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王静:云端有路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登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6 19:13
王静并不是第一个着迷登山的女企业家。但将登山和自己企业如此紧密联系的,王静是第一人。这个第一,远比那些登山第一的纪录更意味深长。
王静
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第一位登顶海拔8156米马纳斯鲁峰的中国女性
第一位登顶海拔8012米西夏邦马峰的中国业余登山女性
第一位从南坡登顶海拔8844米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内地女性
第一位登顶海拔8516米洛子峰的中国女性
第一位登顶海拔8051米布洛阿特峰峰的中国女性
第一位登顶7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中国女性
1993年,一口椒盐普通话的川妹子王静幼师没毕业,就到广西北海当了餐厅服务员。一个辞去铁道部设计院铁饭碗、到北海开了个小小印刷公司的大学生,爱上了这个脑门发亮的姑娘。大学生名叫盛发强,比王静大六岁。“恋爱的时候他不送花,送本子和笔,还在扉页上写英文格言。”多年后谈及这段往事,王静的头微微扬起,依稀间仍是那个对大学生无限仰慕的小丫头。
起于微
事实上,当时的两人,都像是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孩子。1994年底,一场新技术博览会在北海举行。月收入不过几百元的盛发强和王静,咬牙买了40元一张的门票,“就是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哪些精彩的新东西。”在博览会上,他们看中了一款折叠休闲帐篷。专业学习工程测量的盛发强和在农村长大的王静都有不少野外经验,对帐篷颇有好感。经过讨价还价,他们用5000元买下了折叠休闲帐篷的专利,出发去江苏泗阳学习了三个月,掌握了帐篷的工艺。王静亲手缝出了他们的第一顶帐篷,画了新品牌“天乐”的LOGO。
回到北海,盛发强解散了印刷公司,把积蓄10万元全部拿出,做了1000顶帐篷。他们到旅游景区北海银滩,租了个摊位,开卖帐篷。“最多的一天才卖了11顶,生意惨淡。有好心人指点我们:为什么不去南宁的文化用品展览会试试?我们赶紧带着产品连夜到了南宁。在展览会上,总共销了 10多万元,还获得了80多万元的订单。”
第二年,两人结婚,新婚小夫妻马不停蹄踏上了周游展销会的万里征程。“连续参加空交会、广交会、哈尔滨交易会、大连的交易会等等,我已经熟练到五秒钟拆装一个帐篷了。一做就做了2年多。”
1999年,盛发强和王静决心北上。“北海还是小地方,要想做大企业,还是要到北京这样广阔的舞台来。”
这个刚刚改名叫“探路者”的公司,尚在舞台的侧翼候场。
囊中羞涩的王静在香山脚下花4万元租了一个曾经养鸡,已经荒废的小院。小院无电无水,从主干道走进来,颠簸不平,还有恶犬几只,漫长的小路击溃了好几个主动上门的代理商的心理承受底线。夫妻俩和员工一起动手整饬小院,接水接电,粉刷墙壁,还在院里用水泥砌了乒乓球台。“厂房、库房、宿舍都在小院里,坐在梧桐树荫下,听头上一窝喜鹊叽叽喳喳,心情很安详。”
他们放弃了有点儿土气的“天乐”这个名字,注册的新公司叫“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当时工商系统里还没有户外用品行业。我们最初的LOGO还是我亲手画的,是一只挂着指南针的鞋子--为户外爱好者探路,也为我们自己探出一条新路来。”
探路者还是主打帐篷加工销售。最初他们选择了河北白沟一家工厂代工,虽然百般要求反复返工,出品的产品还是无法达到他们设想的品质。于是收回代工,自己开了生产线,制定了帐篷生产企业标准,后来这也成为了行业标准。帐篷事业的稳定发展,让他们将产品线逐渐延伸到背包、睡袋等露营装备上,提出“探路者是露营装备的专家”的口号。第二年的春天,探路者第一家直营店在北京北太平庄开业,由此拉开了在全国推广连锁专卖店的序幕。
2003年,非典让人们走出城市走向户外,性价比远高于国外产品的探路者帐篷一度脱销。有心与国际大牌较量高下的探路者,开始采用美国面料供应商GORE-TEX的技术,7月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欧洲户外用品展,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2004年2月,探路者搬到北京昌平宏福创业园,建成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生产、仓储中心。2005年,探路者通过ISO9001:2000质量国际标准认证;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XCR飞越徒步鞋TF3335荣获外观设计奖,乔戈里冲锋衣荣获畅销人气奖。2006年,探路者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特许生产商,市场份额占户外用品10%,坐上了国内户外品牌的头把交椅。2007年,探路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08年,探路者建起了中国户外用品业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当年设计的三项产品即荣获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工业设计大奖“红星奖”。产品系列迅速拓展,囊括露营装备、野外鞋服、专业登山器材。
