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雄:让设计“落地”

  他们引领我们激发对时尚生活的无限创意,他们让我们体会到建筑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房子和冷冰冰的钢铁水泥,他们为我们构建美好生活的载体,他们努力回归建筑本质,让生活变得更艺术。

  想象着有一所大房子,阳光从透明的落地窗户照进地板上,里面住着你和你心爱的人,是不是觉得很温馨?拥有这样一个家,是许多人毕生的梦想。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我们手绘关于“家”的梦想,并把它变为现实,他们就是建筑设计师。有人告诉我说搞建筑设计类似于讲故事,从一张张建工施工图纸开始,一笔一线条的勾勒,到以建筑为骨架,对历史,对人文的研究,通过室内空间与户外、景观、灯光、标识结合起来的考量,所有的元素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沈汝雄就是这样一个讲故事的人。

  懂生活的建筑师

  也许,某一天你在漳州云霄的常山开发区看到一幢18层的建筑,浓郁的东南亚气息铺散开来,不觉间渗入心扉,相信你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建筑师是谁?对,你没有猜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汝雄。他并不如我们在杂志上看到的服装设计师那样新锐,也不如广告公司里的设计师那样“潮范足”,他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简单、朴实。从面相上看,整儿一个踏实老实型,“建筑设计师都差不多,整天和图纸、工地打交道,肯定潮不了。”

  与建筑设计结缘,可以说是因缘际会,也可以说是走了好运。2000年的盛夏,大学毕业的沈汝雄有幸进入了漳州市建筑设计院,在这里开启了建筑设计师梦想的第一把锁。“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很享受设计的过程,然后看着自己的idea一步一步落地,很满足。”设计本就属于创意性极强的领域,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在其位,谋其职”,还需要更多开放、广阔和前瞻性的视角,设计师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潮流的“敲门砖”,建筑设计也不例外。“有不少人认为,建筑设计就是抄一抄,套一套图纸,又有电脑辅助,很轻松的。”这种说法,曾一度让沈汝雄难以接受,只要听说一次就会辩护一次。而现在,已经在设计行业愈来愈成熟的他,不再为这种话语而困扰,“隔行如隔山,很正常。”

  建筑设计,和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诸如此类标榜“潮、酷”的时尚前端设计比起来,似乎更为中规中矩。建筑风格虽也分为地中海风格、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派别,但有一个宗旨却不会因为风格的转换而改变——房子是用来住人的,舒适性是最主要的。久经沙场的沈汝雄在自己的设计稿中,一直秉持着“舒适是王道”的理念。“要想让房子舒适,设计师必须要懂得生活。”在他的理解中,建筑师最基本的应该是“会生活的人”,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可能为别人创造出具有引领性的美好生活空间。

  对于汽车,沈汝雄或多或少也会带有设计师的挑剔眼光,加上个性使然,他对汽车的要求是节能且安全,其次是时尚的外观。

  汽车是移动的建筑

  有人把建筑比成诗,比成歌,因为它们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也有人说,建筑是一种冒险,优秀的建筑师会合理地利用空间及材料让故事内容更加丰满。我想,沈汝雄算得上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虽然我从未参演他的设计工作,但从与他的聊天中,我仿佛可以越过办公桌上那高高的一摞图纸看到一个认真的男人在灯光下伏案工作的身影。当一张张建筑施工图完美呈现并最终成为真实的建筑的时候,我想这便是对他最好的馈赠。

  沈汝雄告诉我说由于平时要常常在外跑,汽车成了他不可替代、形影不离的“朋友”。2007年,他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用24万买了一辆大众帕萨特。“我喜欢德国产品,包括德国建筑师,他们很注重产品的功能,他们主张形式尊从于功能。准确地讲是源于我喜欢德国人的态度和精神。”沈汝雄斩钉截铁地说,并表示了他并非真心不买自主品牌的帐,说到“大环境”,他略显无奈。“中国的建筑师不如欧美和日本,就像中国的汽车工程师也不如欧美和日本一样。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我们这些人不如国外人聪明,而是我们国内没有培养出色设计师的社会环境。就好比没有好的土壤就不可能长出好的庄稼。”早在20世纪早期,许多建筑师就对“时尚功能”与“现代工艺”兼备的汽车设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例如现代派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就曾给自己那辆迷你Voiture提出过一个激进的改造计划。当我问及他如何看待“汽车设计”?他不加掩饰地说:“其实我对汽车的了解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我不感兴趣。我对事物的追求一般有个‘简单’的原则,比如建筑、服饰,我不喜欢有太多的烦琐装饰。在我看来,汽车是移动的建筑,它和建筑一样都是供人们使用的一种‘空间’。所以建筑与汽车的设计都应是以人为本的,安全、舒适、经济、美观,应该是这两种设计的共性。对于汽车我一般注重它的动力系统和安全性能,至于很多五花八门的多余的高科技功能我一点都不在乎。汽车是用来代步的,这是它最本质的功能,就好像手机是用来通话的一样。”

  设计经验越来越娴熟的沈汝雄却希望自己在设计道路上是“娴熟并青涩着”,他希望自己很新鲜地过着每一天,在他看来只有不断面对新鲜的事物,才把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似乎,灵感已经成为设计师的生命支撑,建筑也好,汽车也罢,都需要“新鲜”。

  文:谢珊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