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乳业:救赎失去的自己!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三元乳业
  • 发布时间:2014-05-19 09:30

  没有值得夸耀的奶源基地,也没有在前10年中像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那样去抢夺南北市场,更没有在产品架构中集中自己的优势,三元乳业的战略思路和策略全部出错,因此酿成今天的亏损局面。

  多次在危机时刻救赎同行之后,三元乳业(以下简称三元)并没有向投资者交出满意的业绩。在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658万的基础上,近日,三元预告其2013年的业绩将出现多至2.15亿的亏损,看来,这家雄踞北京及周边市场的乳业巨头将继续低迷。

  和三元的颓势相比,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等三家乳企的2013年业绩却呈现大增,光明实现净利润4.06亿,同比增长30%;蒙牛实现净利润16.3亿,同比增长25.2%;伊利实现净利润31亿,同比增长80%。同样是老牌乳企,为什么三元不能像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那样高歌猛进,反而跌入亏损泥坑?三元的战略思路和策略出现了什么难题?

  为厘清三元的难题,从乳业核心的奶源、品牌和产品等三个定位角度,看看三元的问题所在。

  在奶源之争中缺位

  奶源,是中国乳企之间竞争的第一要素,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谁能获取这一资源,意味着占据了竞争的最高战略位置。

  目前,北纬47度左右的地带,是国际公认的最佳奶牛饲养带。从地理学角度,北纬47度左右区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宜,日照充沛,土地肥沃,有着丰富优质的牧草资源,这些是确保奶源品质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中国乳企中,谁占有了这一天然资源?只有蒙牛和伊利。蒙牛和伊利的核心奶源就在北纬47度左右的地带,因此,两家乳企都把这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直接印在产品包装上,借以告诉中国消费者。

  相比之下,三元的奶源在哪里?消费者不清楚。消费者不清楚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要么三元没有类似蒙牛和伊利那样的优质奶源,要么没有注重把奶源当作一种宣传手段,传播给消费者。

  事实上,三元的奶源多集中在北京,而北京的地理位置,相比北纬47度左右地带的内蒙、黑龙江而言,不能说是最佳奶源的产地,因此,三元一直没有传播自己的奶源地。正因如此,三元的产品一直据守在北京及周边市场,而不能像蒙牛和伊利那样横扫南北。

  品牌价值陈旧无力

  品牌是乳企的核心资产,也是区隔竞争对手,打开消费者心扉,并与之建立良性沟通与信任的竞争利器。

  营造一个好品牌,尽管并非靠一个广告语,但从广告语中,也能反映一个品牌诉求的价值和企业的战略思路。比如,蒙牛最新的广告语是“只为点滴幸福”,“点滴”让人联想到乳品,而“幸福”的意思涵盖到家庭和健康的所有生活;伊利最新的广告语是“态度,决定品质”,明确表达自己生产奶制品的严肃态度,向消费者传播的是安全和质量的可靠信息;光明乳业最新的广告语是“新鲜生活每一天”,光明乳业的诉求是,满足消费者对牛奶饮品的“新鲜”的需求。

  相比之下,三元的这句“坚守好品质”,从2008年乳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直沿用至今。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改变,乳品的安全问题已是一种需求的“标配”,消费者需求已经切换到更高的品质,以及享受愉悦的高级阶段,而三元似乎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

  另外,无论搞什么营销,最终一个品牌的价值还是要以市场占有的多寡来体现。前10年中,各家乳企都在大搞圈地运动,比如上海的光明乳业大举北上,而内蒙的伊利和蒙牛则联袂南下,最后行业排名分出了秩序。而三元在这10年中,却扮演了一个拾荒者,收购了陷入危机的三鹿和太子奶,而在攻城略地的战场上,三元几无踪迹。更重要的是,一家乳企要提高利润,最佳手段就是通过向市场大量铺点产品,以摊薄成本,但如今的现实是,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三分天下的局势已定,三元要从他们手里抢份额,几乎不可能。

  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三元的产品策略和架构存在三大痛点:畅销产品缺乏、高端产品缺失、品类结构失衡。

  2013年三季报显示,三元液态奶毛利仅24.49%,而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的毛利都在50%以上,比三元高出2倍以上。三个巨头之所以有这样的高毛利,主要是因为他们手里都一个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畅销和高端产品,比如蒙牛的特仑苏、光明乳业的莫斯利安、伊利的经典。显然,三元在畅销和高端产品上是缺失的。

  其实,三元也在试图调整品类结构,比如进入婴幼儿配方乳粉领域,希望在这个领域打造中国第一品牌。目前已经拥有“爱力优、爱育聪、爱欣宝、恩贝益、恩贝睿”等五大系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定位中高端的“金装爱力优和喜能宝”两款产品,单价均在400元(900ml装)以上。客观分析,三元的品牌价值并不足以支撑400元这个高价位,因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多在250元左右,而进口乳粉价格也就集中在200~300元之间,那么,三元凭什么让消费者接受?

  三元盲目的推高端产品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国产婴儿奶粉的价格低于进口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认知和占位。进口乳粉的价格近段时间一直在下行,国产品牌不断冲高端,两者价格形势逆转,并且价差越拉越大,消费者很难接受。何况,婴儿奶粉市场已是红海一片,优质渠道基本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国内奶粉企业更多是在二三线市场,争夺一部分购买力相对较弱的人群,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婴儿粉市场竞争格局,三元,突围高端可谓难上加难,任重而道远。

  分析了三元战略思路和策略存在的问题之后,三元下一步怎么调整步伐?首先,必须在奶源上弄到“高端身份证”,掌控到上游稀缺资源,比如在新疆天山、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等三大黄金奶源基地上找到资源;其次,在品牌策略上,要研究消费者需求,一方面放弃掉已用了6年之久的广告用语,同时谋取在光明乳业、蒙牛和伊利等三强不重视的市场,进行渗透战,用蚕食战术扩充影响力和市场;最后在产品结构布局上,先暂缓产品多元化战略,把火力集中在液态奶,推出一款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高毛利产品,带动公司业绩提升,这对三元来说,很现实。

  * 作者系和君咨询集团业务合伙人

  文/闫强 沈伟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