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被称为“眼镜大王”,一手打造的“海豚”品牌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他也曾从事业的高峰重重跌下,身背20亿巨债出走美国。当他下定决心直面困难,用信仰重塑内心,生命在改变中焕发出新的价值。
他曾被称为“眼镜大王”,一手打造的“海豚”品牌拿下温州第一个眼镜“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他也曾从事业的高峰重重跌下,身背20亿巨债出走美国。他就是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福林。在中国CEO年会2014领导力高峰论坛上,浴火重生的胡福林表示,自己的企业正走在重组的道路上,而自己的生命也在重整中得以改变。
跌倒后开启企业重组
同无数温州企业的起点类似,做眼镜起家的信泰集团是从家庭小作坊起步,逐步跻身行业前列。顶峰时期,信泰集团眼镜年产量平均达到2000万副,并且拥有完整的眼镜生产链,从前期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到温州和深圳设计中心,100多人的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再经温州、深圳的生产基地生产、制造,最后销往世界各地,出口国际市场。其中自主品牌“海豚眼镜”经过十余年的风雨磨练,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太阳镜品牌。
到2006年,创业20多年来在眼镜行业顺风顺水的发展,并没有让胡福林满意,他开始觉得传统行业太小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那时完全被贪欲、狂傲控制了,别人的企业规模都上百亿,自己的眼镜5个多亿,整个眼镜产业链也就10个亿。”
于是,胡福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新能源产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信泰集团却逆势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先后投资6亿元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光伏企业,同时引进了私募投资,意欲在香港上市。胡福林说,“我当时的目标是旗下要有两个上市公司,分别在国内A股和香港H股。当时规划眼镜制造业这块产业在国内A股上市,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并已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太阳能这块产业则通过境外红筹股在香港上市,目标要做成百亿量级的企业。”
然而,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拐点突然显现,让胡福林措手不及。2011年开始,太阳能行业因欧美国家贸易保护,加上外部经济低迷,国内银根紧缩政策,行业开始全线崩溃。各大银行也全面收紧信贷,审批好的贷款都暂缓放出。于是,胡福林把目光转向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因为新能源的投资不能停。他开始借更高利息的民间借贷投入周转,把短期融资全做了长期投资在设备、固定资产上,几乎没有考虑到现金流,资金链趋近断裂。
困境之中,孤独、失落、沮丧、迷惘充斥着胡福林的内心,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很多次走到屋顶,想从家里三十层楼跳下去,一了百了。”随后胡福林“跑路”美国的说法就在媒体上炸开了锅,而事实上他出走只是为了静一静心。
2011年10月9日,出走美国20天后,胡福林又回到温州,勇敢地直面困境,开始启动企业的重组之路,盘活信泰的资产,以偿还背负的债务。
重拾信心,活在当下
作为一名基督徒,回忆起当初出问题的时候,胡福林表示,当时的自己内心已经远离了信仰,把自己当作了神。“那时的我,被贪欲、狂傲完全控制了,想走捷径快速壮大企业,狂妄自傲,急功近利,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几乎是我的‘一言堂’。人在以往的成功下,往往会骄傲,会犯错,可是如果谦卑下来,就会活出新的人生。我特别欣赏雷军的一句话:突然有一天想明白自己是头猪,从此一切都一帆风顺了。”
企业经营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多人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企业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胡福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到的答案是,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且需要一个信仰,有信仰的人比没信仰的人更有信心。他在出走美国的时候,在人生最孤独、最无望的时候,发现几十年辛苦打拼下来的企业,一辈子建立的信用,就像海滩上用沙子建立的房子,说塌就塌了。为什么?因为前面太顺了,可能是上帝给自己的恩典非常大,而自己没有感恩。在最痛苦的时候,他在《圣经》里面读到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感慨万千,下定决心直面困难,主动改变自己的生命。
在胡福林看来,信仰并非一定是某种宗教,实质上是自己心中的价值观,要围绕着价值观让心定下来。“当你太忙乱了,天天在行动当中,天天在应酬当中,做出的决策就容易出问题。静下来心来远离浮躁,决策就会更理智,平静地对待事物,真正活在当下。”
施比受更加幸福
现在,信泰集团在紧锣密鼓的重组与成长之中,其中一个关键举措是把16万平方米的厂房改建成一个五星级的皮革鞋料市场。胡福林说,如果经营得好,这个市场销售额能达到100亿元以上,就可以偿还掉公司的债务。
在企业重组的同时,胡福林成立了一个民营企业互助协会,帮助那些受困的企业树立信心,走出重围。“很多企业家在创新上、创业上都是追求完美的,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十分脆弱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杀或者跑路,这都是没信心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建立信心让企业家走出困局。”
接下来,他坦言还会慢慢朝着养老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养老村。“养老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建设,今后会号召企业将每年20%到30%的利润捐给社会。”
从曾经的资本无限扩张到投身公益,把企业利润30%捐赠社会,这是在跌倒后爬起的切身感悟。“我们企业以前对社会责任关心太少,未来我们要成为一家社会型企业,选择项目不是考虑如何赚快钱、得暴利,而是对社会的价值几何。”
此外,胡福林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尤其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在他的内心深处,信仰是爱,是慈善的化身,“如果你有了爱,有做慈善的心,你会想到如何让企业好好地活下来,而不是自己赚多少钱。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生命要开始改变,在企业里面活出生命的价值。”
文/袁学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