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没什么担心的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刘永行
  • 发布时间:2013-10-09 13:27

  我是刘“永行”

  《英才》:东方希望涉足的铝、水泥、PVC等,都是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的行业。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刘永行:我们既然做上这行,就要把它做透,不能见异思迁,看到什么好做什么,那样什么都抓不住。行情总是有好有坏的,低潮我渡过去了,机会来了之后,回报会很高。

  《英才》:现在铝业行情这么差,你完全不担心?

  刘永行: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市场一向是按照满足高峰时期需求来配置产能的,所以经济一下滑,肯定过剩。但停产损失很大,大家都熬着,直到支撑不下去才破产。现在几乎所有电解铝厂都巨额亏损,只有我们极少数铝厂还有盈利,这才是竞争力。

  《英才》:有没有错失过良机?

  刘永行:做企业一定要考虑长远。你不能在行业景气的时候去做决定,比如2007年一吨铝有8000块、甚至1万块钱利润,你要是在那时候做决定,一定会头脑发昏。所以,一定要在行业最不景气、最差的时候做的决策才是最明智的。

  《英才》:重庆的水泥项目因为新技术调整时间长,少赚了十个亿。对于类似的事情,你会觉得后悔吗?

  刘永行:不后悔,虽然暂时少赚一点,但我们的竞争力是可持续的。未来会收回来的。

  《英才》: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下,你觉得铝业要走出低谷需要多长时间?

  刘永行:我从来不看它走高,我希望它是常态,常态我就活得很好,这个利润我已经非常满足。你知道吗?现在对全世界铝业来说都属于最困难时期,我们铝的利润还超过2011年景气期世界平均利润率。

  《英才》:由于铝业行情低迷,现在有不少铝业公司觉得光做铝已经没有出路了,打算走多金属路线,比如中铝。你未来会不会也这样做?

  刘永行:也许几年之后吧,现在我有事情做,要集中精力把铝做好。做铝业,我有优势,人家不行不代表我不行,我是刘“永行”。

  把PX妖魔化了

  《英才》:当初进入重化工业,有没有考虑过做钢铁?

  刘永行:最开始想做的就是钢铁,但后来发现我们根本拿不到批文、进不去。

  《英才》:幸亏你没有进去。

  刘永行:当初真要做,我肯定会做得很好,不一定规模有多大,但肯定很有竞争力。

  《英才》: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重工业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

  刘永行:我不同意。虽然说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但工业化还要升级,还要更加环保。中国不像是日本,可以自己不生产了,去国外买。中国的7亿吨钢去哪里买?3000万吨电解铝去哪里买?这么大的量,就算有地方买,价格肯定也暴涨,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解决。这就注定中国重化工肯定还会发展。只不过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在合适的地方、寻找合适的资源组合、合适的技术、由合适的企业来做,而不是遍地开花。

  中国的重工业会有一个产业转移过程,从东部转移到西部。比如河南的400多吨电解铝必须转移到西部去,到新疆去。国家鼓励,这就是合理性地转移。

  《英才》:重庆的PTA项目停产,带来的损失大吗?

  刘永行:那个项目在今年1月停产检修,是为了迎接环保部验收,现在环评验收通过,已经重新开工了。其实PTA在2011年的时候非常赚钱,我们重庆的厂一个月就有1.6亿-2亿元的纯利润,但这个行业大起大落,现在大家都亏损了,一是因为经济下滑,产量过剩;二是中国人把PX妖魔化了,反对上PX项目,结果PX价格暴涨,反而让老外把这块上游资源的价格垄断、把钱赚走了。

  宁可慢一点

  《英才》:你很少做收购,为什么?

  刘永行:过去的设备一般都落后,产业链不配套,那些东西拿来做什么。欧美那边的资产质量其实很差,他们制造业很早就在往外转移,留下来的都是破破烂烂的。

  《英才》:那有没有考虑去海外收购资源?

  刘永行:现在的资源项目很多都是被炒作了好几手的,价格太高,要非常谨慎。去年力拓建议我去收加拿大的一个钾矿项目,我考虑之后放弃了。他们给出的价格是350美元一吨,当时市场价是480美元,听起来似乎很挣钱,但我预测这个价格肯定会下降,现在果然跌到了250美元,如果我收购了现在肯定亏损了。

  《英才》:搞重化工非常依赖资源。在国内,新疆、内蒙,各大企业都在跑马圈地,抢资源。你们资源好拿吗?

  刘永行:不好拿,你看我们在包头都10年了,交税可能都交近百亿了,但有些资源还没有到手,还在层层报批,我又不愿意去花钱公关,要是做点公关,可能早就拿下来了,但那是犯罪啊。我们不想害人害己,我宁可慢一点。

  《英才》:当年包头希铝规划的是到2008年100万吨产能,但现在还是88万吨?

  刘永行:是,现在还在等批文。其实我们一直都是磕磕绊绊的,政府需要发展经济的时候,叫我们抓紧时间做;一感觉过剩了,就让我们不要再建了。

  《英才》:现在的情况好点了吗?

