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新的三种思维逻辑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家,创新,互联网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19 09:26
金融行业是服务业,要随着需求变化而不断改变,而需求往往是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的。如今,互联网金融带给人们崭新的发展空间,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应深度结合,传统的银行和互联网应优势互补,这才是中国金融未来的趋势。
去年我卸任了招商银行行长之职。15年的行长生涯里,始终有两个字镌刻在我心里:创新。
创新的三大逻辑
首先,作为一个企业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强调的是差异性。我到招行时,银行规模很小,传统业务上要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但那时正好是互联网发展早期,于是我们另辟蹊径,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零售业务,发展小企业业务,发展非利息收入,避开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大企业、大客户、批发业务。如今在利率市场化降临时,才真正感到当时选择的正确性。
其次,要有企业家精神,做到坚持不懈。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耐力,甚至有时需要做出牺牲。创新,就要突破很多原有习惯和制度的约束,做不到突破,可能在市场上就无立足之地,而做到突破,靠的是创新的文化。招行具有一种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比别人好,别人才会选择你。当这种文化深入人心时,全体员工会和你一起去创新。所以,创新要变成一种文化,它才能持久。今天我们看到,生存环境很差的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是创新精神最强的。
再次,创新需要持续不断。金融的本质就是要不断创新。人们有时将世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很多因素归结为华尔街,但纵观历史,创新带来的财富增长远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这也是华尔街久盛不衰的内涵。金融行业是服务业,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需求往往是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的。比如,互联网诞生于十几年前,短短几年间给生活方式、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招行十年前预见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结合,就有了招行一卡通、一网通,成为当时占领市场、和同业竞争的利器。
新商业模式的魅力
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出现了移动支付,对所有行业都会带来破坏性、颠覆性的影响,现在最火的两个企业,中国的小米和美国的特斯拉,前者被称为“丝逆袭”,后者被认为是“跨业打劫”的典范,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技术改变原有市场。相比之下,银行的创新注重原有客户的增加、原有服务的加强和原有市场的扩大,而这些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是进入新的市场,特别是被人忽略的方面。那些看起来不引人注意、非主流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颠覆主流。福特汽车的总裁曾说过:历史的垃圾箱里往往装满了忽视颠覆者的灵魂。谁能想到小米手机一年可以销售200万台,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初始计划是30万台,但是他实现了,这就是新的商业模式的魅力。
创新在不断地发展,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互联网金融带给人们崭新的发展空间。我觉得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应深度结合,不能把它们矛盾对立起来,传统的银行和互联网应优势互补,这才是中国金融未来的趋势。
(本文依据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在剑桥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马蔚华 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