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拯救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拯救,病毒,埃博拉病毒
  • 发布时间:2014-10-15 08:23

  1

  小盖死了。曹广顿时陷入严峻的危险之中。

  这里是中几友好医院(又名吉贝医院),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东北15公里处。埃博拉病毒的死亡魔影,重重地笼罩着中国医疗队驻地。

  非洲人小盖的几内亚名字叫Gassimo,可他喜欢中国朋友叫自己“小盖”。他在中国留学10年后,4年前回到科纳克里。

  死的时候,小盖是吉贝医院的普外科医生。这间由中国援建的医院,已经是几内亚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不过,再牛的医院都敌不过埃博拉,这种传染快、死亡快、致死率高的病毒,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要了小盖的命。和小盖朝夕相处工作的普外科同事,就是中国人曹广。

  曹广来自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8月,作为北京第23批援助几内亚的中国医疗队成员,他和18位同事历经27个小时的辗转飞行后,踏上遥远的非洲大地,来到科纳克里吉贝医院普外科。

  2014年4月5日,当小盖的噩耗传来时,曹广正在接受隔离。18天前,曹广接触了医院第一位埃博拉病毒患者——正是这位患者身上的病毒,感染了小盖。11天前,曹广在手术过程中接触了小盖。

  2

  在由两排平房和一栋二层小楼围起来的中国医疗队驻地的某间屋子里,曹广和另一位同样接触过那个埃博拉死亡患者的中国医生一同接受隔离。两个队友成了精神上的依靠,时刻相互鼓励。

  对曹广来说,最坏的消息是小盖的死讯。在吉贝医院普外科,他和小盖是一同战斗的伙伴。胖胖的小盖,比曹广略微矮一点儿,两人一起手术的几张照片,一直保存在曹广的QQ空间里,只是伙伴已离去,这让曹广的情绪有点儿缓不过来。

  一年半以来,勤奋的小盖,让中几医疗人员彼此合作愉快。小盖每个月的收入,折成人民币大概是600元,他觉得“非常不行”。所以,他会到别的医院做手术“走穴”。一台阑尾炎手术下来,差不多能挣400元左右。小盖的老婆没有工作,照顾着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小盖。曹广注意到,小盖中午几乎从不吃饭,抽烟也舍不得直接买一盒。

  在得知小盖死亡消息两天后,坏消息再次传来。

  吉贝医院一名接受隔离的放射科医生死了,成为这所医院第三位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死亡,都与同一名埃博拉患者相关。曹广算了算,光是这一位患者,已经造成8人感染死亡。

  在几内亚,没有传染病报告制度。即便是条件最好的吉贝医院,也没有传染科。曹广所在的普外科手术室里,一条手术巾用了又用,它的样子可以用“血肉模糊”来形容。有的时候,做手术的医生连手术衣都没有,只好光着膀子或穿上日常服装手术。

  除此之外,医疗技术也相当落后。氟烷是一种古老的吸入性麻醉药,因为容易造成肝损害,在中国早已不再使用。在几内亚,全身麻醉却只有氟烷。车昊是中国医疗队唯一的麻醉医生,他的目标是在离开非洲时,可以把硬膜外麻醉技术留下。

  3

  吉贝医院发生第三例医护人员死亡的那天,曹广距离最后接触埃博拉病人已经过了21天。对于这位中国医生来说,第一个最长隔离观察期终于结束了。这期间,曹广没有发热,身体无特殊不适,心理压力释放不少。不过,埃博拉病毒的阴影还没有最后散去,距离和小盖最后一次接触的最长隔离期,曹广还要继续挨过一周。

  4月18日,来自权威的消息,这次的埃博拉病毒类型为扎伊尔型变种,死亡率目前的统计达80%。吉贝医院损伤严重——9人感染病毒,其中5人死亡,1人仍在东卡医院隔离治疗。

  正式解除隔离那天,远在北京的妻子终于把丈夫这些天经历的一切,讲给10岁的儿子听。听到一半,男孩儿就泣不成声。

  从援非之行的第一天开始,曹广就以“救命鼠cg”的名字开通了微博,初衷不过是想记录下这两年的经历,留到以后翻看。没想到,这个微博竟然记录下如此惊险的一段煎熬。

  由于几内亚的网络太慢,曹广的458条微博没有一张图片。但是,这些每条不超过140字的文字,一直以严肃细腻的姿态,真实记录着中国医生远赴非洲援助的生动故事。

  8月14日凌晨,曹广写下最新的一条微博——“友谊医院的兄弟们马上就要来这里接替我们的岗位,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进行交接了。”

  整整两年前的8月15日,曹广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如今,又一批中国医生将从这里踏上赴非之路。

  同一个地球上,遥远的地方,其实并不遥远。他人的贫苦,也会与我们有关。是的,总有人在你看不见的世界拯救着世界。

  (归雁生摘自《工人日报》2014年8月15日)

  李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