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年压垮华林证券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薛荣年,华林证券
  • 发布时间:2013-01-21 14:20

  “与国外许多市场IPO业务几近枯竭相比,国内市场在当前经济放缓的环境下仍有近千家企业谋求上市,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资本市场保持充足的信心。我们需要从市场制度体系方面疏通投融资需求之间的瓶颈。”2012年末,华林证券董事长薛荣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谈笑风生,信心满满。

  “薛总是有信心,不过我们今年的年终奖怕是没有指望了。”看着这份报道,去年春天从平安证券转投华林证券的一位员工苦笑道。

  此时,距离薛荣年空降华林证券担任董事长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让华林证券正在迎来史上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2012,薛荣年空降华林证券

  2012年2月,媒体报道,原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空降华林证券,出任公司董事长。自此,华林证券进入了薛荣年时代。

  资料显示,华林证券前身为江门证券,于1988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批准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03年2月经证监会批准同意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至80700万元,并更名为华林证券,深圳市立业集团入主成为华林证券第一大股东。

  华林证券作为一家区域性比较明显的小型券商,在证券行业中综合实力一般。在2010、2011年监管部门公布的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中,华林证券分别被评为C级和CC级。立业集团入主华林证券十年来,公司行业地位并没有太大改变。2009年,市场一度传闻国信证券有意收购华林证券,而时任华林证券董事长的段文清和时任总裁的李华强均系国信证券旧部。业界判断,这与立业集团有意出让华林证券股权有关。

  2011年,华林证券经历人事动荡。原董事长段文清、副总裁苏细强、总裁助理张冠宇等高管相继离职。来自国信证券系的高管基本淡出。自此,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的计划宣告搁浅。立业集团投资总监宋志江代替段文清成为华林证券新任董事长。

  不过,宋志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立业集团显然希望能够由一个证券界盛名显赫的“大佬”掌舵华林证券。

  据媒体报道,薛荣年起于草根,学历也不惊人。他出身农村,据说少时第一个目标是“到城里给别人捡拖鞋”,他走出农门,成为原铜陵财经专科学校85届毕业生。薛荣年早年曾就职安徽信托,2000年加盟平安证券,从投行部门经理做起,后任投行部总经理,2008年出任平安证券总经理。在他带领下,平安证券投行业务迅速崛起,IPO市场份额近几年一直名列前茅,投行业务收入成为平安证券最主要收入来源。

  2012年无疑是华林证券招兵买马、大举扩张的一年,其中大部分人马出自平安证券。整理媒体报道显示,在薛荣年空降华林证券之前,陆续有大量平安证券投行部保荐人携带各自项目加盟华林证券。原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兼投行事业部负责人曾年生拟出任华林证券总裁,除了平安系人马外,华林证券保荐人队伍中还包括少量来自国信证券和方正证券的保荐人。而经纪业务方面,原平安证券经纪业务部门负责人贺志华出任华林证券副总裁,主管经纪业务。不过,有业内人士称,贺志华并非属于跟随薛荣年跳槽,而是立业集团直接挖来的。此外,或许是出于完善企业战略规划的考虑,华林证券还从国泰基金挖来专门负责企业战略规划研究的柳士强博士负责研究公司发展战略。

  40个IPO项目陷入僵局,仅1家预披露

  薛荣年出任华林证券董事长后,市场预期,华林证券将在A股市场IPO领域大有建树。然而,2012年A股市场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低迷行情,IPO步伐大大放缓,并最终陷入停滞,这样的局面使得华林证券2012年并没有如预期在IPO市场中取得突破。

  根据Wind资讯统计,在已经披露IPO审核申报企业中,华林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共有40家,其中生态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已经中止审查,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在落实反馈意见中,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在初审中,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在辅导备案登记受理中,仅有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预披露。

  储备项目丰富原本是华林证券的优势。但如果IPO继续暂停下去,则这些项目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华林证券来说,压力正在凸显。

  误判形势,战略失误

  回头来看,华林证券2012年大举扩张投行业务显然存在战略失误。

  2012年,华林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的项目一共有15个,其中增发项目3个,募集资金48.3亿元,债券发行项目12个,融资108.5亿元,整体市场占有率为0.34%,较2011年0.57%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在首发、配股和可转债项目中,依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表2)。

  经纪业务方面,华林证券同样没有起色。数据显示,2012年华林证券在A股市场交易金额为2317.39亿元,市场占有率为0.371%,这两个数据较2011年3625.33亿元的交易金额以及0.433%的市场占有率均出现显著下降。

  事实上,2011年华林证券的经营状况已经在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华林证券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下滑20%;实现净利润约2000万元,同比下滑80%。华林证券内部员工称,2011年公司支付了大量保荐人“转会费”,实际利润在8000万左右。

  与华林证券经营性指标的下滑相对比,采取高薪挖人,大量扩张投行团队的做法导致华林证券2012年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证券业协会刚刚公布的2012年证券公司经营数据显示,114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29.30亿元,99家公司实现盈利。知情人士称,华林证券2012年盈利在6000万元左右,真实利润同比下降近三成。

  造成这一尴尬局面,误判形势是首要原因。2009年以来,国内IPO市场异常狂热,然而,多数中小券商难以分享这一盛宴。平安证券投行团队成为当时IPO市场中引人注目的一支队伍。项目多、市场占有率高让平安证券成为创业板、中小板快速扩容中的大赢家。不过,当时的平安模式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其保荐项目中也有不少因为各种瑕疵被否,甚至不乏造假企业。代表性的就是胜景山河事件,让平安证券声誉严重受损。这也正是平安集团对平安证券不满的其中一个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林证券一揽子招募平安投行团队,试图快速跻身国内一线投行阵营,本身就是一种投机式策略。

  平安甩“包袱”,立业被“忽悠”,薛荣年压垮华林?

  对于华林证券来说,庞大的保荐人团队成了烫手的山芋。相对于华林证券的窘境,投行人员流失严重的平安证券反而甩掉了一个包袱。近期,有媒体报道,尽管行业普遍降薪,平安证券却逆势加薪。

  华林证券控股股东立业集团其实也是中国平安的股东。截至2012年三季度,立业集团持有7882.91万股中国平安股权,位列公司第十大股东。而平安证券又是中国平安的子公司。对于立业集团而言,从平安证券挖墙脚的做法其实未必明智。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自从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计划搁浅后,立业集团决心重新打造华林证券,重金打造投行团队或许是被薛荣年模式所“忽悠”。当时媒体报道,薛荣年大举招揽平安证券旧部时,“据传其口号是‘不留下平安一片纸’,只要是平安证券的员工华林证券基本都接收,并许诺升职加薪。”

  立业集团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了薛荣年,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实的状况是薛荣年正在“压垮”华林证券。

  当前,如何消化800余家企业排队的新股发行“堰塞湖”,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难题。无论怎样,800余家企业中或许会有相当数量企业无法如期在A股上市。对于华林证券来说,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况且,华林证券的实力、品牌与平安证券存在较大差距,薛荣年想要简单照搬其在平安证券的模式,或许本身就是一条难以走通的道路。

  《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