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课堂教学,主体,主导
  • 发布时间:2014-12-24 14:00

  【摘要】课堂教学中关于“主导”和“主体”的问题,是在“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及“教师和学生中心论”、“主体主导论”的争论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流意识,尽管有不少学者对“主导”、“主体”理论持不同的观点,但“主体主导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旺盛生命力是不容质疑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作了一些必要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主导;主体;关系;和谐

  引言:在教育理论中,关于“主导”和“主体”的问题,是在“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及“教师和学生中心论”、“主体主导论”的争论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流意识,尽管有不少学者对“主导”、“主体”理论持不同的观点,但利用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和看待这一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关于教师的主导问题,并不是“教师中心论”的翻版,而是有着引导、启迪和鼓励的含义。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相比,在所教学科方面属于先入道者,有对学生有传授知识,进行指导和启发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教师在学习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让学生引以为鉴,并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该学科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于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有人说主体是与客体对应的哲学概念,从而否定主体提法的科学性,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看待这一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一群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已为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方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是教育的大方向,是每一个教师需要为之不懈奋斗的最高境界。

  1 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对照科学发展观,反省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工作,让我们感慨的是虽然忙忙碌碌,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工作,但始终未能把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尺度,只想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认识上的肤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导致上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上课时重点考虑如何把内容讲清楚,如何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如何顺利地解题,提几个前面讲过的概念和问题让学生回答,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要么严厉批评,要么冷嘲热讽,要么收缴东西,要么威胁扣减平时的成绩,而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创新意识和保障学生的权益方面做得很不够,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和快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只有在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持续、科学、有序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有以下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前提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课堂上得到体现,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上要转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没有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反之,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也将进一步促使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构建、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

  3 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从灵魂深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并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对于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是先行者,教师对知识体系、结构、重难点的把握甚至创新的方向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而学生对所学内容却知之甚少或茫然不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价值、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如何学习,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方法等。对于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认真地解释,并努力使讲课、提问、讨论问题等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是区分教师优秀与平庸的分水岭,因为高超的教学引导艺术,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给学生积极、正面、健康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或使用具有积极暗示、启发作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或通过故事、案例使学生受到教育和促进,学会处事和做人;通过设疑、提问和必要的铺垫,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3.2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学习和讨论的是同一学科、同样的知识体系,虽然教师闻道在先,但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站在比学生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谈观点,讲方法。对于学生有见地、有创新的想法,要鼓励和赞赏,并和学生共同商讨、平等交流。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研讨问题,会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和对知识的神秘感、恐惧感,增强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参与者还要把握好尺度,在学生偏离主题或无从下手时及时作适当的调整,提出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心学生的进步、多理解学生的困难、多提建设性的建议,和学生讨论问题时要尽量让学生思考,注意发挥蕴藏在学生中的潜能,而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转变观念也很重要,不要为了维护形象刻意讲一些理论性很强、操作性很差的理论,或故弄玄虚,祭出一些生僻概念,难证的定理及困难的方法,把简单的问题讲的云山雾罩,让学生不得要领。总之,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当作合作伙伴,平等地和他们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形成一种团结和谐、互相促进、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

  3.3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学习者。

  关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学习者,许多人会感到不以为然。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根深蒂固,而教学相长只出现在文章或总结中,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水平高于学生,课堂教学只有学生向教师学习、哪有教师向学生学习的道理?教师向学生学习岂不矮化了教师,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实际上,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和考虑某一问题,使教师受到很大的启发。这实际上也不奇怪,教师虽然基础扎实,但知识面不见得比学生宽,且易受学科中条条框框的影响,而学生学的科目比较多,各种课程学的又不是很深透,心中难免会产生疑问,加之受某一学科的理论或规定束缚比较少,就容易突破学科界限,提出有见地的问题,或从另外的角度给出某个问题科学的解释。学生的这些优势恰恰是教师的劣势。

  所以教师要克服自身的不足,除了不断学习外,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蕴含在学生中间的学习潜力,这样会在学生身上发现许多闪光点或受到某方面的启发。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上学习,并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获得教学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使自己的教学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3.4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但这并不是把教师等同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因为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富于创新,讨论问题经常会闪现思想的火花,其中也不乏诙谐、尖锐或离题的语言,加上年轻人好动,自控力差,弄得不好,学生的热情和偏激行为将无法掌控,课堂秩序无法维持,这就要求教师是一个有能力的组织者,在教学上把网撒得出,收得回。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个讲解提纲,并附有引导、启发、鼓励和鞭策学生的方案,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措施。

  (2)要经常地、及时地给学生反馈积极的信息,比如作业中的积极因素、学习小组的成就、发言和回答问题中的奇思妙想等。

  (3)和学生协商制定不超过5条的课堂守则,使每个学生明白守则的含义。

  (4)教师作为守则执行的监督人,除了自己严格遵守守则条款外,执行守则要公正无私,持之以恒,既有爱心又有耐心,敢于弘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课堂上所倡导的行为,什么行为为课堂上所不允许。

  (5)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服务者。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教育方针做出了新的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向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

  作为一名教师,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站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组织教学,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耐心帮助,对学生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及时予以疏导,对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及时予以化解,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严肃予以劝戒。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就难以与学生打成一片,就不可能与学生形成一个和谐的团体。

  结语:关于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分析,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构建和谐课堂,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角色的期望等等。积极的自我意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得到加强,在互助、互补、互动中得到巩固,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推行启发式教学,引导思维,引导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讲课要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回忆,把正在学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猜测或探索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或发展结果。师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两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蔡慧琴 饶玲 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的关系误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3]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1-10-24(4)

  曹明武 王立志 曹玉强

  重庆通信学院 (40003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