“我还是会常常想起香山那个小院,那些梧桐树下打乒乓球的日子。那是探路者最初的印记,我很怀念它。”
上市,或许是每个企业的目标。探路者的上市之梦肇始于2007年。盛发强曾表示:“在2006年以后我们查询美国资料,发现美国的户外相关经济,达到了国民经济5%以上,这个是宏观的数字,我们说的户外用品指的是户外产业中的一个小分支,现在国内市场2008年的资料是36.5亿人民币,空间是非常大。”
上市梦的目标最初不过是中小板。机缘巧合,2009年,公司拿到发行批文,为十家首批过会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之一。2009年9月18日,探路者项目的创业板IPO发行上市申请,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
一家广开门店贩卖服饰类产品的、所有人皆能“看得懂”的公司登上了以创新技术、高成长为特征的创业板,最终还是要凭借成绩单平息质疑:2013年7月,“2012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中,探路者以“自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近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逐步形成框架”当选“2012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十佳管理团队(第一名)”并入选“2012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二十强前十强”。这是探路者连续第三年荣获“创业板上市公司十佳管理团队”、连续两年荣获“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二十强”。
在所有公开报道中,镁光灯下只见盛发强。王静在镜头外的黑暗中,抱着女儿们,恬淡旁观。
“我要去珠峰!”
彼时,王静的舞台已在巅峰之处。地理意义上的,绝对的,巅峰。
2007年年初,盛发强找王静谈心:“要不你从副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给外聘的经理人吧?公司里面家庭气氛淡下来,他们才好发挥啊。”对这个从夫妻店快速发展而来的“家族式企业”,职业经理人之路势在必行。王静同意了。
临近春节,王静跟盛发强商量:“春节期间有个去非洲的登山队,我可以参加吗?”
就这样,探路者成立以来从未休过假的王静,第一次休假,跟着登山家王勇峰去了乞力马扎罗山。伴随高原反应带来的剧烈头痛和疲惫,王静竟然第一个登上了这座非洲最高峰。半个小时后才有队友登顶,直接躺倒在雪地里。“我顿时觉得对自己充满了无穷的信心!”王静对王勇峰说:“我要跟你去珠峰!”王勇峰拍拍她肩膀:“这个,慢慢来吧。”王静笑言:“他当时一定觉得我不知天高地厚,特别二。”
2010年5月,王静登顶珠峰,成为第一位从南坡登顶的中国内地女性。另外,她还有一堆“第一”:第一位登顶海拔8156米马纳斯鲁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012米西夏邦马峰的中国业余登山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516米洛子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051米布洛阿特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7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中国女性。“但是登顶之后你就会发现,珠峰虽是世界的最高点,但它只是一座山,只不过比别的山更高而已。”
为什么要去登山?几乎所有人都会引用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名言:“因为山在那里。”王静则更愿意这样玄妙而虚无地回答:“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在这个从19岁就开始埋头创业的女性的生活中,登山无疑是其为数不多的爱好,但毫无疑问,无论初衷如何,这个爱好有着极其现实的考量。
王静并不是第一个着迷登山的企业家,或者女企业家。早在王静还是登山菜鸟时,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王秋杨已成为首位到达“地球三极”(南极点、北极点、最高点)的华人女性。
但将登山和自己企业如此紧密联系的,王静是第一人。这个第一,远比那些登山第一的纪录更意味深长。王静在公司领导产品技术研发,任何一次登山,都成为她亲身试用公司新产品的机会。作为产品技术指导,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可以转换太阳能的帐篷、超级保温水壶……随着王静成为登山大佬,探路者也逐步开发和推出了其顶级专业登山产品。而通过亲身“打入”登山界,探路者赞助了国内多家顶级专业登山者和登山队伍,取得了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品牌传播效果。企业家中登山最专业、登山家中生意最成功的王石登顶珠峰时,就穿着有着巨大LOGO的“探路者”。
