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 离去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严歌苓
  • 发布时间:2014-10-15 08:04

  这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华裔女作家背后,有着不逊色于她笔下小说人物的传奇故事:年少参军,从舞蹈演员到战地记者,经历一次婚姻后旅美留学,成为著名作家,嫁给美国外交官……

  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严歌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由于多部作品被陆续搬上荧屏,她被称为“华裔第一女编剧”。前不久,根据其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所引发的关注还未散尽,她又推出长篇新作《老师好美》,再一次吸引了大众的视线。

  不得已操刀做编剧

  严歌苓与张艺谋有着不得不说的缘分。继2011年票房火爆的《金陵十三钗》之后,电影《归来》是张艺谋与严歌苓的第二次“亲密合作”。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作为原著作者,严歌苓毫不掩饰对《归来》的称赞:“当我看过《归来》后不得不惊叹,张艺谋切入的角度太刁了,电影完全浓缩了小说最核心的内容。”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一部时间跨度近百年的家族史。小说中,严歌苓塑造的陆焉识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历史的大背景下,记录了他漫长起伏、荡气回肠的个人经历。陆焉识的角色原型来自于严歌苓对于祖父的碎片化记忆。她曾说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抗拍性”。“这是一部近40万字的巨大篇幅的著作,史诗性的叙述,一般来讲不适合拍成一部近100分钟的电影,更何况从故事叙述上来说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所以拍起来会很难。”

  没想到小说刚刚出版,张艺谋就跟她直言看过小说后被深深感动:“现在能够触动我的作品不多,但这个触动我了,所以一定要用一种形式把它拍成电影。”

  “我想他也是在挑战自己。要知道,这并不是讨好观众的那类作品,这样干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但严歌苓非常理解,“做艺术的人一定是任性的。”

  经过两人反复商讨,张艺谋最终决定将发生在南方的故事情节搬到北方,邀请资深演员陈道明和巩俐作为主演。

  谈到两位主演的表现,严歌苓感叹:“看片时,我被震惊了,陈道明简直就是我的祖父。他那种高贵的知识分子气质,和我祖父留下的老照片非常相似。”

  不过,对于巩俐饰演的冯婉瑜,严歌苓一开始有些拿不准:“导演把她搬到了北方,这个和我印象中的祖母完全不同。但看过巩俐的表演,我却非常佩服,她用演技告诉我,她才是我创作的那个冯婉瑜。”

  从早期的《少女小渔》《天浴》,到近期的《金陵十三钗》《归来》;从《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到《铁梨花》《当幸福来敲门》,翻看严歌苓的作品列表,其中很多都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然而,对于媒体封的“华裔第一金牌女编剧”称号,严歌苓却“不感冒”。“我想不断地更正我是一个作家,编剧是一种副业。我的很多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有的时候就属于不得已操刀做编剧。”

  严歌苓直言,编剧不属于第一手创作,所以很多时候她觉得“不那么冲动”。当然,自己的作品被纷纷搬上荧幕,也是一件乐事,只不过,她是为了借此把影视观众“拉拢”成为自己的读者。“小说和电影是小众和大众的关系。读我小说的人,不会超过一二十万,《金陵十三钗》上映后,读者就可能变成30多万——电影可以使更多的人去读书。”严歌苓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文学出版物很多,读者也不知道读什么。这时一个有号召力的导演出来挑选,何乐而不为?”

  从舞者到作家

  严歌苓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萧马。由于成长于一个“文学断裂”的时代,严歌苓学生时代的教育都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完成的。

  12岁那年,严歌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舞蹈演员在祖国大江南北奔波巡演。15岁时,她爱上了一位30岁的军官,在那个年代,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她被看成一个诱惑者,被众人批斗,年纪轻轻就体验了生命的绝望。

  后来,突然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将她送到了前线,当起一名战地记者。这让她发现,原来在一个舞者的身体里,休眠着一个作家。于是,在调到部队的创作组之后,严歌苓以军旅作家的身份创作了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分别获得10年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等。

  这期间,她和作家李准的儿子李克威结婚,这段婚姻本来给了她一些慰藉,可失眠又开始不断来找她。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都无法摆脱失眠的困扰,最长的有30天晚上都无法入睡。

  1988年,美国新闻总署在英文版《中国日报》上看到了她的作品,邀请其去美国作访问研究,她动了心。

  1989年,严歌苓怀揣艺术的梦想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她一边要背负繁重的课业,一边辛苦地在餐馆打工挣钱。此时,李克威也出了国,但与严歌苓不在同一个国家,两个人的距离日益拉开,不久,他们就离异了。

  文化的冲击,表达能力的缺失使得严歌苓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越来越丰富。在拼命学习英语的同时,她以留学生的身份开始感受周围移民的生活,搜集了大量中国先辈移民的故事,以丰富的情感创作出了《少女小渔》《扶桑》等一大批以移民题材为主的小说。其中《少女小渔》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台湾《中央日报》第三届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

  此后,她遇到了现任丈夫劳伦斯。1992年,他们打算结婚。由于劳伦斯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安全,对严歌苓进行了严厉盘查,因为她来自“共产主义国家”,并且当过13年兵。为了结婚,劳伦斯辞职,直到2004年才在美国国务院复职。

  过多的社会活动会谋杀创造力

  《归来》的余温未消,严歌苓又出版了新书《老师好美》,在这部书中,她首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学校园。36岁单身离异的女班主任,与两位少年跨越年龄鸿沟,他们之间那“不能说的”情感纠葛碰撞,擦出危险火花。“我写这本书是很艰难的”,严歌苓直言不讳创作时的苦恼,所谓难,并非写作过程,而是做了5年调查才有了动笔的可能性。

  2008年,严歌苓从好友姜文那里听说一则网上新闻:高三学生和女班主任发生畸恋。这让她震惊,并思考如何把故事写出来。

  在之后的时间里,她动用各种不同的关系,到全国5所不同的高中进行体验,去他们的班级旁听,感受高中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已在国外生活了25年的严歌苓来说,高三学生的生活是残酷而非人性的。书中最终呈现的文字,包含着她对高中学生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情和整件事情的思考,带着疑问去试图寻找那不是很确定的答案。

  为新书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公开宣传后,严歌苓又回归到以往神秘的状态,跟外交官丈夫在德国生活,并开始接下来的创作。她认为,过多的社会活动会谋杀人的创造力,所以她需要安逸又相对隔离的状态。

  由于种种事务,现在的严歌苓以大约3个月的频率回一次中国。她也试图多接触一些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因为这是她锁定的创作范围。但3个月是严歌苓能接受的中国热闹的极限,“热闹得到最后无法招架,我得赶快走,尽管走了一阵子我又很想回来。”她用泰戈尔的诗形容自己的状态:“我们一次次离去是为了一次次回来。”

  (据《壹读》《中华儿女》相关资料整理)

  王宇南 张慧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