  刘永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过实践检验,我们是全中国最好的铝厂,是样板,很多人来参观,政府就不会让我们随时停产了,还有奖励。所以我非常喜欢金融危机。(笑)

  《英才》:你在2002年决定做重化工之前,最担心什么?

  刘永行:担心自己不懂,不知道做不做得成,不确定。完全陌生的领域,要重新创业,风险很大。

  《英才》:那你现在最担心什么?

  刘永行:没有什么可担心的。2004年那么严的宏观调控都渡过了,现在还怕什么。我奉公守法、不行贿不受贿、企业做得好、对员工好,有什么可担心的?任何政府都希望有好的企业和好的企业家。

  基层小事

  上楼梯时,刘永行一定要紧紧抓住扶手;坐车,第一件事系安全带。他的司机甚至养成习惯:7人座的商务车,只要有一个人没有系好安全带,车子绝不会发动。

  在《英才》记者跟访的近12小时里,刘永行的手机一直开着,但却没有一个电话打进来。据说,下面的人很少主动打电话找他,“公司所有的问题,都按程序走,找部门经理就能解决,不用找我。”

  不出差的时候,刘永行一天给自己安排3个电话,主动找各片区、各分公司的总经理谈,“重工业这块,一个星期所有的总经理、总裁都能谈一遍。”

  出差在各个工厂调研时,数学系出身的刘永行,对生产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了如指掌,随着他不断地提问,工厂负责人在旁边拿着计算器飞快地按着,而刘永行完全不需要,他可以很快心算出结果,没有人能糊弄他。

  一队人在工厂走着,他会突然停下来,弯腰捡起地上的一个烟头。

  在车间里,他发现一台机器上挂着的检修牌,显示应该检修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立刻质问工作人员:怎么还没修?为什么拖这么久?

  出了厂门,他又回头叮嘱道:大门口洒下来的煤灰粉要扫起来,运回去烧掉。

  ……

  “大事”不用汇报,“小事”却管得这么细,不是很奇怪吗?

  刘永行反问道:“什么叫大事?什么叫小事?100万的投资看起来大,但却是一次性的;一个生产指标的数字看起来小,但改进了就是永久的,就能提升竞争力。”

  在刘永行看来,中国人从来不缺战略,缺的是战术、细节上的东西。战略的确很重要,但它是长期的,企业的战略定下来之后,应该至少10年不变,剩下来的事情就是战术上的了。如果一家企业整天都在做宏观、做战略,但细节还那么差,它肯定不会是一个好企业,“中国人随意性太强,所以我们要跟这个弱点做斗争,要把混沌和随意性转变成优势,就是灵活、创新。”

  “你想想我们的企业跟世界500强的差距在哪里?就是人家所有细节都做得很好。怎么去节约一吨水、一度电?怎么去减少一个劳动力消耗?当你所有的细节都合适,就成就了一个战略。不然不管什么战略都是空的、是虚的、是唬人的、骗自己的。”

  刘永行的管理原则是:注重细节,但并不事事亲力亲为。东方希望旗下共有156家公司,其中有一半,刘永行一次也没有去过。

  这些子公司在财务上独立,日常运作中所有的问题,以工厂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几乎都有权决定,刘永行并不过问,只有超过100万元的投资才需要他亲自签字--有意思的是,在去年刘相宇主管集团财务工作之前,这个数字是1000万。

  “我在财务上有时候粗糙一点,他比我更细致。”提起唯一的儿子,刘永行笑容满面。他甚至还主动给记者展示手机里孙子的照片,这时候的“老刘”,与任何一个慈爱的祖父没有两样。

  在东方希望的总部上海,刘永行至今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他和老伴的住所是多年前用儿子名义买的一套房,而刘相宇一家则在外租房住。

  或许,有足够安全感的人,不需要靠房子来支撑。刘永行很认同这个观点:“我的安全感的确非常强,行得端坐得正,没有什么太怕的东西。”

  当了30年企业家,刘永行还是不善于“搞关系”,他笑称,擅长社会活动的四弟刘永好做的是“上层建筑”,而自己是做“最基层的”:“你让我去参加一个宴会,我就发毛、就难受,互相敬酒、说场面话这些事情,我不会做,也做不好。”

  因此,他宁愿放弃一些机会、宁愿老老实实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笨事”:“我只想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的事情,不想做那些需要幕后公关的事情。”

  有人说:在中国的政商关系中,企业在其中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

  不过,刘永行对此看法乐观:“当然,做企业,良好的社会关系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基础是你的企业要非常优秀。说得不好听些,地方政府官员都是要政绩的,就是搞腐败的官员,除了腐败,他还是要政绩的。所以,我们是能满足他们的--我们的业绩、税收、环保,我们的社会形象。”

  而史玉柱曾这样评价刘永行:“最多只犯过小错误,但没有摔倒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