘政治关系、大国博弈以及经济走向等外部因素、历史经验和教训等内部因素来进行剖析日本汽车公司此次事件之后的得失与走向。

  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因素的冲击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在三五个月之后逐渐平息,但暴力冲击日货事件已经对现有和潜在用户造成无法弥合的伤痛和阴影,就汽车行业而言,虽然日产、丰田和本田合资公司纷纷出台类似“客户零损失”的保障措施,但是很难消除消费者内心的疑惑和恐惧。所以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在华的市场份额将会跌到历史性的低位——不排除跌破15%的可能。

  经济和政治总是唇齿相依,从大方向看,中日两国之间贸易额在2011年接近3500亿美元,这一数字占日本对外贸易比例为20.6%,中方是日本第一大外贸伙伴;而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量7.6%,日方是中国第四大贸易国。

  日本财务省于10月22日早间发布的9月份贸易统计显示,日本对华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14.1%,这是日本对华出口连续第4个月出现下滑,也创下日本1979年以来最大的月度跌幅,在分数据中,其中重型设备等动力设备(下降48.7%)、汽车(下降44.5%)以及汽车零部件(下降17.5%)下降明显。预计四季度中日的政治冷战将导致日本GDP减少0.8%。

  问题是:此次中日双方的政治对抗,最终日本汽车公司在华的长期决策会有哪些巨变?由于中日双方长期以来的政治隔阂,辅以双方国民彼此之间的长期不认可,建交40年来,虽然一直维持政热经冷的脆弱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极为脆弱,容易被千变万化的中日、中美和日美关系所打破。

  为何是今年?事实上,世上万物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偶然”因素。在中日贸易博弈背后,美国的作用和政治主导下的经济变化因素尤为重要。对美国来说,无论二战之后的马歇尔协议还是今年以来的“重返亚洲”战略,美方一直在试图以维持微妙的“地缘政治均衡”模式来确保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今年以来,中日韩三方一直试图建立三国经济贸易联合体,其中核心内容是以强化三国的经济来往,弱化美元在三国贸易中的结算地位,东亚三国经济共同体雏形初显,此举势必弱化美国在三国中的经济主导权,也打破美国试图以区域平衡来保持亚太均衡的局面,所以,两年之前日本民主党执政之后从普天基地的搬迁到野田政府主导中日韩三方区域贸易联合体,削弱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力度。

  今年情况尤甚,日本分别在北方四岛、竹岛和钓鱼岛三个争议岛屿与俄罗斯、韩国和中国激化领土争端,这一方面是稚嫩的民主党野田政府长期在野执政经验不足,同样恰逢俄罗斯和其他两 国在换届的真空期内,政治的谈判空间有限、回旋余地小,所以无论日方还是其他三国都缺乏足够的政治耐心,石原慎太郎的购岛事件,成为引发中日双方惊涛骇浪冲突的蝴蝶效应始作俑者,也绝非偶然。

  但是,对于占据中日贸易总量接近1/4的汽车工业和每年多达300万辆的中国制造、日本品牌的汽车工业而言,将面临新的战略选择。

  历史与未来

  每有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不妨翻开历史去寻找一些可能的答案。

  从50年来的历史来看,当下日本汽车在中国陷入钓鱼岛纷争,远非日本汽车最糟糕的时候。70年代石油危机和80年代广场协议,日本汽车公司一度濒临破产威胁。

  回顾了日本汽车工业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在每次危机中,日本汽车企业总能巧妙地躲过危险,发现机遇,最终在行业整体复苏后实现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增长。

  在回忆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大危机,丰田汽车前任总裁丰田章一郎(丰田汽车现任总裁丰田章男父亲)回忆说,“那时候整个家族和员工都非常担心公司业务能否继续,但是每一次我们都在提醒自己,要坚韧,不要放弃。”

  事实上,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成为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为代表日本汽车公司全球崛起的契机,全球经典的本田思域和卡罗拉都诞生在那个惨淡的年代。

  1972年,在美国马斯基法案实施之后的第二年,本田宗一郎最得意的作品诞生,第一代思域成为第一款通过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环保法案的车型。随后,丰田汽车旗下的Corolla也成功入列,掀起日系汽车进攻美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次浪潮。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飙升到每桶34美元。这几乎让底特律陷入绝境,日本汽车更加变本加厉地向美国市场发起攻击。1980年日本汽车向美国出口小型汽车接近600万辆。

  从1970年到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是日本汽车工业的“黄金15年”。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日系汽车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日本由此取代美国,成为汽车超级大国。

  但是,随后1985年的广场协议改变了这个轨迹。底特律的回击从寒冷的密西根到温暖的加州Malibu海滩全面展开。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本汽车公司全球咄咄逼人的进攻步伐戛然而止。

  在政治插手之后,日本汽车的发展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剧烈的波动期。其间,日本经济萎靡,本土汽车销售集体陷入低迷,让日本汽车产业陷入困境。

  80年代的广场协议成为日本汽车90年代全面抗衡底特律的起点,1986年后纷纷诞生的雷克萨斯、讴歌和英菲尼迪从1990年之后成为挑战林肯、凯迪拉克的新力量。

  在国内各大汽车公司中,当下上海通用、南北大众、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牢牢占据中国车市第一集团。要知道,在2004年~2005年,这五家合资公司分别遭遇了市场份额快速下滑、新车销售不振、停产整顿等诸多风波,但正是这些企业,从2006年之后开始全面整顿、从企业战略到产品定位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因此造就了这五大合资公司今天的辉煌。

  相反,同样在那几年,广州本田如日中天,2006年含玉而生的广州丰田凯美瑞一车难求,加价神话、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的传奇故事口口相传,但是如今的两大合资公司市场排名早已在10名之外。市场策略不清、新品推出不力,成为当下广丰和广本之“危”。

  以史为镜,机遇似乎总是隐藏在危机中发酵——只要坚持并足够坚韧。所以,“危与机”虽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但却蕴含世间的规律与真理,自然也在影响着一切事物的进化与演变。所以,世上万事万物从来不会独立出现,任何视像都以相对存在。所以,消与长、得与失、危与机总是相生相随。

  一念沉沦,就会成为故纸堆里面的故事;一念奋起,将成为下一个商业传奇,他们会是哪一个?

  文:章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