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式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 发布时间:2014-06-24 10:24

  【摘要】银行操作风险会为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其加以管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强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而从组织模式与流程模式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模式

  一、强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

  银行所有交易及业务活动都存在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观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因内部程序、人员及操作系统的不足或缺陷,或因外在事件而导致亏损的风险。这个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及信誉风险。过往几年,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关注,原因包括如下方面:银行越来越倚赖日趋复杂的自动化技术;开发日趋复杂的产品;参与大型的合并及收购活动;进行整合及内部重组;采用某些技术(如抵押、信用衍生产品、净额结算及资产证券化等)以减低风险,但这个举动却也可能会导致其他风险(如法律风险)。当前很多银行由于未能实施妥善的程序以控制操作风险,蒙受了重大的操作亏损。

  总体而言,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银行业务日渐多元与复杂,加以自动化信息科技与电子商务的大幅应用、大规模并购与策略联盟的发展,及风险冲抵技术与委外作业比重的提高,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与威胁性与日俱增。根据美国操作风险公司(Operational Risk Inc.)的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银行在操作风险上的损失已超过2000亿美元,著名案例包括英国巴林银行李森事件等。归纳其原由,不外乎是内部诈欺、外部诈欺、作业流程失误、系统管控不良、或疏于控管委外作业等因素造成,因此,银行须以更宏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及管理操作风险。

  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

  合适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应具备以下元素:组织架构;人员职责;风险文化三大方面内容。

  (一)管理的组织架构

  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与架构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高层管理部门,负责核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二是内审部门,负责定期查核各单位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三是风控部门,负责拟订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及目标,设计及导入操作风险评估及管理机制,定期汇总报告操作风险损失情形;四是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辨识操作风险,制订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及作业规范以建立控管机制;五是全行各单位,依据各项控管机制操作各项业务,定期开展自查、操作风险自我评估,报告损失事件。

  (二)人员的职责

  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报告其业务单位特有的操作风险。他们必须确保其业务单位的内部管控及做法与银行管理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的整体政策及程序一致。他们应确保就有关业务备有特定政策、程序及人员,以管理所有重要产品、活动及程序的操作风险。每个业务单位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应反映其业务范畴,以及其固有的操作的复杂性及操作风险状况。业务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与银行的整体操作风险管理职能保持独立。为促进各业务单位管理操作风险,根据良好的做法,业务单位应有专责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这些人员通常都有两条的报告路线。一方面他们在其部门内有直接的报告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与高层风险管理职能紧密合作,确保政策与工具保持一致,并报告成效与问题。他们的责任可能包括制定风险指标、厘清触发需要升级处理风险的事项,以及提供管理报告。

  另外,风险管理人员还应当肩负内部审核的职责。内部审核应提供对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的独立评估,包括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的运作情况。因此,内部审核不应有直接的操作风险管理责任。银行的审核所涵盖的范围应足以核实在整个银行内,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都得到有效实施。

  (三)风险文化

  一个成功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尤其是架构内的程序的成效,有赖于良好的风险文化。银行的风险文化包括其员工对风险的一般意识、态度及行为,以及银行内的风险管理。构成良好的风险文化的因素包括:一是银行的业务目标及承受风险的能力、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以及实施该架构的有关职责与责任必须清晰传达予各级员工,员工也应了解他们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二是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持续参与整个风险管理程序,并向整个银行传达一致的信息,即通过行动与说话全力支持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向银行各级员工传达的文化,应强调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标准。为此,银行可采纳行为守则,并在遵行有关守则方面,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四是银行的业务及风险管理活动必须由合资格的员工执行,这些员工应具备必需的经验、技术能力及获取足够资源。五是银行的薪酬政策必须与其承受风险的能力相符。对表现的奖励应顾及风险管理因素,而且有关制度的设计不应鼓励员工采用与期望的风险管理价值观相反的方式运作。六是银行必须营造适当环境,让员工可公开提出操作风险的问题而不用担心会带来不良后果。

  三、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模式

  (一)风险识别及评估

  为能更深入了解其操作风险状况,及有效调配风险管理资源,银行应尽可能识别所承受的操作风险类别,并评估银行受这些风险影响的可能性及程度。银行应根据本身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分类,识别及评估所有现有或新的主要产品、活动、程序及操作系统的固有操作风险。有效的风险识别及评估程序是其后制定可行的操作风险监督及管控制度的关键。识别及评估操作风险的工具包括如下类型:一是自我或风险评估──银行根据一个潜在风险清单评估其操作及活动。这个程序是由内部发起,通常结合核对清单及/或研讨会来识辨操作风险环境的优势及弱点。二是风险图表──在这个程序中,各业务单位、银行职能或工作流程会按不同的风险类别标出。这个程序可突显有问题的地方,有助安排其后的管理行动的先后次序。三是风险指标──风险指标是指统计数据及/或矩阵(通常是财政方面的),它们有助于解银行的风险状况。银行应定期(例如每季或每月)分析这些指标,及时发现一些转变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指标包括未能完成的交易宗数、员工流失率及失误与遗漏的次数及/或严重程度。

  (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

  一是策略,包括:设立有效的控制架构及制订各层级的内控程序;加强员工制度及业务培训;强化作业流程的控管;通过内部和外部检查监督与跟踪措施,降低全行操作风险损失。二是流程,包括:新产品或新业务上市前需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适应性分析及信息作业系统的规划,新产品或新业务并应按照规章进行审议;制订业务管理规章、操作规范,并构建信息系统,供员工即时查询,作为执行业务的依据;关注操作风险自评,以识别及评估操作风险暴险程度,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改善现行控管机制;开展自查以了解各业务控管机制落实情形,即时改进缺失;依照相关资本协定规范。

  (三)操作风险报告与评价系统

  一是银行应定期将操作风险自我评估结果、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情形、制度执行情况、各项检查情况向管理层提出报告;二是银行应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制度执行及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涵盖全行各单位,自查制度则应由各营业单位办理;三是各单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善与纠正,并应由主管部门跟踪办理;四是银行应根据各单位、部门每年度开展的操作风险自评信息,衡量自身操作风险暴险程度,并依据各单位提出的建议,研究改善现行控管机制,以期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四、小结

  总体而言,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内部控制,正如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历史经验表明,流动性紧缩压力下,存款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可能使得银行放松内部控制,因此银行内控工作一定要未雨绸缪,警钟长鸣,超前防范。

  参考文献

  [1]杨国梁.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7(12).

  [2]王宁,王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06(12).

  文/牟占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