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子模型是量化投资中运用最为普遍的量化模型,通过寻找各种指标(因子)与未来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因子模型对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价,再选择综合评分较高的若干股票构建投资组合,以期获得相对较高的超额收益。
多因子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股票投资价值的框架。在构建模型时,我们往往对因子指标的计算和检验、因子选取的方法、因子权重的配置倾注了大量精力。然而,模型的层次往往被忽视,这里的层次不是指从“择时模型——行业选择模型——选股模型”这样的层次关系,而是指更微观的,仅在选股模型上的层次。
大量的研究和多年的投资实践告诉我们,全市场统一模型的优点是评价标准统一,但至少在以下两个环节中,其暴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1)因子有效性的评价。检验一个因子是否有效需要非常严格的评价标准,而以全市场股票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标准的因子将会很少,同时因子的有效性也将打折扣。例如,从全市场来讲,公司的质量因子效果不太明显,而在成长股中质量因子是非常有效的。再如,从全市场来看,估值因子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在大小盘中估值因子的作用却有天壤之别,小盘股的估值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受到关注。(2)选股结果的投资效果。正是因为在不同种类股票中因子的效应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统一因子构成的单一模型选出的股票并没有反映股票之间的差别。
将全市场的股票进行分类,我们发现因子在不同类别股票中的效果有着很大差异:(1)盈利能力强和成长性好的股票中,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公司质量因子的效应大幅提升;而低盈利和低成长的股票反转效应更强。这说明,运营质量保证下的盈利和成长才是关键,而低盈利个股的市场交易特性更强。(2)大盘股中,盈利、质量、估值因子的效果提升明显,而成长因子效果与全市场效果基本一致,说明投资者在投资大盘股时,更关心盈利能否持续、运营是否平稳、估值是否合理,而对成长性的期望并不高。小盘股则不同,投资者更关心交易是否活跃、前期跌幅是否比较大,对是否盈利和估值高低并不太在意。(3)成交活跃的股票中,高盈利因子效果大幅提高;(4)上月涨幅较高的股票中,盈利和成长性好的股票将延续良好表现;(5)高估值的股票中,流通市值小的、流动性差的个股相对有更好表现。
因子在不同类别的股票中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市场是多层次的,因此,使用相同的因子和模型对其进行统一评估确实会遗漏一些市场信息,我们应该根据市场的多层次性构建多层次的量化多因子模型。首先,将每一只个股进行归类,使用所归类别中有效的因子进行评估,对于有些同时具备不同类别特征的股票,还应在相应类别中分别进行评估,再通过加权的方式统计该只个股的综合评分。之后再通过测试,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的量化多因子选股模型。这样一来,超额收益及稳定性比统一模型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也更加能够发掘市场中细微的投资机会。
(作者系大摩量化配置基金、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基金经理)
张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