王石是在攀登卓奥友的队伍中第一次见到王静的。“她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抵达营地,高山反应强烈,行走吃力缓慢。”登山经验丰富的王石判断,她登顶无望,还会拖累整个队伍的计划。“在顶峰,我惊讶地发现,队伍唯一的女性队员竟先我之前到达。说心里话,很惊讶,小王能随队伍一起登顶,而且是第一个登顶。顽强的女性!”2009年,王石成为“探路者”的形象代言人。对王石而言,收益多少显然不是考量是否代言的因素。
登山的经历强化了这个小女人的决断力。2012年12月,在审议投资DISCOVERY新品牌合资公司的董事会上,王静投出了公司上市以来首张反对票。最终,该议案以包括董事长盛发强在内的4票赞成获得通过。
王静说:“我现在仍认为投反对票非常正确,但并非是针对DISCOVERY品牌的进入,而是想做出一个审慎的姿态。探路者成长非常快,公司上下应该有所警觉,发展中要把基础打牢。”
“男女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有时候他冲锋,我要拉一下,或者我冲锋,他要拉一下。”2013年2月,盛发强和王静带着两个女儿去了乞力马扎罗山。在登山领域,一直被妻子仰慕的盛发强终于成了妻子的学生。因女儿无法适应高海拔,王静留在3700米的营地照顾孩子,盛发强独自成功登顶。“爸爸一个人登顶就代表全家。”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008年5月,一个电话,王静就抛夫弃女地跟着乘专机去了汶川。至今我都在猜想,以她扮演的母亲、妻子、女儿、企业家的多重角色,在飞往四川地震灾区的飞机上,被要求写遗嘱时,交代了哪些后事呢?”
在户外专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队员挪亚的眼里,王静永远是那个梳着两个粗粗的大辫子、穿着暴露身材的老土时装、用带一点点麻辣烫腔儿发出稀里哗啦笑声、假装威严地被两个宝贝女儿折磨得无处躲藏的--战友和兄弟。
这样的情谊缘于同生死的汶川大地震救援之旅。山岳救援队在震后第二日到达四川后连夜进入彭州市银厂沟。进入山区的公路全部被震毁,机动车根本无法进入,救援小组的任务是:在部队修建好山外直升机停机坪前,将深山中的伤亡、幸存人数和地质情况带出来,为军队救援作战提供更好的指导。在余震不断、泥石流随时发生的高危环境中,救援队积极开展搜救工作,直接营救被困山中的8人生还,另协助部队完成20余人的救援。
多年后,挪亚调侃:“如果没有王静愚蠢地在余震中那间随时可能倒塌的水厂里笨拙地搬出一箱矿泉水,我们的搜救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在龙门沟地震断裂带充满腐臭的帐篷里,队里选出最强的四名精英队员涉险上山营救村民。作为唯一的女性队员,王静被强迫留下待命,因为与队友可能的生离死别,初次参与救援的王静哭得像个小姑娘。五个月后,王静参与山岳救援队小五台驴友救援,作为“救援老兵”,她已经可以与队友CK在-20℃的漫漫长夜里,在悬崖之上,安静地等待天明。
至今,王静依然是山岳救援队唯一的女性搜救队员。“她是队里无可争议的虎妞!”
可她并不是只顾奔跑着向前冲的公益界女汉子。在王石的介绍下,王静代表探路者公司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们一起,投身环保事业。
“作为户外品牌生产商,更作为登山爱好者,自然的意义于我非同寻常。企业不仅仅要创造商业方面的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探路者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要多多努力。”
2011年10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发源地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月亮湖举行第四届换届选举大会。站在王石、冯仑、任志强、柳传志这样的商界大佬旁,王静自然是籍籍无名的小字辈。有人半撺掇半打趣:“王静,你也去竞选个职务呗!”
“去就去,多大事儿啊!”王静以《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的3分钟演讲高票当选协会监事会成员,只比监事长、阿拉善创始会员戴志康少一票。
与很多企业家只出钱不出人不同,王静是SEE具体项目的热情参与者。探路者赞助了SEE全体工作人员和众多SEE资助团队的服装装备,王静担任了“创绿家计划”项目资助顾问,发掘和培育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协助那些关心环境和家园、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们更为成功地度过创业阶段。对这个爱“掺和”的监事,SEE项目总监郭霞常常在办公室感叹:“太!给!力!了!”王静经常追问郭霞:“我做得太不够了太不够了--最近还有什么活动,能让我做点儿什么吗?”
“我想做的事情很多:把公司做成绿色办公室;把专业登山产品推广到世界;好好陪伴孩子们。--也许,还要继续登山?”这个平日素面的专业登山级企业家微笑着,淡扫蛾眉,一袭花裙,长发披肩。
文| 陈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